天天看點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0%,下半年中國經濟怎麼幹?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重磅經濟資料。上半年,國内生産總值6168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30660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産業增加值236530億元,增長5.8%;第三産業增加值349646億元,增長4.6%。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增長0.7%。

對于今年上半年經濟運作表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明顯上升、國内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産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恢複向好态勢,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成績來之不易。

外貿、投資等呈現出新亮點

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11688億元,系曆史同期首超21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出口121298億元,增長6.9%;進口90390億元,增長5.2%。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30909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5.0%。

“上半年貨物進出口表現出乎預期,其背後原因在于大陸産業鍊韌性強,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民營企業及時調整思路,拓展國外市場,表現給力。”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同時,在政策層面,大陸上半年和發達經濟體緩和關系,擴大經貿合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分季度看,今年二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4%,較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2.5個、5.7個百分點。其中,6月當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達10.7%,連續第二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從3月同比下降3.8%,到4月恢複正增長,再到5月、6月增速連續超10%,中國出口最近幾個月加快回暖。

一些優質産品出口繼續保持強勁增勢。官方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同比增長22.2%,內建電路出口同比增長25.6%,機電産品出口增長8.2%,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9%。

此外,上半年,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均實作同比增長。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1.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17萬億元,同比增長0.2%;國有企業進出口3.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

如果說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是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的一大亮點,那麼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較快則是另一大亮點。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245391億元,同比增長3.9%;扣除房地産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5%。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增長3.1%,第二産業投資增長12.6%,第三産業投資下降0.2%。值得注意的是,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0.6%,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實作了兩位數的增長,分别增長10.1%、11.7%。

“目前,中國正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追求高品質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有力地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更新和調整,必然要追求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張建平告訴《中國報道》記者,追求高技術化是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實作跨越式發展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從“世界工廠”邁向“智造強國”,中國不斷推進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這也吸引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加碼中國制造業,資本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産業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當中,未來這些行業在中國才會有更大的市場成長空間和更長久的營運能力。”張建平說。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目前大陸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

據介紹,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錨定高品質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動能轉換、結構更新、質效提升。上半年,産業向“新”向“綠”轉型态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內建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産品表現亮眼,産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為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經濟下行壓力尚存

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基本在國家總體目标的範圍内,但二季度GDP同比增速4.7%低于市場預期,業内人士普遍認為,這說明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存在的。

在7月20日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熱點問題研讨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聯席主席楊瑞龍指出,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促消費、穩投資仍有壓力。

上半年,大陸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4%,制造業投資增長9.5%,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10.1%。“房地産投資的持續下降,拉低了整個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楊瑞龍分析道,1—6月固定資産增速4.0%,較去年全年增速有小幅回升,但整體來講,由于房地産投資的低位拉動,整個固定資産投資表現得不強勁。如果房地産能夠企穩,對于整個經濟的運作會産生比較積極的信号。

過去幾年,大陸消費一直在低位運作。今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4.1%,較2023年增速回落3.1個百分點;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環比下降0.12%。“整體消費壓力較大。” 楊瑞龍指出,盡管居民就業和收入狀況今年上半年有所改善,但消費者的信心和預期偏弱仍然顯著,這也制約了消費增長。

除了“三駕馬車”,人民币匯率的變動同樣對經濟影響深遠。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保持人民币匯率穩定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穩匯率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外部,即美聯儲的貨币政策,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匯率承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美聯儲緊縮超預期,美元走勢偏強,下半年不排除這個情況會延續。

他認為,美國大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特朗普有可能重返白宮,由于其喜歡實行擴張性的财政政策,這可能會導緻美國經濟繼續過熱,進而讓美聯儲降息空間收窄,支援美元保持強勢。此外,特朗普喜歡制造貿易争端,避險情緒也會推高美元。而對中國來說,另一個挑戰在于目前大陸金融市場開放程度和人民币國際化程度都大幅提高,令管理跨境資本流動、調控人民币匯率走勢的成本和難度都大大提高。

采訪中,不少專家對下半年外貿環境也提出了擔憂。“雖然上半年外貿表現超出預期,但其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中國目前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一方面,一些外資企業沒有完全扭轉對中國的印象,沒有真正認識到中國政策的調整、環境在變好。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打壓、圍堵,以及美國盟友的跟進,都對外資産生了很大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

下半年中國經濟怎麼幹? 

“展望下半年,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國内困難挑戰依然不少,但是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說。

楊瑞龍指出,目前大陸宏觀經濟處在流量恢複與存量調整并存的态勢,受宏觀政策、房地産市場調整與改革預期三大力量的影響,觀察中國經濟複蘇狀況的“5個20%”現象已發生拐點性變化,并出現系統性值得關注的現象,面臨與以往時期不同的機遇與全新挑戰,需要乘勝追擊,使經濟恢複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如果第二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五年的增長會有比較好的前景。

“未來需要出台一些短期政策和中期政策,同時也需要一些長期政策。“楊瑞龍說。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指出,不管是回顧上半年工作還是展望下半年工作,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宏觀調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完善宏觀調控制度的着力點和着重點從目前來看離不開預期管理。

在高培勇看來,盡管穩預期、強信心沒有現成的路徑,但有幾點值得關注。一方面,穩預期、強信心離不開宏觀政策的支援和支撐,宏觀政策的聚焦點除了彌補有效需求不足、擴大有效需求之外,還要延伸到預期和信心層面,有效性和有限性同時并存。另一方面,除了宏觀政策之外,改革則是另一引擎。政策解決需求問題,改革解決預期問題和信心問題,改革與政策雙引擎、雙向發力。第三,在政策和改革雙引擎同時發力于信心和預期問題的時候,還必須認識到這兩者之間的功效是有強有弱的,宏觀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有效,但是在穩預期、強信心方面的作用相對于改革而言主要是輔助性的。是以,改革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越來越成為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當中的主要砝碼和要素。

陳文玲提到,要搞好下半年、乃至未來長周期的經濟,必須要處理以下幾個關系,第一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第二,是存量和增量的關系,要重在換賽道、創增量,而不是過度放大存量問題,以至于在解決存量問題時失去對未來的信心,失去創造增量的動力。第三是長遠和目前的關系,既要着眼于長周期的穩定和制度設計,也要立足于解決目前的問題,比如說财政問題。第四是國内和國際兩個大局的問題,也就是“雙循環”的問題,既要讓國内大循環暢通無阻,更要讓國際大循環暢通無阻。第五是治标和治本的關系,要立足于治本,着眼于治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