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及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熔鑄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揭幕。
展覽展出熔現實主義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40載藝術生涯中100餘件/套銅藝瑰寶,總重量高達35.6噸,其中不乏單件重達3.7噸的巨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
銅,是最早被人類所認識和使用的金屬之一,經過數千年的淬火鍛造,以青銅為代表的銅器采冶和鑄造技術早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特征之一。杭州銅雕作為青銅鑄造技藝的延續,随着曆史變遷、時代變革,在一代代匠心傳承與發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2008年,杭州銅雕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朱炳仁作品,雷峰塔建築藝術品及雷峰塔原銅匾
全場單件最重作品,故宮角樓建築藝術品
此次展覽分為“古法新意”“匠心銅運”“雕銅巧技”“藝出新裁”四個單元,彙聚造型多樣、題材廣泛的制銅精品,從不同角度詳細介紹一代非遺大師高超的藝術成就,系統闡釋中國銅雕技藝從“鑄鼎象物”到“離形得似”的藝術蛻變,生動反映當代藝術工作者紮根傳統、傳承匠心的藝術追求。
尤為矚目的是,展覽巧妙地将跨越千年的青銅文化與朱炳仁四十載藝術人生相融合。經過層層審批,中國國家博物館“拿出”戰國時期鐈鼎、銅壺等10件青銅國寶,首次與朱炳仁的現代銅藝術品開展跨時空交響,以中華殿堂級的文化力量,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創新的活力。
古今銅器對照展示,揭示傳統與現代相融互生
作為“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的一生與銅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自幼随父研習書畫,後深耕銅雕技藝,以銅為筆,以火為墨,其藝術成就橫跨詩、書、畫、印、銅五大領域,被譽為“中國當代銅建築之父”“中國銅壁畫創始人”,成為自青銅時代以來首位被譽為“國之大匠”的藝術家。
中國銅壁畫巅峰之作《萬泉歸海》
而熔銅藝術,無疑是朱炳仁藝術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與創新。2006年,在承建常州天甯寶塔的一次意外大火中,朱炳仁發現了熔化的銅結晶體千姿百态,進而開創了“熔銅藝術”,以“似與非似”的揮灑寫意,将自由流動的銅液徹底從模具中解放,熔鑄出剛柔極勁、妙趣橫生的大千世界。
朱炳仁關注人類命運“三部曲”之一《稻可道,非常稻》
以創新緻敬宋韻文化的《千裡江山》
步入展廳,彷佛進入了一個“銅話”的世界。展覽中,中國第一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塔的建築藝術品,第一座銅橋“湧金橋”,及代表中國銅壁畫創作高峰的《萬泉歸海》等經典作品細數亮相。國博珍藏的熔銅藝術開山之作——《阙立》,時隔十七年再次與觀衆見面,與《稻可道,非常稻》《千裡江山》《燃燒的向日葵》等作品,共同演繹了一場形意交織的雙重盛宴。
朱炳仁第一件熔銅作品《阙立》,2007年被國博收藏
朱炳仁中西文化交融之作《燃燒的向日葵》
朱炳仁的藝術創作,技藝與情懷并重。新作《黃河浪》,以九曲黃河為靈感,彰顯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同樣,《運河之光》則通過對運河的描繪,展現朱炳仁對中國大運河的關注與贊美。此外,展覽還特别設定互動體驗區,讓觀者有機會親手觸摸銅雕藝術的溫度,感受來自金屬的質樸和力量。
朱炳仁緻敬建國75周年作品《黃河浪》
“運河三老”之一朱炳仁情系運河之作《運河之光》
“八十而立”,對于朱炳仁而言,不僅是一個年齡的标志,更是他藝術生涯新階段的開始。“阙,是古建築前面如門一樣的建築,寓意啟新之始。熔銅藝術,源自國博,今又榮耀歸巢。”在朱炳仁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銅藝術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他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銅雕藝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承匠人精神。
朱炳仁:銅就是我,我就是銅
銅物至精,觀照古今。歡迎市民遊客一起走進“銅世界”,觀其形、品其意、尋其妙,共同探求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的光彩與活力。
熔鑄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4年7月12日——10月10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
參觀預約:提前7日在“國家博物館”官網、微信公衆号、小程式及官方APP預約,每日預約放票時間為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