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際網路江湖 作者:劉緻呈
有時候真心感覺,二手車行業就是個“圍城”,城裡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這不,前有二手車商褚會長為了蹭流量,不惜花3倍高價并靠籌款艱難拍下360老總周鴻祎的奔馳邁巴赫。後有某抖音大V,因調表車幫客戶出頭,而被濟南二手車販圍攻撕扯。
都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現在二手車行業處境的艱難和尴尬。
可即便如此,卻依然有人不信邪,還想要試試究竟是南牆硬,還是自己的頭鐵。
近日,海爾旗下汽車産業網際網路平台卡泰馳(下稱“卡泰馳”)打造的“卡泰馳智能互動商城”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個二手車自營商城。
透過這個智能互動商城,我們了解到,原來和優信、瓜子等二手車前輩們的目标相同,海爾卡泰馳也是以美國CarMax為标杆,夢想着用二手車線上、線下同源的方式,再講一遍從“人找車”到“車找人”的相似故事。
但問題是,在二手車市場厮殺這麼多年也未能走出巨頭的背景下,跨界而來的海爾,真的能靠着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講出不一樣的結局嗎?
海爾跨界二手車,瓜子、優信們等來“難兄難弟”?
聽說身邊有人在看二手車,不管你是不是老司機,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
這個行業水太深、坑太多,你把握不住……
就比如說車況資訊,雖然現在不少二手車商都宣稱,每一輛賣的二手車最高有兩百多項的專業檢測,小到車門劃痕,大到發動機維修,都一五一十地記錄在平台上。
但在此背景下,卻依然有不少消費者最後買到了二手事故車、泡水車等不合格産品,并被媒體曝出相關二手車商會通過更換或者塗改這類問題車的發動機号、底盤号等資訊,進而虛賣高價以謀取更高利潤。
再比如說交易售後,有網友吐槽道,買之前,說的啥服務都有,買之後,啥服務都成說說而已了。就算你有證據,但維權一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成本也足以勸退不少消費者了,是以最後還是隻能吃個啞巴虧……
事實上,如果現在是二手車行業早期,大家或許還不至于如此失望,但現在都“猴年馬月”了,車況不可靠、資訊不透明等十幾年前的槽點問題卻還存在着。
這就使得不少人開始反思,二手車一直沒有殺出來巨頭,或許不是瓜子、優信們不行,而是賽道可能就不适合做大規模。就像當年O2O折戟的很多領域,比如上門美甲、上門配眼鏡類等細分賽道,就是商業邏輯天然存在缺陷,是以最後一個獨角獸也沒有跑出來。
不過,市場不等人。雖然二手車的老問題還沒解決,但現在海爾們又将面臨一些新的挑戰:
1、受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影響,現在無論是油車,還是中低端又或是高端豪華新車,都集體面臨着賣不上價的困境,二手車行業自然也就變得雪上加霜了。
就像海爾卡泰馳二手車主打的中高端車型那樣,如果現在BBA們的新車都賣不動了,那麼就算二手車能賣,但價格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至于那些手頭不寬裕的,或怕被二手車商坑了的消費者就更不用說了,能不能頂住9.98萬元起的比亞迪秦L DM-i“真香”誘惑,都還不一定呢。
2、短視訊平台的管道影響。
其實,甭管賣的是啥車?二手車本質上玩的就是信任。
但是受過去行業亂象影響,大家對傳統二手車商們基本沒有信任可言。反而是對現在一些新興的二手車短視訊部落客們,卸下了心理防線。
就比如我經常關注的一些二手車部落客,有的就是揭露内幕,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買二手車避免踩坑;還有的則是幫粉絲找符合要求的二手車,從找車到砍價,全程視訊記錄。
由于内容展示夠真實、夠直覺,是以一來二去,消費者們的信任門檻就被不斷降低了。
而且如果有人被坑了,相比于傳統二手車商們的“店大欺客”,大家是可以通過發聲、留言實實在在影響到的部落客立足根基的。畢竟一旦出現信任危機,那這個二手車賬号大機率就廢了……
是以某種程度上,現在每一個二手車短視訊部落客,就是一個個銷售IP。
這些IP,正在分裂傳統二手車電商平台的銷售管道飯碗。這也是海爾二手車所面臨的另一大市場難題。
3、海爾卡泰馳的管理隐患。
有媒體發現,雖然卡泰馳通過與地方二手車經銷商“聯姻”的方式,持有了合資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但合資公司實際上還是以原門店團隊為主經營,是以更像是一種介于直營和代理之間的聯營模式。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投入資本較少,但缺點在于海爾的标準或許會難以嚴格落實到位,如果出現輿論問題,海爾卡泰馳可能要背“大鍋”了……
那麼既然二手車市場如此不明朗,但為什麼海爾還是要跨界加碼呢?
有業内人士猜測,海爾布局二手車業務,可能并不是在這“亂象叢生”的二手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而是逐漸向家車互聯智能生态的轉型過渡。
但問題是,如果順着這個思路看下去,海爾智能車聯網似乎有點說不通。
因為現在海爾二手車更多還是從流通管道切入,如果不涉及産品底層智能化改造的話,很難說能實作戰略關聯,甚至還不如直接與車商合作嵌入進去。
現在做智能家電+車聯網最有可能成功的,其實是小米模式,既涉及汽車、空調等家電領域,同時也能從源頭生産制作端切入。
是以思來想去,海爾發力二手車賽道可能就是單純地開辟第二增長曲線……
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海爾智家的無奈?
其實說起海爾的第二增長曲線,那還真是夠廣泛的。
現在海爾主要布局了智慧住居、大健康、産業網際網路三大賽道:
其中,大健康産業目前擁有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以及最近才收購的上海萊士3家上市公司。分别涉及生物安全領域,惡性良性腫瘤預診治康産業鍊,以及原料血漿采集等等。
在産業網際網路領域,除了汽車領域的卡泰馳業務,海爾旗下還擁有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卡奧斯、數字城市業務海納雲、物流業務日日順供應鍊等。
整體看下來,海爾跨界是夠跨界的,但就是除了産業網際網路外,其他業務似乎與核心的家電家居闆塊沒有太大關聯,多少有點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意味。
此外,從海爾集團大健康闆塊來看天眼查APP顯示:2023年海爾生物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0.36%至22.81億元;盈康生命營收同比增長27.2%至14.71億元;上海萊士同比增長21.27%至79.64億元。
三個上市主體總營收不到120億元的水準,與海爾智家超2600億元的營收規模相比,不僅稍顯羞澀,而且也似乎有點大而不強的意味。
畢竟,現在海爾智家每年隻要營收增速能多增長4.62%,就足以填補上這塊營收。
那麼既然如此,海爾智家何不繼續深挖智慧家居,把智家概念進一步落實到财報中呢?
要知道,早在2019年青島海爾更名為海爾智家的時候,“智家”即智慧家庭就已經提到了品牌宣傳的第一序列。
但遺憾的是,從過去一年海爾智家的财報來看,現在各種智慧家居方案似乎也隻是剛剛才有了雛形,至今還看不到全屋智能家居關聯,以及關聯帶來的“套系化”營收增長表現。
或許正因如此,在對制冷、廚電等具體業務描述時,海爾也更側重于了介紹單品或品牌的情形,比如卡薩帝冰箱豐富平嵌冰箱産品陣容,實作平嵌産品銷量……
也就是說,海爾智家頂着“智家”的名義,似乎還是交出了一份偏“家電”的答卷。那麼即便這份答卷寫的再好,可畢竟有點跑題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海爾們想靠全屋智能家居拉動高速增長,也确實很難。真正有落地可能的,還真就是單品智能化和局部智能化場景。
為啥這麼說呢?從技術層面來講,智能家居中最關鍵的不同品牌之間的互聯互通并不是難事,隻要接入統一的底層協定,按照統一的接口标準進行生産,就能輕松達成。
同時現在全屋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也是有的,比如海爾的三翼鳥,但前提是全屋海爾。那麼即便抛開對其他品牌的喜好不談,全屋定制家裝多發生在買新房時,而現在房地産的情況相信已無需多言。
是以,大部分現有家庭即便想要更新智能家居,也多是在空調是格力、冰箱是海爾、洗衣機是美的等品牌摻雜的基礎上關聯更新。
那麼我們假設大家都放開了互聯互通,這對消費者來說當然是最好的,但海爾智家們就會發現,品牌似乎依舊隻能掙單個家電的錢,因為即便少你一個,其他品牌家電依然可以組成智慧家庭,競争就會回到現在最原始的品質、品牌層面。
如此一來,全面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家居不僅不能給海爾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反而成了一場賠本賺吆喝的買賣。這是個無解的難題。是以海爾們也隻能從賣智能化單品家電開始,到實作局部家居智能化場景。
不過即便如此,海爾智家的這部分市場增長也還沒有全部釋放出來。相反,在目前又一輪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下,智能化單品家電和家居場景在下沉市場反而被無限擴大了。
是以,現在海爾發力多元化不是不對,而是時機差點意思。
相比分散精力大跨界去搞大健康、搞二手車,現在最核心的家電,或許依然是海爾未來一段時間的核心增長動力……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開的資料資訊,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資訊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