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公館7月23日起重新開放,館内各場景不再設定“一米線”

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是上海唯一儲存完整并對外開放的周恩來紀念地。

7月23日,經過精心修繕,這幢暌違已久的建築重新開放,并且首次打破傳統封閉模式,與周邊街區有機融合,讓公衆“零距離”感受其獨特的曆史氛圍和文化底蘊。

花園區域将延長開放時間

23日上午,晨報記者走進思南路73号花園。隻見園内綠意盎然,充滿生機,百年雪松巍然屹立。

周公館7月23日起重新開放,館内各場景不再設定“一米線”

重新開放後,館方以“生活化”“零距離”為亮點,不僅首次開放周公館(思南路73号)樓前的花園,還與相鄰的71号院中花園連通,擴充了參觀空間,提升參觀體驗。據悉,花園區域将延長開放時間,打造周邊市民休閑散步、感悟紅色文化的新打卡點。

展陳方面,館内各場景不再設定“一米線”,觀衆可以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輩們艱苦樸素的奮鬥環境。

記者注意到,會客廳内的桌子上還擺放着水壺、搪瓷水杯等物品,仿佛剛剛召開過一場記者招待會。卧室内有張雙人床、辦公桌、椅子和衣架,桌面上擺放着複古的台燈、墨水、毛筆,玻璃下還壓着一張《新華日報》,周恩來經常在這裡工作到深夜。

周公館7月23日起重新開放,館内各場景不再設定“一米線”

在三樓,一個充滿童趣的藤編搖椅在陽光下閃光,這是複原後的董必武一家的房間。

所有場景均有曆史出處或符合當時時代特點,圍繞曆史進行複原。把曆史場景地融入現代社會,成為連接配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當代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

此外,本次展陳改造提升秉持“小而美、美而精、精而雅、雅而暖”的策展理念,從細微處着眼。總體從完善建築内部設施、豐富展陳内容和形式、優化觀展流線幾個層面入手,并與舊址建築和内外部環境相得益彰。

記者獲悉,策展過程中,館方還詳細梳理了周公館現有館藏文物資源,增加實物展品30餘件。相較于原先的基本陳列,首次展出周恩來國共和談時期穿過的大衣、帶有董必武英文簽名的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收據、宋慶齡送給解放區救濟總會上海辦公處從業人員林仲的紅綢緞被面等珍貴文物。

全新展覽共計展出文物、圖檔共計100餘件,基本陳列72件,場景還原裡各類報刊、實物20-30件。記者發現,每個展廳都有亮點文物展示。

家屬代表分享偉人往事和回憶

當天,館方還釋出了“百物進百校”第二季品牌項目與周公館新的教育項目“周公館會客廳”2024年度活動内容,讓公衆了解革命先烈的艱苦奮鬥精神,從曆史歲月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

23日下午舉行的“心靈之光·時代之鑒——偉人精神與新時期紀念館發展”座談會上,市南中學和光明中學的學生們分别朗誦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青春,無問西東》。

周公館7月23日起重新開放,館内各場景不再設定“一米線”

随後,周恩來家屬代表周秉德、周蓉、周婧祎三位分享了關于偉人的往事和回憶,使大家了解到優良家風滋養了周恩來的情懷與胸襟。

與周恩來相關的紀念場館代表也作了交流發言,分享他們在紀念館建設和發展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最後,學校代表分享了館校合作育人的成果和體會。

周公館7月23日起重新開放,館内各場景不再設定“一米線”

為迎接周公館全面修繕後的重新開放,中共一大紀念館所屬“一大文創”開發了一系列配套文創産品,挖掘館藏資源、建築本體及專題展覽,提取朱漆大門、戶名牌、門牌号、雪松等相關元素,依據不同品類進行二創風格化處理,推出帆布袋、寶珠筆、筆記本、筆本套裝、明信片等自營産品,紀念郵折、金币牛奶巧克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鉛筆套組、24色油性彩鉛等合作款産品,涵蓋文具、郵品、紡織工藝品、旅遊紀念品、食品等多個品類,讓來到周公館的觀衆都能帶走一份獨特記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