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雲“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古老智慧的奇妙啟示

俗語雲“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古老智慧的奇妙啟示

文‖衡東勤勤

古人在悠悠歲月長河中,精心培育出了無數璀璨的精神之花與智慧之果。其中,既有唐詩、宋詞、元曲這般的文學瑰寶,也有衆多充滿生活智慧的民間俗語。今日,咱們就來聊聊“早起三光,遲起三慌”這句俗語。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每天能早起,便能把各類事務處理得井然有序;但倘若貪睡晚起,那必然會手忙腳亂、心慌意亂。這裡所提及的“三光”,指的是頭光、面光、足光;而“三慌”呢,則是頭慌、面慌、足慌。

俗語雲“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古老智慧的奇妙啟示

一、俗語的起源

俗語“早起三光,遲起三慌”的誕生并非偶然,它最早出自于樹滋所著的《瓜州續志》。于樹滋早年身為清末秀才,才華橫溢且胸懷抱負。後來,他棄學從商,積極投身于衆多公益事業,例如鎮江義渡局、冬赈局等等。他通過實地考察、細心觀察以及深入思索,最終總結出了這句飽含生活真谛的俗語。

此處的“三”并非确切的數字,而是一種抽象的表述,意為“多個”。“三光”可以了解為因早起而準備充足、辦事高效、考慮周全,也能夠表示早起者精神飽滿、容光煥發;“三慌”則意味着晚起者做事準備不充分、手忙腳亂、内心惶恐,還可解讀為因懶惰和拖延導緻的農活荒廢、家務混亂和學業荒廢等情形。

在古代,農業生産倚仗天時,不同的季節、節氣皆有特定的任務。受當時條件所限,一天中的工作時間有限,起得晚便會縮減做事的時長,甚至可能影響農作物的收成。而且,古人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唯有及時處理好應做之事,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

俗語雲“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古老智慧的奇妙啟示

二、古人的勸誡

大陸古代有衆多勸人惜時的名言警句,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俗語“早起三光”同樣也是勸人珍惜清晨時光。

比如祖逖和劉琨“聞雞起舞”的故事。祖逖與劉琨乃好友,二人皆胸懷遠大抱負。每至夜半,聽到雞叫聲,祖逖便喚醒劉琨,一同起床舞劍練武,為日後報效國家做準備。他們的勤奮早起,為日後的成就築牢了根基。

再如車胤“囊螢讀書”。車胤因家境貧寒,夜晚無油燈照明讀書,于是在夏天捕捉螢火蟲,裝入白絹口袋,借螢火蟲的微光刻苦攻讀。他的早起苦讀,最終助其學識淵博,功成名就。

還有匡衡“鑿壁偷光”,匡衡幼時勤奮好學,但家中貧困,白天需勞作,晚上點不起燈。他便把牆壁鑿洞引來鄰家的光亮,借着微弱光線讀書。他的早起苦學,為日後成為大學問家創造了條件。

這些古人的事例充分彰顯了珍惜時光、勤奮早起的重要性。每天早起一會兒,能打理好自身,吃好早飯,精神抖擻地開啟新的一天,有條不紊地處理事務。反之,起晚了不僅沒時間精心裝扮自己,甚至可能吃不上早飯,正所謂“一步遲,步步遲”,在焦急慌亂之中,事情容易出現差錯。

俗語雲“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古老智慧的奇妙啟示

三、現代的執行個體

就當下而言,如果早上能夠早起半小時,便能從容地用餐、整理、準備,無需擔憂遲到;可要是起晚了,就會沒時間做這些,匆忙出門還容易丢三落四,倘若再遭遇堵車,就會遲到,緻使早上不順暢,進而影響一整天的心情。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有早起的習慣。比如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他每天都會早起鍛煉和思考,為新一天的工作做好準備。還有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他堅持每天清晨四五點起床寫作,這種早起的習慣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甯靜的環境。

在學生中,那些早起學習同學的成績往往會更好,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而晚起的同學可能會因為匆忙趕到學校,進而讓自己的成績退步!此外,早起還能讓人盡情享受清晨的甯靜與祥和,開展諸如晨跑、瑜伽之類有益身心的活動,進而為一整天注入滿滿的活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俗語雲“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古老智慧的奇妙啟示

四、個人的感悟

堅持六點左右起床,并非刻意遵循古訓,而是認為這更契合自然規律。早起讓我能夠擁有一段安靜的時光,可以思考當天的計劃,也可以閱讀一些喜歡的書籍。在這段時間裡,沒有外界的幹擾,思維更加清晰,效率也更高。

細細品味這句俗語,它充滿生活韻味,蘊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它提醒着我們要珍惜時光,合理安排每一天,不要因為懶惰和拖延而讓自己陷入慌亂的境地。隻有養成早起的習慣,才能更好地掌控生活,實作自己的目标。

衷心期望我們都能深刻領悟“早起三光,遲起三慌”的真谛,讓每一個清晨都成為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嶄新開端,讓我們的生活因早起而更加充實、精彩和美好!

寫于湘南千年水鄉古鎮大浦

2024.7.2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