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扁斫輪椎,
庖丁解牛刃。
沽水準野圖,
真禅霜兩鬓。
蘇轍有《墨竹賦》言:“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善養生如庖丁刃,永無傷損。繪事嘗似斫輪,工之善者,必得于心應于手,然不可言授也。沽水準野圖,心手相得之際,歲月禅真已在阿山霜鬓也。
——欣緣道人左隸書詩并跋恭賀董鐵山先生沽水準野圖長卷大展。
《沽水準野圖》畫美了啥?
作者 姜維群
年過古稀的天津山水畫家董鐵山先生,在水上公園水香洲藝術中心,展出了他30年來的《沽水準野圖》系列長卷,引起了界内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好評如潮。
他到底畫美了什麼?
天津是一個地域位置特殊,地質特征不明顯的城市。它的市區沒有山,水系發達,形成了河道縱橫、橋梁渡口衆多、堤岸窪地橫陳。然而獨特的地貌卻不入畫,尤不入中國山水畫,其原因不說皆知。
山和水構成山水畫兩大要素,天津市獨缺山脈丘陵,從建衛600餘年少有山水畫家畫自家之“山水”,必有緣由。
董鐵山先生一生從事專業美術工作,浸淫書法、篆刻,并素描、水彩、水粉、水印版畫、油畫和中國畫創作。常言說,轉益多師是吾師,于他而論,轉益多藝成大師。
《沽水準野圖》抒發了他對故土的摯愛,他說天津市區無山不能造山,但水有河道橋梁、舟楫堤岸、遠村野郊,蒹葭草樹、汀洲煙渚,這些無處不入畫。王維“山水訣”說: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圖,寫百千裡之景,東西南北,宛若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筆底。
誠如斯言,腕底的沽水+平野成就董鐵山新世紀山水畫又一派新奇。以咫尺之圖,寫出沽水百裡之景,堪謂以山水國畫寫畫沽水準野第一人。
常言說,文如觀山不喜平,看畫愛山亦是不喜平,這是鐵律。
津沽大地地無起伏,更無高聳山脈,若一水準面與堤岸平直而走,就像水路改馬路,何趣之有?何美之有?董之沽水準野卻描摹了晨霞煙樹、暮霭雲錦,水不揚波乃作清淨無塵之流;枝樹靜止卻有臨風微醺之态。漁樵木舟、臨渚瓦舍,蕩漾煙火生氣;遠影翔鴿、臨波舞鷗,似聽天籁和聲。
由此想起清人鄒一桂《小山畫譜》兩字訣“活脫”。他這樣解釋:活者生動也,用意用筆用色一一生動;脫者,毛筆醒透,則畫與紙絹離,花如欲語,禽如欲飛,石必峻磳,樹必挺拔。觀者但見花鳥樹石而不見紙絹,斯真脫畫矣。
觀董鐵山《沽水準野圖》正契合此論。
天津九河下梢,無巅崖峻壁,河面平靜,故不見急流湍激濺水瀑飛之景。寫出平靜的水面變化才是高手,董鐵山以平遠之法盡盤曲掩映伏而複見的斷續之妙,以遠至近,再用煙霞雲霧鎖隐,畫面之美妙不可言。正像王維說的“路欲斷而不斷,水欲流而不流”。
畫中的灘堤石碛,水面時而洄環迂曲,時而浩蕩無阻,水紋或漣漪弄绮,或靜影沉璧。更令人拊掌道絕的是,水面天色不著一筆,卻讓人感覺天藍水碧滿目澄澈,中國畫留白的高妙其展示得淋漓盡緻。
董鐵山《沽水準野圖》以微見著以小博巨,長卷高不盈尺,以八至十厘米高畫幅為多,正像宋人畫,于小尺幅中畫盛景繁複,如半平尺的團扇扇面《蕉石戲嬰圖》,畫出巨高的湖石、濃蔭的芭蕉,中有姿态各異的幼童13人,讓人細觀之下愈覺俏巧美豔。宋人獨幕喜劇畫中許多山水,氣勢恢宏高遠幽深美不勝收。
董鐵山這組系列長卷尤以《中北鎮》三長卷稱絕,計8.5厘米高,長4米,畫出來天津新世紀前後建設的新鎮,在此中賣關子,請大家馬上來水上公園水香洲藝術中心,聽景不如去觀景,講畫不如來看畫,一個“當驚天下殊”的微幅巨制,必定給您一個從未有過的驚豔。
信嗎?不信就來瞧瞧。
(刊于2024年7月24日《中老年時報-副刊》)
請将手機橫屏欣賞董鐵山先生長卷佳作
中北鎮(一)8.5cm*136cm
中北鎮(二)8.5cm*136cm
中北鎮(三)8.5cm*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