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午立秋涼飕飕,下午立秋似蒸籠”,啥意思?今年立秋在哪?
時間過得真快,自從進入三伏天以後天氣越來越熱,現在我們也正式進入了最熱的中伏時期,一般中伏包含了兩個節氣:一是“大暑”,二為“立秋”,現在我們就處于大暑節氣,這也意味着我們将要進入立秋節氣了,在《曆忌釋》中記載:“伏者何?金氣伏藏之名”,意思是說“伏”是金氣伏藏的日子,其中“金氣”指的就是秋天的氣息。
立秋,是緊随大暑後的一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與“立春、立夏、立冬”并稱“四立”,也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立秋常在每年陽曆8月7日至9日交節,具體的判斷方法有兩種:
這個方法是現代判斷節氣最常用的方法,按照天文學慣例,黃經的度量起點是春分點,即從春分點開始自西向東度量,分360°。這意味着當太陽從春分點出發,沿着黃道移動時,其所處的位置就可以用黃經來表示。将太陽黃經的360°劃分成24等份,每等份15°,每15°對應一個節氣,是以,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即為立秋。
這個方法是古人判斷節氣的方法之一,北鬥七星,又稱鬥魁、鬥杓,是北半球天空中最顯著的星象之一,由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這七顆星組合而成,其形狀類似一個勺子,其位置會随着地球自轉和公轉進行變化,古人也正式捕捉到了這個特點,并将其與節氣結合。
在《鹖冠子·環流篇》中記載:“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古人能夠準确地推算出各個節氣的到來時間,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西南方位,即“申位”,我們正式進入立秋,是以立秋常在地支“申月”開始。
立秋,萬物趨于成熟,在《曆書》中提到 :“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意思是說進入立秋,夏季“蟄伏”的陰氣,開始從地下升起,萬物開始成熟。當然這時候農作物還并未成熟,而是處于關鍵的灌漿期,老話說“秋不熱,糧難收”,當積溫不足則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灌漿過程,導緻籽粒不飽滿,千粒重降低。
類似的農諺還有很多,如:
“立秋無雨樣樣有,立秋有雨收半秋”
“立秋數日陰,農民愁斷腸”
“立秋日頭大,十日遍地黃”
當然并不是說立秋下雨不好,畢竟雨水能為農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而是不宜數日連綿的陰雨天,這樣就會導緻氣溫下降,農作物積溫不足,光合作用也随之減少,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灌漿。當然對于幹旱地區來說,立秋當天下雨還是好的,畢竟民間還有着立秋下雨是“順秋”的說法,預示着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提到“秋”我們都會想到陣陣涼風的景象,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因為立秋還處在三伏時段,尚未出伏。通常,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過後,天氣才會逐漸涼爽。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即所謂的“秋後末伏”。
老話說“立秋有一伏,老虎來報到”,其中的“老虎”指的就是“秋老虎”,這是一種秋季天氣回溫的現象,這是由于南退後的副熱帶高壓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的天氣條件,導緻天氣悶熱,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
“秋老虎”每年都會如約而至,但其持續的時間并不長,一般在一周到半個月左右,個别年份會持續一個月左右,判斷“秋老虎”來沒來的方法很簡單,當進入秋季後連續5天最高溫度在35℃以上就說明已經進入“秋老虎”時期。
在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古人就通過在長期農業生産中,總結出了一些觀察天氣的經驗,以此些經驗來推測之後的天氣走向,以免提前應對天氣的轉變,在農村有一句老話說“上午立秋涼飕飕,下午立秋似蒸籠”,這句話啥意思?今年立秋在哪?
上午立秋涼飕飕,下午立秋似蒸籠
節氣的交節時間每年都是不固定的,有時候在上午,有時候在下午,按照古人的經驗來看,如果立秋交節時間在上午,那麼就是“早立秋”,預示秋涼來的比較早,相對應,“秋老虎”持續的時間就會比較短;而立秋交節的時間在下午,那麼就是“晚立秋”,預示“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出門就能感覺上蒸下煮,仿佛置身“蒸籠”一般。
今年立秋在哪?今年是2024甲辰年,立秋的交接時間為8月7日9點1分,也就是說在上午9點左右立秋就會交節,這很明顯是一個“早立秋”,根據我們老祖宗的說法,今年是“上午立秋涼飕飕”的年景。
一、公秋熱,母秋涼
立秋分“公、母”,這主要源于古人對天氣推測的經驗,按照我們老祖宗的說法,世間萬物可分陰陽,包括數字也不除外,像單數代表着“陽”,雙數代表着“陰”,而陰陽又與“公母”相對,是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老話說“公秋熱,母秋涼”,意思是說如果立秋是一個“公秋”,那麼秋天就會比較炎熱,“秋老虎”的勢頭就比較足;如果是一個“母秋”,那麼秋天就會比較涼爽,“秋老虎”的勢頭就會相對較弱。
觀察立秋是“公”還是“母”,就要看交節當天的農曆日子是單數還是雙數,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交節,對應農曆七月初四,其中數字“4”是一個雙數,是以,今年的立秋是一個“母球”,預示着秋天會更加涼爽。
二、中伏熱不透,大熱立秋後
現在我們正處于中伏時期,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中伏的天氣走向,來判斷立秋後熱不熱。
農諺說“中伏熱不熱,大熱立秋後”,其中“中伏”是三伏天乃至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根據古人的經驗,如果中伏不夠炎熱的話,那麼立秋之後就會很熱,這是由于中伏如果不夠炎熱,說明熱量還未完全釋放,到了立秋熱量會一并釋放而出,導緻立秋後的天氣會很炎熱,這也真是應了“該熱不熱,不成年景”這句老話。
總結,由上農諺來看,今年是一個“上午立秋”、“母秋”,根據我們老祖宗的說法,今年的立秋将會比較涼快,“秋老虎”的持續時間也會相對較短,建議我們近期觀察一下中伏的天氣走向,如果中伏不夠炎熱,立秋還可能迎來幹旱,畢竟農諺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我們當做一個參考就好,至于今年立秋是否涼快,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中伏天氣炎熱,大家注意防暑防曬,另外,你希望立秋熱點好還是涼快點好?歡迎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