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作者創作,文中會插入5s廣告增加收益,結束後右上角可點關閉,相信您友善的支援将激發更多好文。
聽任天命還是自己決定?
1986年,一位好心的醫生因為答應了患者家屬的無理要求,差點被判為殺人犯。
在強調“孝”字當頭的中國,安樂死一直都是一個既具有争議性的話題。
那麼,醫生到底有沒有權利為患者進行安樂死呢?
母親的哀求
1986年夏天,漢中市醫院的走廊裡,散發着消毒水的味道。
病人夏素文佝偻着身子躺在病床上,蠟黃的臉上充滿了痛苦。
被查出肝硬化病症的她,雖然自知時日無多,可孩子們并不願意放棄她的生命。
在與死神的拉鋸戰中,夏素文時常感到生不如死。
盡管診斷書早已經對她判了死刑,但命運卻遲遲不肯放她走,讓她繼續留在人間被消磨。
不知道是不是臨近終期,全身痛感愈加的劇烈和清晰。
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動作,都牽動着難以想象的疼痛。
已經被病竈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夏素文老人心裡,隻剩下唯一的想法,快點死。
快點死吧,死了就不會難受了,也不用花子女的錢。
這個念想,竟成了夏素文老人在生前唯一的願望。
兒子王明成隻是一名普通勞工,母親加重的病讓他的生活變得一團亂麻。
他的大姐姐一直照顧着母親,但由于病情惡化,不得不通知王明成前來探望。
一進病房内,王明成就掉下了眼淚,老母親因為疼痛難忍,把嗓子都喊啞了。
由于這一幕太震撼,王明成和姐姐的心裡都痛苦萬分。
寫作不易,看在打勞工養家糊口的份上,望觀衆大老爺幫忙解鎖5秒廣告,您的善良友愛,定會讓家中老小感激不盡!
這病是沒辦法再治了,但死又死不了,就這麼幹耗着不是個辦法。
作為家裡的掌事人,王明成此刻卻沒有了章法。
母親稍微緩過來一點的時候,就開始流眼淚,一邊流一邊給王明成留下一句話。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王明成變成了家裡人眼中的“仇人。
艱難做決定
蒲連升醫生和往常一樣,穿梭在病房間檢視情況。
一個男子緊張兮兮的把他叫到一旁,好像有事求他。
王明成來之前,母親拉着他的衣服苦苦哀求,能不能想個什麼法子讓她死了。
他雖然震驚,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他知道母親現在很難受,但作為兒子他也實在不希望母親離開人世。
可這人世間,哪有那麼多萬全之法呢?
現在強留母親在人世,就是要她受折磨到生命最後,這也是王明成萬萬不忍心看到的。
于是,他下定了決心,想要找蒲大夫給他開一劑猛藥。
蒲連升一聽到這話,身上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在中國,沒有安樂死這一說,就算是病人自願,這也跟害人性命沒有兩樣。
身為醫者,他不能與病患共情,因為這會影響到對病人的救治,同時也會拖垮自己的内心。
但蒲連升醫生也是一個正常的人,他的心不是一塊隻有理性的石頭。
第一次被王明成找到時,醫生嚴詞拒絕了這無理的請求。
但看到老人的慘狀,他的内心也有過一絲動搖。
後來,王明成和小妹妹雙雙跪在他的面前,還寫好了自願書。
兩個成年人在蒲醫生面前痛哭流涕,希望能為老母親求得一個解脫。
做這個決定是艱難的,不僅是子女,醫生更是如此。
在穿上白大褂之前,每一個學醫之人心中的理想就是救死扶傷。
可如今,自己的藥方卻要變成要人性命的刀,蒲連升的内心很沖突很糾結。
但他還是顫抖着手,開出了足以緻人昏睡的藥劑。
多個小時以後,夏素文才腦死亡,在生命的盡頭享受了片刻的安慰。
但蒲連升和王明成都沒有想到,他們忽略了一些事。
大姐告法庭
由于夏素文住院時是三個姐弟一起照看的,給母親實施安樂死的時候,大姐并不在身邊。
這個決定,竟然是兄妹二人私自下的。
大姐趕回來奔喪時,聽到了醫院的傳言,無法了解。
自己多年照顧母親,是在母親臨終前身邊呆的最長時間的。
這剛把母親轉手讓弟弟照顧,怎麼就被醫院一針給治死了?
她質問醫院,但醫院卻說是病人自願的,無奈之下,大姐隻好将開藥方的蒲連升告上了法庭。
當法院傳喚她弟弟妹妹時,她還難以置信這竟然是自家人跟醫生串通好的。
作為全國首例為老人實施安樂死判罪的案子,很多市民紛紛前來為二人求情。
由于該案子并沒有先例做參考,官司打了将近5年。
最終,醫生蒲連升被确定為無罪,在最後一次提審中才被釋放出來。
在央視采訪中,蒲連升說“如果再有一次這樣的事,就是給我一百萬我也不幹!”
在這件事後,王明成也後悔不已,整日在良心的譴責下度日。
殚精竭慮的他竟然患上了癌症,變成了和母親當年一樣的艱難處境。
病痛讓他備受折磨,他也再一次想起了母親曾經說過的話。
隻不過這一次,哀求安樂死的人變成了他自己。
可他的兒女沒有一個人敢同意,也沒有一個醫生再敢接受他的請求。
事後惹深思
在人類社會中,實施安樂死需要在尊重生命、保護弱者與尊重個人意願之間尋求平衡。
支援的網友大多認為,個人應當有權來決定自己生命的終點,為生命保留尊嚴。
但安樂死确實涉及到倫理、法規、醫護等多層面,并不能以簡單的對錯來區分。
如何界定被實施人群、如何保證被實施者自願自覺等問題都需要慎重考慮。
而參與安樂死的醫護人員,也将面臨着職業道德的傾覆和事後心理壓力。
就像文中提到的蒲連升醫生一樣,他的内心也受到了創傷,事業也沒保全。
為醫者提供必要的支援,就成了安樂死合法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但最應當關注的,難道不該是怎樣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顧嗎?
發展延伸的臨終關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或許是比單純讨論安樂死更有意義。
寫在最後
任何人,都應當對生命産生敬畏之心。
無論是臨終的親人,亦或者是自己本身。
安樂死的模式确實有待商榷,但更要看重的,應當是好好活在當下。
信源:【中國首例“安樂死”案件】 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信源:中國首例“安樂死”始末 華商報 200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