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攪動台海局勢,美國将台灣視為最重要的“風暴中心”,于是不停向其兜售武器,妄圖以此對抗中國實作兩岸統一。
在面對解放軍殲20的時候,美更是提出了一攬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其中就包括讓台灣花大錢,買他們的脆殼老爺機。
那麼,啥是脆殼老爺機呢?
本月初,美國國防部宣布了一項重大的軍事計劃,将以超過100億美元的預算對其駐紮在日本的空中力量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更新。
這項計劃主要包括将部署在三澤空軍基地的36架F-16戰鬥機替換為48架先進的F-35A戰鬥機,以及用36架最新型号的F-15EX戰鬥機替換嘉手納空軍基地的50架老舊F-15C/D。
台媒和一些分析人士對這一動作特别關注,并且提出了一種觀點,認為這些即将部署的F-15EX戰機很可能在未來的台海沖突中成為首波迎擊中國解放軍殲-20隐形戰機的力量。甚至有美國的聲音建議,應該将F-15EX直接部署在台灣。
然而,這項計劃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議。批評者指出,即使是采用了這樣規模的更新,用84架新型戰機取代現有的部署,在面對解放軍擁有的超過200架殲-20隐形戰鬥機時,這種力量的數量仍舊顯得力不從心。
它們可能無法有效構成對解放軍的威懾,隻能在首波空襲中起到抵抗作用,為後續美軍增援争取寶貴時間。
分析指出,美國選擇更新F-15系列,推出F-15EX戰機,反映了美軍在現有的防空戰略中面臨的挑戰。盡管F-15EX缺乏與F-22和F-35相比的隐形能力,但它被寄希望于成為一種“飛彈卡車”,通過攜帶大量飛彈強化空中防禦能力。
這在特定情況下,如台灣等地,可能被視為一種有價值的戰略補充。這種選擇背後的邏輯是,面對五代機項目的技術延誤和成本超支問題,特别是F-35項目,F-15EX的引入可以在四代機大量退役、五代機産能又不足的情境下,填補美軍面臨的“嚴重的國防戰略缺口”。
有人認為,如果未來發生沖突,美國空軍将依賴于F-15EX這樣的可靠武器平台,而不完全依賴于數量有限且高成本的F-35或F-22。
他們認為,在與中國的殲-20或俄羅斯的蘇-57等五代機的潛在對決中,F-15EX憑借其優異的載彈量,通過發射連串飛彈來壓制對手,展現其作戰價值。然而,這種政策也被一些評論家視為過于簡單化,認為僅僅依賴載彈量而忽視體系作戰和隐形能力的考慮,在現代空戰中可能是一種過時的思維。
從技術角度看,F-15EX雖然擁有卓越的空中打擊能力和載荷容量,但其最大的劣勢在于缺乏隐身設計,這在現代空戰環境下似乎是一個緻命缺點。
現代防空系統的發展讓任何非隐形平台都面臨被快速偵測并擊落的風險,這意味着F-15EX在對抗擁有先進防空體系的對手時顯得力不從心。
在特定條件下,如短距離空戰中,F-15EX憑借其較大的動力和強大的火力或能發揮出一定的優勢。然而,這種觀念忽視了現代戰争中長程打擊能力的重要性,殲-20等隐身戰機的設計初衷就是避免近距離格鬥,通過隐身和遠端打擊能力確定空中優勢。
更為現實的考慮是,如果台灣引入F-15EX,這些戰機很可能在開戰初期就遭到地面或海上發射的遠端精确打擊武器的攻擊,進而失去實戰效用。是以,美媒對于“直接把F-15EX傳遞給台灣”的提議,更像是一種政治和經濟動機的反映,而非基于實戰需求和戰術考慮的建議。
至于美國決策層内部關于向駐日美軍部署F-15EX的争論,這反映出對于如何在亞太地區提升戰略部署的深思熟慮。雖然F-15EX可能在某些方面增強了美軍的戰術靈活性,但對抗日益增強的中國軍力,尤其是在第一島鍊這樣的前沿陣地上,F-15EX的局限性也同樣明顯。
中國的殲-20和即将到來的殲-35艦載機,再加上空警-500預警機和殲-16等重型戰機,構成了複雜多層的防空和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這對任何試圖在該區域部署傳統戰機的計劃構成了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