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請用您發财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都很難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2019年盛夏湖南益陽的一個甯靜社群突然被一場家庭紛争打破了平靜。77歲的曹北義老太太站在自家門前,手中緊握着一床破舊的被子,眼中充滿了驚愕和無助。

她的小女兒王芬冷冷地站在門檻内,用手指向遠方堅決地下了逐客令。這一幕很快吸引了周圍鄰居的注意,他們紛紛圍觀議論紛紛。

起初鄰居們對王芬的行為感到不齒,認為她無情無義。然而随着事情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他們的态度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這場看似簡單的母女沖突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複雜的家庭沖突?為何一向以孝順聞名的王芬會做出如此決絕的舉動?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看似平常卻又充滿戲劇性的家庭故事的面紗。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王芬的故事要從她的出生說起。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曹北義和丈夫已經育有三個女兒。在婆婆的強烈要求下,他們決定再生一胎,希望能得到一個男孩。

然而命運似乎和他們開了個玩笑——1942年,王芬降生了又是一個女孩。

這個消息如同一塊巨石,重重地砸在了全家人的心上。産房外原本翹首以盼的家人們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對于曹北義夫婦來說,第四個女兒的降生不僅讓他們對生兒子的夢想徹底破滅,更成為了家中的一個"累贅"。

從小王芬就能感受到家人對她的冷落和差別對待。每當家裡有美味佳肴,總是姐姐們先享用,而她隻能吃剩下的殘羹冷炙。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生日和節日時她看着姐姐們收到新衣新物,而自己的"禮物"永遠是姐姐們的舊衣服。這種差别對待在王芬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

長期的忽視和不公平待遇讓王芬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她總是努力表現,希望能得到家人的認可和關注。然而無論她如何努力,似乎永遠無法改變自己"多餘"的地位。

這種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如影随形,伴随着她成長成為她性格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姐妹間的對比,讓王芬感到深深的自卑。她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卻總是失望而歸。這種被忽視和輕視的感覺,讓她在兄弟姐妹間感到格格不入,内心充滿了痛苦和掙紮。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段痛苦的童年經曆并沒有讓王芬心生怨恨。相反它激發了她内心對愛與關懷的強烈渴望。

王芬暗自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家人的認可和愛。

這段童年的經曆,雖然刻骨銘心卻也成為了推動王芬不斷前進的動力。它塑造了她堅強、獨立的性格,也讓她更加珍惜親情,渴望建立真摯的家庭關系。

然而這段經曆所帶來的心理陰影,也為日後家庭沖突的爆發埋下了隐患。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歲月如梭曾經那個備受冷落的小女孩王芬,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決心,在事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0年已經事業有成的王芬在益陽購置了兩套房産,為自己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王芬的父母因為出售老宅而一時無處安身。面對父母的困境,王芬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

她邀請父母搬入自己準備出租的那套房子,不僅免除了房租,還承諾每月按時支付生活費,確定父母的晚年生活無憂無慮。

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卻埋下了日後沖突的種子。為了安撫父母對财産的擔憂,特别是防止其他姐妹觊觎父母的養老金,王芬與父親簽訂了一份虛假的購房協定。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這份協定表面上顯示父親以15萬元購買了這套房産,實則隻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王芬沒有想到這個出于保護父母的決定,日後會成為引發家庭紛争的導火索。

在接下來的15年裡,王芬盡心盡力地照顧父母,承擔了大部分的贍養責任。她每月按時支付生活費,細心照料父母的日常起居。

在王芬看來這不僅是盡孝道,更是彌補童年缺失的親情。她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最終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愛,填補心中那個長久以來的情感空缺。

然而2015年父親的離世成為了這段平靜生活的轉折點。讓王芬心痛的是,在料理父親後事時,母親和姐姐們竟然将她排除在外。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當她追問原因時,得到的隻是母親敷衍的解釋,說是因為南北相隔遙遠。事實上王芬當時就在益陽,而且前一天還與母親通過電話。

這種刻意的隐瞞讓王芬感到深深的困惑和受傷。

後來王芬才得知真相:原來三位姐姐已經私下瓜分了父親留下的十餘萬遺産。這個發現讓王芬心如刀絞。她并不在乎那點遺産,但這種被刻意排擠的感覺喚起了她童年的陰影,那種被忽視、被輕視的痛苦記憶再次浮現。

盡管如此出于對親情的珍視,王芬選擇了沉默,沒有與姐姐們計較。她告訴自己也許時間能夠撫平這些傷痛。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她更加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希望能夠彌補失去父親的遺憾。

然而命運似乎沒有給王芬喘息的機會。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将這個表面平靜的家庭推向了更深的沖突漩渦。

那份多年前簽訂的虛假購房協定,如同一顆定時炸彈,即将引爆一場激烈的家庭紛争。王芬不知道的是,她多年來的付出和真心,即将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父親去世後不久,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打破了王芬家庭表面的平靜。王芬的二姐突然提出要接走母親并出售他們共同居住的房子。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這個意外的要求讓王芬倍感震驚和困惑。

當王芬質問二姐時,二姐拿出了那份早已被王芬遺忘的購房協定。面對這份協定王芬心中頓時升起一股寒意。她意識到這份當年用來安撫父母的虛假協定,如今竟成了姐姐們觊觎房産的依據。

王芬本以為母親會站在自己這邊,澄清事實。然而令她絕望的是,母親不僅否認了協定的虛假性,還堅稱他們确實支付過15萬元購房款。

這一刻王芬感到自己多年來的付出和真心被徹底背叛。她無法接受母親為了偏袒二姐,竟然不惜否認自己的善意。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心灰意冷的王芬,在一時沖動之下,毅然決然地要求母親搬出她的房子。這個決定雖然讓王芬感到内疚,但她實在無法繼續忍受這種背叛和不公。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被趕出家門的曹北義老人在其他女兒的支援下,将小女兒王芬告上了法庭,要求歸還"屬于她的"房産。

這場官司成為了這個家庭沖突的轉折點,也是王芬最痛苦的經曆之一。

在法庭上當王芬看到母親信誓旦旦地作證時,她感到一陣天旋地轉。曾經疼愛自己的母親,如今竟然站在對立面,這種背叛感讓王芬幾乎崩潰。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她不禁回想起自己這些年來的付出,那些照顧父母的日日夜夜,那些為了彌補童年缺失而做出的努力,如今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幸運的是由于缺乏實際的購房憑證,法院最終判定房産歸王芬所有。盡管在法律上取得了勝利,但這場官司對王芬造成的情感創傷是無法彌補的。

這場官司雖然以王芬勝訴告終,但也徹底撕裂了母女關系。王芬心中那個曾經期待得到母愛的小女孩,在這一刻徹底死去了。

她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即使自己付出再多,也無法改變在家人心中的地位。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這次經曆讓王芬重新審視了自己與家人的關系。她意識到多年來自己一直在追求一個可能永遠無法實作的夢想——得到父母平等的愛。

這個認知雖然痛苦,但也讓她開始學會放下,學會為自己而活。

然而這并不是故事的結束。接下來的贍養糾紛,将再次考驗王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将揭示這個家庭更深層次的沖突。

官司結束後王芬對母親徹底失望,斷絕了與她的聯系。其他三個姐姐将母親安置在了敬老院,似乎這個家庭的紛争就此告一段落。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然而這并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新一輪沖突的開始。

數年後母親曹北義再次出現在王芬面前,這次是為了要求她支付每月的贍養費。盡管内心充滿了怨恨和失望,但出于對孝道的堅持和内心殘存的親情,王芬還是答應每月給母親1000元生活費。

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既盡到做女兒的責任,又能與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

然而當王芬意外得知母親隻向她一人索要贍養費,而其他三個姐姐并未承擔任何責任時,她心中的怒火再次被點燃。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王芬感到深深的挫敗和受傷。

内心的掙紮和憤怒最終導緻王芬做出了一個決定:效仿姐姐們的做法,停止了按月支付生活費。這個決定引發了文章開頭那場激烈的沖突,77歲的曹北義老人被趕出了門。

在随後的調解過程中,王芬終于崩潰了。多年來積壓的委屈和痛苦如決堤的洪水般傾瀉而出。她淚流滿面地訴說着自己從小到大所承受的不公,以及長大後為讨好父母和姐姐們所做的一切努力。

王芬哽咽着說:"我知道作為女兒不該這樣對待母親,我真的不想這樣,但我實在無法跨過心中的那道坎。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即便在這個情緒激動的時刻,當母親試圖擁抱她時,王芬仍然選擇了拒絕。她痛苦地說:"從小到大,每次我受委屈她都是這樣假惺惺地抱着我,然後繼續傷害我。

我再也不能相信她了。"這句話道出了王芬内心深處的傷痛和不信任。

最終在調解人員的努力下,四姐妹達成了共同贍養母親的協定。每人每月向母親提供500元的生活費。盡管内心仍有芥蒂,王芬還是承諾會履行這個責任,并表示給予的資金隻會更多,不會更少。

這個協定雖然暫時平息了家庭紛争,但并未真正解決根深蒂固的問題。王芬心中那道難以跨越的鴻溝仍然存在,而這個家庭的傷痕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愈合。

19年,女兒養父母15年,父親剛去世母親就被趕走,鄰居:母親不對

王芬家庭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百行孝為先"這句古訓提醒我們,子女理應孝順父母,但同時也暗示了家庭關系的複雜性。

曹北義老人本可以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卻因為長期的偏心和不公平對待,最終失去了小女兒的孝心,陷入了孤獨的境地。

這個家庭的悲劇警示我們,家庭關系需要建立在公平、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父母的偏心可能會給子女帶來難以愈合的心理創傷,破壞親情甚至影響兄弟姐妹間的關系。

隻有真正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家庭成員,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才能建構和諧美滿的家庭關系,避免晚年陷入王芬母親那樣的困境。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