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7月27日電(記者周欣、李嘉、張薇、喬本孝)第一對出場亮相,率先完成“戰鬥”,穿着紅色的“龍躍”泳衣,名字裡帶着“溫文爾雅”的陳藝文和昌雅妮在巴黎水上運動中心上演霸氣“龍躍”,以337.68分的總成績攜手站上巴黎奧運會女子雙人三米闆冠軍領獎台。那一刻,兩人相視而笑,接受全場觀衆排山倒海般的喝彩歡呼。
從2019年合作至今并橫掃所有國内外賽事金牌的“溫文爾雅”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自稱“奧運新生”,賽前感覺壓力特别大,沒想到抵達巴黎後反而平靜下來,性格灑脫的陳藝文說“來都來了,全力以赴”。傷愈歸來的昌雅妮認為“我們準備充分,時刻準備着”。
27日的水上運動中心仿佛變成中國隊主場,五星紅旗到處飄揚,陳藝文和昌雅妮的每一跳前後,場内都響徹震耳欲聾的“中國隊加油”助威聲。
奪冠後的陳藝文表示:“我們有點沒想到,今天的現場觀衆特别熱情,感謝大家前來支援我們。其實,今天整個比賽節奏和平時比賽沒有太大差別,我們沒有把自己搞得特别緊張,注意力還是在自己身上。我們相對還是平常心,肯定還是有點緊張,腦子挺清醒的。”
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至今,中國女子雙人三米闆一直都是王牌項目,從郭晶晶/吳敏霞(2004、2008)、吳敏霞/何姿(2012),吳敏霞/施廷懋(2016)到施廷懋/王涵(2021),這一次奧運冠軍的火炬傳到了陳藝文和昌雅妮手中。
昌雅妮說:“感謝前輩們打下來的江山,我們才能夠延續下來,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希望中國跳水女闆越來越好。”
陳藝文于1999年出生在海口,父親是海南人,媽媽是廣東湛江人,她從小就對體育有強烈的興趣,并顯露出體育天賦,在學校的跑步、輪滑等運動項目上都拿過第一。8歲時她進入中山跳水隊,對于練習跳水的孩子來說算是起步晚了,但是她進步神速,2010年10月進入廣東省跳水隊,2016年底入選國家隊。
22歲的昌雅妮來自湖北仙桃,5歲時進入李小雙體操學校,特點就是悟性高、訓練刻苦,一個動作别的孩子要練多遍才會,她一兩遍便能學會。後來教練發現她的臂和腿修長,就讓她轉為訓練跳水動作,三年後,8歲的昌雅妮被選送到湖北省跳水學校,2014年進入湖北省跳水隊,2015年入選國家隊。
兩人的成長軌迹幾乎同步,昌雅妮最早參加遊泳世錦賽是在2017年布達佩斯,當時由師姐施廷懋“帶領”獲得女雙三米闆冠軍;陳藝文則是于2019年光州世錦賽時和昌雅妮合作,從此開啟世錦賽三連冠的奪冠腳步。
性格差異大、技術風格不一緻、體重也不同,兩人在磨合過程中非常不容易。“我們兩個無論在體重還是技術上,風格相差有點大,大家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要彼此遷就對方,很多時候自己感覺都挺淩亂的。但我們一直扶持着對方,共同前進。”陳藝文感慨說。
就在今年3月的跳水世界杯蒙特利爾站比賽中,昌雅妮肩傷突然發作,回到北京專家們檢查會診後建議休息三周,那一刻昌雅妮的眼淚紛飛,她從來沒有休息過那麼長時間。“我沒什麼天賦,隻有靠努力拼搏才能夠在這個舞台上站穩腳跟,再苦再疼再累都不是事,但這個診斷結果對我就像是一次暴擊。”昌雅妮回憶說。由于兩人無法搭檔繼續參加比賽,昌雅妮隻能獨自“閉關修煉”,在教練、領隊和科醫人員的細緻幫助和支援鼓勵下一路追趕。
作為雙人搭檔和單人比賽競争對手,兩人在平時的訓練比賽中默契十足,陳藝文定義兩人的關系為“一生中難得的摯友”。昌雅妮則說:“我在狀态不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沖到陳藝文房間裡哭一場,她能鼓勵安慰我,是敞開心扉、很戳心窩的鼓勵和信任。我沒法把她想象成對手,我們也不是在競争中成長,我們是一路陪伴、互相鼓勵的好朋友。”
在接下來的女子三米闆單人比賽中,昌雅妮表示:“我希望我們倆都能跳出自己最好的水準,把中國跳水的美展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