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行的一場民營科技企業創新成長圓桌會上出現有意思的一幕:十位獲得“上海青年科技創業2024年度十大先鋒”的創業者受邀前來分享各自的創業經曆,其中有四位由于在海外拓展業務,由公司高管代為參會。
“民間交流就像毛細血管,細緻入微也不可或缺。”十大先鋒之一、上海菲萊測試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華說。這些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做大做強?如何突出重圍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他們的經驗值得聆聽。
硬實力與成本效益,企業“出海”的兩張王牌
上海普力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金屬-彈性體粘接界面材料是汽車、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的關鍵材料,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當下,他們産品在歐洲供應鍊中的占比不降反升。
硬實力與成本效益,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兩張王牌。“目前這種材料全球隻有三家供應商,其他兩家是美國公司,我們的産品價格比他們低15%左右,且性能更好。”上海普力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務總監周懷說。
普力通成立于2009年,一開始他們的出海路也挫折不斷,海外供應商對将中國材料提供商納入供應鍊将信将疑,随着整個汽車行業越來越講求成本效益,普力通價廉物美的産品成為越來越多海外客戶的選擇。
“我們公司6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歐美國家。”上海複志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謝甯說。在出海之路上,硬實力是敲門磚。創業之初,複志便以“大滿貫”之姿,拿下了美國諸多專業級3D列印領域大獎,英偉達、波音、微軟、蘋果等大型企業,都是複志的客戶。2022年,複志更是入選全球十大創新3D列印公司,是亞洲唯一一家入選的公司。
緊貼實際需求,在細分領域做到頭部
“初創企業除了進軍那些全新的行業,就是在細分領域跟随已有技術慢慢打磨,逐漸做到行業頭部,那麼别人也會關注到你。”張華說。
菲萊測試就選擇了半導體領域非常細分的賽道——光晶片測試,一個從來沒有中國團隊踏足過的賽道。然而,市場又非常廣闊,幾乎每一顆高端的光晶片都需要測試。最初,團隊隻有4人,也僅有一條與光晶片有關的産品線,但是他們很快遇到了第一個客戶——某頭部公司,選擇他們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正是因為,這條賽道上的中國企業非常稀缺。
進入頭部公司的供應鍊,菲萊測試發展飛速,目前公司已有200多人,并逐漸向外發展出矽基邏輯器件、碳化矽裝置等高品質産品線,2022年營收近億元。
張華認為,成為頭部公司的合作夥伴,貼近最前沿的市場需求,是菲萊測試快速發展的秘訣,這也得到了上海賓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龔超慧的共鳴。
龔超慧的創業想法很簡單,在卡内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學習多年,覺得自己有技術有能力,可以去創業。但他很快意識到有技術其實不夠,創業者要做的是滿足市場需求,如果說科研是“縱向的鑽研”,那麼創業便是“橫向的內建”。如今他所創立的賓通智能就與場景深深結合起來,是一家以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為核心,為海内外制造企業提供柔性制造與智慧物流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
了解政策選對賽道,在上海實作創業夢想
樸烯晶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的成立,與“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關系匪淺。該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張文龍表示,三年前正是因為參加了大賽,了解到市科委對科創企業的政策扶持,才讓40多歲的他堅定了創業的想法。
張文龍所從事的領域是超高純聚合物特種材料,與上海三大先導産業都相關,無論是超算的冷卻液、人工關節,還是人形機器人的材料,都需要用到該類材料。今年,樸烯晶新能源材料的營收就有望突破1億元。
十大先鋒中的上海立芯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技術官陳建利在創業之前,已是領域内著名研究者,在30歲被複旦大學微電子學院聘為教授,而他選擇複旦大學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想把公司注冊在上海”。
推動全鍊條深度融合,完善上海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生态體系,上海正在全力推進。上海市科委科技企業服務處副處長薛博仁介表示,除了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市科委還鼓勵他們承擔更多的基礎研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等,為此,上海市增加了這方面的政策供給。除了真金白銀的稅收減免和财政支援,上海還為企業推出了包括大型儀器共享、技術轉移、創新創業、科技金融等4類服務,全方位支援企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