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有的人走一步看一步,有的人走一步看十步。
目之所及,就是人生的詩和遠方。
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你應該高瞻遠矚,别總是盯着眼前的問題,糾纏爛人破事。
平時,我們不得不和親人相處,但是你能管好的,隻有自己,對于父母、兄弟姐妹的言行,隻能提建議,常常是愛莫能助。
若你對以下三件事保持“無動于衷”,說明你格局很大,能夠在安靜中走遠。
01
對父母的偏心,“無動于衷”就是學會了自強自立。
為什麼父母給你的錢少一些,給其他人的錢多一些,然後你就憤憤不平?根源在于你對家庭有依賴性,認為自己從家裡得到了财産,就能迅速富起來。
若是你啃老,那麼父母一旦少給你一些好處,立馬會跳起來。
有一種人,從走出校園之後,就很少過問父母的家财了,父母的錢用到哪裡去了,房子給誰了,都懶得去管。
看起來,這樣的人很愚昧,其實他早就戒掉了對原生家庭的依賴。并且自己熬過了低谷,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事實上,越窮的人,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性越重,總是盯着驕父母,甚至會常常伸手向父母讨要錢财。
電視劇《都挺好》裡,女兒蘇明玉從小不被母親看好,她要買作業本,母親不答應,也就沒有辦法;她要去理想的大學,母親逼着她去免費師範。
被母親虧待了多次之後,蘇明玉算明白了,靠自己就好了。因而她走上工作崗位後,終于活成了自己,生活能自律,年年有餘。
家中的兒子蘇明成,從小被母親疼愛,被稱為“媽寶男”。
背後有母親撐腰,蘇明成就耀武揚威,對蘇明玉的态度很不友善,甚至動手了。後來他結婚了,也對老婆朱麗很兇狠,就像當年欺負妹妹一樣。
在母親的寵愛下,他除了會花言巧語,就沒有别的本事。直到母親過世,他才慌亂不已。
對比之下,被溺愛的人,還走不遠;被虧待的人,反而能夠活得精彩。看透了這一點,再去看父母的偏心,你就覺得無所謂了。
作為70後的我,能夠想到,父母的一輩子,積蓄也沒有過五萬。就是偏心,也就那麼回事。與其争奪家财,不如自己去單幹。
應該有很多人,和我類似,甚至比我更灑脫,哪怕家有幾十萬,也無動于衷。
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被原生家庭困住大半生,能夠治愈自己的,隻有自己。
02
對兄弟姐妹不夠孝順的行為,“無動于衷”就是堅持了自己的擔當。
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這是大家公認的好人品。
當你責怪兄弟姐妹不夠孝順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家認為,你才是最不孝順的人。理由五花八門。”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是以自己是最孝順的人,别人做得都不夠好。根本原因,是因為别人做的一切,你是沒有看到的,不夠清楚的,無法感同身受的。
若父母走不動了,去幫父母做一頓飯的人,和給父母一百塊錢的人,對比一下,誰更孝順?真的說不清。
用輪椅推着父母去散步,帶父母去看 病,和父母聊天,給父母生活費......都是孝順,但是無法對比高低。
作家畢淑敏說:“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
是的,每個人都盡己所能,孝順就容易多了。
哪怕你發現别的兄弟姐妹在躲避孝順的行為,你也無動于衷,那麼你就真正懂得了“不比”的智慧,也會心安理得地把父母管好。
總有人,在其他兄弟姐妹不管父母的情況下,獨自扛起孝順的任務。吃虧了,但是他的内心是發光的,人生是美好的。
03
對兄弟姐妹的對你的埋怨,“無動于衷”就是有了示弱的力量。
這個社會,我們擷取知識的平台很多,因而什麼消息,一股腦地進入你的生活。
太多的人,對社會有怨氣,總是說一些負能量的話。
一個大家庭裡,也有怨氣。不管你做得多好也無法讓所有的人滿意。
和我同村的小張,在縣城開歌舞廳,其弟弟被安排做了保安人員。
出于親情,小張給弟弟工資,每個月多兩百。
過了幾個月,弟弟發牢騷:“多兩百塊錢,但是我多做那麼多事情,就沒有看到。”
後來,弟弟回到村裡逢人就說小張多壞,對家人如何剝削。
小張知道弟弟的言行,不當一回事。後來,弟弟去另一個小區做保安,發現工資低,還常常受氣,才想起小張的好。
看過“負荊請罪”的故事,我們對蔺相如的格局,熱情點贊,廉頗作為将軍,格局小了一些。
親人相處,應該學習蔺相如,遇到沖突了,自己躲遠點,你的弱小就是團結的力量。
借錢給親人、給親人找工作、幫晚輩讀書等,都不要計較,付出了不等回報,都是示弱的力量,别不知道。
04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若是每個人都斤斤計較,對小事都能扯老半天,家庭就沒有辦法過日子了。
總有人,要主動安靜下來,讓家庭氛圍得到改變。
教育家周秉清說過:“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家庭裡能讓你憤憤不平的,基本上是芝麻小事,拿起來千斤,放下來二兩。
當你從家庭裡剝離出來,積極向上地活,那麼你張開手臂,就能擁抱全世界。
做一個無動于衷的人,不是冷漠無情,而是持家有智慧,抛開了各種偏見、利益,成為了家庭的守護者。
心若不動,風又如何?
人若大氣,你我肚裡能撐船。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