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2月紅七軍正式成立,加了根據地的反“圍剿”,韋國清擔任紅七軍的排長、連長等職務,成為鄧公手下的一員大将,那麼他的身上有哪些故事呢?
蘇北抗日根據地成為重要力量
韋國清,這位出生于1913年廣西東蘭縣的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自青少年時期起就懷揣着對進步思想的追求,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1929年,年僅16歲的他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為革命的一份子。同年年底,他在鄧公等人的上司下,加入紅七軍,積極投身于百色地區的革命武裝鬥争之中。他的英勇善戰和堅定信仰,不僅赢得了同志們的尊敬和信賴,更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增添了一份寶貴的力量。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韋國清跟随八路軍東進,在晉東南太行山區,韋國清不僅參與組建了抗大第一分校,為抗日戰争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人才,還親自投身于戰鬥之中,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較量。
他深知,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必須依靠智慧和政策來戰勝敵人。是以,他率領部隊靈活機動,采取遊擊戰術,不斷襲擊日軍的薄弱環節,破壞其交通線和補給線,給敵人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和損失。
随後,韋國清又挺進蘇北一帶,參與建立了蘇北抗日根據地。在這裡,他繼續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與日軍展開了更加激烈的鬥争。
要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就必須依靠人民群衆的力量,是以他深入基層,發動群衆,組織民兵和自衛隊,開展廣泛的抗日鬥争。在他的上司下,蘇北抗日根據地逐漸壯大,成為了抗日戰争中的重要力量。
皖南事變後,韋國清改任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政委,并率部轉戰皖東北。面對更加嚴峻的鬥争形勢,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抗日決心。他率領部隊采取機動靈活的方式,與日軍鬥智鬥勇。
他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機,常常能夠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予其緻命打擊。同時,他也非常注重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紀律建設,確定部隊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和嚴明的紀律。
在他的帶領下,第九旅在皖東北地區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為抗日戰争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4年,新四軍第四師奉命西進豫皖蘇邊區,恢複抗日根據地。韋國清在師長彭雪楓犧牲後,接任副師長并赴前線指揮作戰。他組織西進戰役野戰司令部,統一指揮津浦路西部隊作戰,挫敗了敵人的進攻。
在渦北戰役中,韋國清擔任司令員,以第四師副師長的身份統一上司反頑戰役,與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等部密切配合,殲滅了國民黨頑軍的大量有生力量,控制了渦河北岸地區,恢複了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
親自籌建柳州鋼鐵廠填補鋼鐵空白
新中國成立後,韋國清被派到越南,并擔任了顧問團團長,支援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争。回國後,韋國清回到廣西工作,并長期主政廣西。
在廣西任職期間,以深遠的戰略眼光和堅定的決心,全方位地推動了廣西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他首先聚焦于工業領域的突破,親自籌建柳州鋼鐵廠,填補了廣西鋼鐵産業的空白。
不僅奠定了工業基礎,更使柳州鋼鐵廠成長為全國知名企業,引領廣西工業邁向新高度。同時,他積極推動能源項目的建設,如柳州化肥廠和西津水電站等,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極大地提升了廣西的能源自給能力,為工農業生産和群眾生活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農業方面,韋國清将軍深知糧食生産的重要性,他大力推動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灌溉條件,顯著提高了糧食産量,穩定了農村經濟。此外,他還倡導農業技術改良,引進并推廣先進種植技術,促進了農作物品質與産量的雙重提升,為廣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國防建設上,韋國清将軍作為軍事家,深知邊海防穩固對于國家安甯的意義。他親自部署并推動了廣西邊海防的加強工程,確定了區域的安全穩定。同時,他嚴格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促進了廣西各民族間的和諧共處與共同繁榮,為廣西的社會穩定奠定了堅實的民族基礎。
在文化教育領域,韋國清将軍同樣不遺餘力。他深知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親自向中央申請并成功恢複了廣西大學的建制,為廣西乃至全國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此外,他還積極支援廣西電影制片廠等文化機構的發展,推動廣西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豐富了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因為出色的表現,1955年,42歲的韋國清被授予了上将軍銜,成為“55式軍銜”的上将。
1973年,在“十大”會議期間,年逾花甲的韋國清将軍成為了一名副國級幹部,後續韋國清又擔任了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總政治部主任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
在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韋國清将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結合廣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推動了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他注重發揮廣東的區位優勢,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韋國清将軍積極參與國家立法和監督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關注民生問題,積極為人民群衆發聲代言,于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