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安懷千載立志常新
2009年10月
原海安縣委書記戴盟
寫下這句藏頭詩
懷念這片他奮鬥十年的熱土
▲ 1984年10月,戴盟捐贈的《紫石縣圖》(1945年版)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
海安首任縣委書記
戴盟始終難忘海安
2024年是戴盟誕辰100周年
讓我們借兩隻
陪伴老書記近70年的舊木箱
重回那段熠熠生輝的歲月
行軍打仗時,戴盟的檔案用兩個小木箱存放。新中國成立後,戴盟在江蘇、浙江等多地任職,一直随身帶着這兩個小木箱。2016年6月,戴盟把伴随自己近70年的兩個小木箱捐贈給海安,現藏于海安市檔案館。
▲ 年輕時的戴盟
戴盟,原名王振鴻,1924年4月生,江蘇鹽城人,1941年參加新四軍,曾在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學習,後被組織配置設定到聯抗政治部工作。1941年10月,戴盟滿懷熱情來到海安,投身到偉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之中。當時戴盟化名王亦農,任興東泰特委組織幹事。
▲ 聯抗部隊佩戴的臂章
1942年初,戴盟調任海北區委副書記。7月,任海北區委書記。12月,調任曲北區委書記。1943年2月,戴盟奉命到姜北地區負責黨的地下工作,化名黃德明。他上司地下黨組織開展情報工作和對僞軍的争取分化工作,為“聯抗”部隊及新四軍一師主力部隊取得軍事活動主動權和保持蘇中一、三分區聯系作出重要貢獻。
▲ 蘇中七戰七捷示意圖
抗戰勝利後,他公開身份,取德明的諧音改名為戴盟。1946年7月13日,蘇中戰役正式打響,戴盟積極組織支前,為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10月,戴盟被任命為紫石縣委民運部部長。次年5月,戴盟兼姜城區委書記,他率領區隊、民兵和廣大群衆開展保糧、保丁、保田鬥争,堅持遊擊戰。
▲戴盟所作遊擊山歌之二十五《偷渡青萍》二十七《水網殲敵》
1948年3月,紫石縣更名為海安縣。1949年1月,海安全境解放。4月,時任縣委書記朱劍明調南通地委工作,戴盟接任縣委書記一職,由此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海安首任縣委書記。那時候,縣委不僅要穩定社會秩序、恢複生産,還要全力配合我軍主力部隊南下作戰。
▲ 戴盟所捐贈“海安縣三裡閘修竣落成典禮留念”
戴盟作為縣委書記,全力組織海安群衆支前,因為行軍打仗,他的檔案用兩個小木箱存放,由通訊員行軍時挑着。至渡江戰役勝利、東南沿海解放,海安先後湧現出王鳳英、王玉富、郭文秀、崔伯勤等一批渡江英雄、支前模範和支前英雄。
▲ 1949年4月,海安縣黨政上司集體合影。前排左起:邢白(縣長)、朱劍明(原縣委書記)、戴盟(縣委書記)、孫學旺(縣委民運部長);後排左起:景文光(縣委宣傳部長)、韓藩(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華子泉(縣警察局長)
1949年10月1日,海安張燈結彩,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縣委、縣政府上司下,全縣政治環境迅速得到穩定,工農業生産和經濟秩序也得到了恢複。這兩隻經曆過烽火硝煙的木箱仍儲存完好,并被戴盟随身帶着。1951年8月,戴盟離開海安,調南通地委工作。此後,戴盟在江蘇、浙江等多地任職,這兩隻木箱就一直留在身邊,雖然箱子外部已顯斑駁,但整體卻完好。
▲ 1997年,戴盟、黃浩夫婦在海安留影
經曆過轟轟烈烈的戰争年代,走向紅紅火火的和平時代。戴盟一直筆不停綴,也得以留存了許多與海安曆史相關的資料、書畫。1984年10月,他把自己珍藏數十年的《紫石大衆》《海安大衆》報合訂本5冊200多期和一幅紫石縣地圖,捐贈給海安。
▲ 1984年10月,戴盟捐贈的《紫石大衆》報
2009年12月,他又将自己收藏的五千多冊圖書和寫下的 75幅有關海安的詩詞書法作品贈送給海安。2010年11月,戴盟再訪海安,他寫道:“十年遊子又重回,夢裡家鄉喜再歸。”2016年6月,戴盟再次将珍藏的90幅珍貴名家書畫和自己創作的10幅書畫作品捐贈給海安。今年,戴老的家人也将戴老信件、手記等遺物第四次捐贈給海安市委。
▲ 1984年,戴盟到海安參加抗戰史料征集座談會,寫下《滿江紅·谒海安革命烈士墓并憶水網堅持》
2019年11月26日,戴盟因病醫治無效,在浙江杭州逝世。戴盟曾寫過“海安時常入夢來”,他也曾說,為什麼我的夢裡常有海安,因為我深深眷戀着這片土地。
▲ 戴盟書法作品“海安時常入夢來”
今年是戴盟誕辰100周年
海安也從未忘記過戴盟
海安市博物館将舉辦
以戴老生平為主題的展覽
許多戴老的珍貴手記和
他捐贈的書畫作品都将進行展出
屆時市民朋友們可前往參觀
⏰
薪火相傳 弦歌不辍
你還想知道
哪些舊物背後的故事
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素材來源于海安市檔案館)
▎融媒體記者:周瑞萌 缪 靜
來源;海安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