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産飼料是水産養殖業的重要保障,是實作水産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水産養殖業的轉型更新對水産飼料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開展水産動物精準營養研究也勢在必行。
“以前的營養研究往往隻關注水産動物生長的快慢,而精準營養則需要研究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飼料原料和不同養殖條件下水産動物營養需求的變化,同時綜合考慮水産動物的生長、健康和品質等多項要素。”中國海洋大學水産學院院長艾慶輝教授介紹。
中國海洋大學水産學院院長艾慶輝教授。
日前,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海水魚産業技術體系等項目支援下,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等機關組成的項目組曆經數十年的産學研聯合攻關,完成了“海水養殖魚類精準營養技術體系建構及産業化應用”項目,并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艾慶輝在領獎現場。
“在養殖過程中,海水魚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環境下,需要的營養不同,如果能通過精準調控喂養營養,就能讓海水魚在适宜的環境下快速成長,為百姓餐桌提供更優質的水産品,還能更好地保護養殖環境。”作為項目第一完成人,艾慶輝對項目的研發和應用情況作了具體介紹。
艾慶輝帶領團隊成員開展科研實驗。
實作精準營養,首先需要掌握水産動物的代謝特點。艾慶輝及其團隊潛心研究,以大黃魚、花鲈、石斑魚等大陸海水魚養殖代表品種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營養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資訊學等方法,深入解析了海水魚類營養代謝和營養免疫調控機制,建構了海水魚類精準營養需求資料庫,并以此為基礎突破了魚粉魚油高效利用技術和綠色靶向飼料添加劑應用技術,成功開發多種海水魚高效綠色配合飼料。
艾慶輝帶領團隊成員開展科研實驗。
艾慶輝介紹,團隊不僅建構和完善海水魚類精準營養需求資料庫,為海水魚類定制了營養膳食圖譜。同時,團隊還系統開展了多種脂肪源和蛋白源替代魚粉和魚油的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單一植物蛋白替代魚粉抑制海水魚生長的機制,解析了高比例植物油替代魚油誘發海水魚脂肪沉積和炎性反應的分子機制。基于上述研究,團隊提出了“營養素平衡政策”,并建立了低魚粉低魚油的飼料配方技術,有效降低了飼料中魚粉、魚油的使用,大幅節約了飼料生産成本。
艾慶輝與團隊成員在養殖一線開展科研實驗。
此外,艾慶輝團隊基于精準營養研究,篩選了多個能夠調控海水魚代謝和免疫反應的關鍵靶點,從生長、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成功研發多種新型綠色靶向飼料添加劑及其應用體系,有效促進養殖魚類的生長和健康,降低了飼料中氮、磷的排洩,進而實作對水域生态環境的保護。
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才能更好賦能行業發展。團隊通過與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恒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合作推廣,科研成果産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扭轉了大陸水産飼料工業長期依賴魚粉魚油資源的局面,在構築“藍色糧倉”路上譜寫出華美樂章。
“科學研究沒有盡頭,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艾慶輝說,面向未來,他仍将和團隊成員一起,深耕海水魚類精準營養研究領域,繼續攻堅克難,推動大陸水産養殖業的轉型更新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大衆報業·農村大衆記者 任治安 通訊員 趙增琦 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