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群蘇北年輕人賣美甲,在拼多多年銷上千萬,帶動5萬寶媽成就産業新名片

2019年的一天,張達在拼多多背景看到一個有趣的訂單。“看姓名、聯系方式,像表妹下的訂單,但我的穿戴甲店才開第二天,她應該不可能知道。”張達回憶。

1993年出生的張達,是江蘇東海縣人,當地以水晶聞名。高中畢業後,張達曾跑到北京經營水晶生意,但沒闖出什麼名堂,最終回到東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有人在拼多多銷售穿戴甲,且生意不錯。

這群蘇北年輕人賣美甲,在拼多多年銷上千萬,帶動5萬寶媽成就産業新名片

▲最近幾年,東海穿戴甲行業快速興起。(攝影 冉正鴻)

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張達很快開出了第一家拼多多店鋪,這才有了開頭的故事。後來,張達确認了表妹的訂單。“她在電話那頭說,在拼多多上一搜‘穿戴甲’,就跳出了我的商品連結。”

彼時的張達,或許尚未意識到,東海穿戴甲在拼多多上正處于爆發前夜。

奔襲5年,穿戴甲成東海新名片

東海,位于江蘇東北部,天然水晶資源占比達到國内的一半。過去三十年,東海逐漸成為集生産、加工、貿易等于一體的“水晶之都”。

自2019年以來,當地穿戴甲産業在拼多多一路狂奔。水晶産業之外,東海很快有了新的産業名片。

就在2019年,經營穿戴甲生意不過半年的張達、顧漢玲夫婦,便趕上了拼多多爆發的時刻。

他們的拼多多店鋪設立于當年3月,但一到10月,拼多多上穿戴甲的日訂單,就飙漲到了三四千單。那段時間,夫妻倆不得不帶着三十多名員工,每日起早貪黑趕工,依舊趕不上訂單上漲的速度。

張達印象中的2019年冬天,夫妻倆未曾有過一天完整的休息時間。“訂單太多員工完全做不過來,直到調成預售模式,情況才略微好轉。”

這群蘇北年輕人賣美甲,在拼多多年銷上千萬,帶動5萬寶媽成就産業新名片

▲目前,顧漢玲工作室的寶媽已經超過200多人。(攝影 冉正鴻)

創業之初,張達夫婦和十名員工隻能擠在二十多平方米的自家客卧裡;随着訂單變多,團隊搬入了城中村閣樓内;10月份拼多多店鋪大爆單時,張達一口氣租下了數千平方米的廠房。總結這段曆程,張達概括為“每3個月搬一次家”。

相比之下,早一年入局的馬壯,更快吃到了拼多多紅利。早在2019年初,馬壯旗下一款穿戴甲銷量開始井噴,最終以總銷售額近500萬元的傲人成績,成為拼多多的超級單品。

每每想起這款單品,同樣是1993年出生的馬壯都難掩興奮:“我們應該是拼多多上第一批把穿戴甲做火的人,後面很多人也跟進來做了。”

嘗到紅利的馬壯将店鋪數量擴至5家,嘗試店群化經營,這帶動他拼多多店鋪年銷售額翻了兩番,達到近兩千萬元。

總結穿戴甲的興起,馬壯認為是拼多多帶來了新的消費群體,尤其是年輕女性。穿戴甲之前,這群人熱衷在門店享受耗時長、費用高的美甲服務。穿戴甲之後,她們被可拆卸、耗時短的新興穿戴方式吸引。

“更重要的是,在門店做美甲動辄花費兩三百元,還要等五六個小時,現在一副穿戴甲隻需要二三十元。”馬壯說。

張達的拼多多店鋪每年近千萬元的銷售額,有相當比重由學生貢獻。“除了收件位址都是學校,我們還發現每到開學、聖誕以及國慶,穿戴甲的銷量就明顯上漲,很明顯是學生在消費。”

張達們的創業故事傳開後,東海人紛紛湧入拼多多,掀起了新一輪的穿戴甲掘金潮。有趣的是,這批新商家不少曾是張達等人的員工。

馬壯記得,2021年左右,拼多多流量正在噴發,不少離職創業的員工将店鋪經營得有聲有色。“至少有四五名員工,她們學會穿戴甲手藝後就與人合夥,在拼多多開店。其中不少人一兩年就做了五六十萬單,銷售額也做到了千萬元。”

這群蘇北年輕人賣美甲,在拼多多年銷上千萬,帶動5萬寶媽成就産業新名片

▲寶媽們正忙着打包發貨(攝影 冉正鴻)

同樣是在2021年,感受到穿戴甲生意爆發的潘前方,沿着産業上遊發現了甲片生意。

“甲片是穿戴甲核心原材料,以前東海商家從天津、義烏等地進貨,但放在本地生産價格更有優勢。”算完這筆賬後,潘前方火速購置了三台甲片生産裝置,并一路做大。在拿到張達、馬壯等人的訂單後,他将工廠的産值做到了兩三千萬元。

經過2019年、2021年至少兩輪在拼多多的爆發,東海穿戴甲的從業人數、産業規模均躍遷至新台階。如今,東海穿戴甲從業人數達5萬餘人,僅手工穿戴甲年銷售額就近30億元,産量過1億副。一部分穿戴甲也漂洋過海,被賣到歐美。

寶媽成職場主力軍,月收入八九千元

東海5萬多穿戴甲從業人員,大多是當地村鎮的寶媽群體,她們如今已是行業的中堅力量。

從職場邊緣走向中央,當地寶媽在幾年之前根本不敢奢望;“一是要照顧家庭,二來我們也一直不是職場主力軍。”

寶媽是“職場邊緣人士”的自我認知,也曾讓不少穿戴甲商家感到頭疼。

比如劉浩傑,今年不過三十歲,與馬壯同期進入穿戴甲的電商大軍,2019年5月,眼見拼多多店鋪日訂單漲到了三四千單,劉浩傑卻苦于招不到寶媽。

“我當時跟她們說一天做40副,賺300塊錢很容易,可人家壓根不信,覺得工資那麼高肯定不好做。”對此,劉浩傑頗為感慨。

相較劉浩傑,張達的局面稍顯緩和。張達自創業初期招募的十名寶媽,在拼多多店鋪爆發時擔起了主要的生産任務,她們每月收入也漲到了五位數,後來這些人還陸續拉來了200多名寶媽。

這也讓張達意識到,穿戴甲獨有的工作特性,更能成就寶媽。“穿戴甲是純手工活适合心細的人,且計件付費工作靈活度高,寶媽群體天然适合這份工作。”據張達介紹,一般長達一周,短則兩三天,寶媽就能上手。

這群蘇北年輕人賣美甲,在拼多多年銷上千萬,帶動5萬寶媽成就産業新名片

▲每制作一副穿戴甲都有提成,熟練的寶媽可以月入過萬(攝影 冉正鴻)

在最初帶教時,張達的妻子顧漢玲就注意到,高收入、時間自由,是吸引寶媽入行的重要原因。

“在東海這樣的四五線小縣城,以前都是男人外出賺錢,女人照顧家庭。但是近些年很多家庭都有了二胎,一個人養家的壓力就突然變大了。”顧漢玲表示,以往适合寶媽的收銀員等工作,收入僅夠貼補家用,顯然已滿足不了她們。

比如董二靜,生完三胎後壓力陡增。在接觸穿戴甲之前,董二靜曾考慮成為工廠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以前想收入高點隻能去電子廠、服裝廠,但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完全顧不了孩子,一個月到手也隻有四五千元。”董二靜說,與馬壯合作三年,自己月收入達到了八九千元。“馬總在拼多多的生意很大,我還拉了很多小姐妹一起來做。”

在東海,制作一副穿戴甲的提成為五到八元不等。随着經驗累積,做工速度變快,寶媽的收入還在不斷提高。

李景芹,兩個孩子的母親,月收入已過萬元,是剛入行的兩倍。“雖然穿戴甲每周都有新款,但實際制作工藝幾乎沒有差別,一旦熟練後隻會越做越快。”她說。

收入翻倍同時,李景芹還擔起了孩子的每日三餐。她工作的地方離家不遠,每天上下班步行時間不過五分鐘。穿戴甲興起後,商家流行在社群周邊設立小型工作坊,寶媽工作的同時也能兼顧家庭。

比如馬壯,在拼多多銷售額達兩千萬元後,與之合作的寶媽暴漲到六百多位,為此他設立了二十多個工作坊;張達則通過六個工作坊,與兩百多名寶媽保持着穩定合作。

“以前招滿寶媽後,我們才會租下居民樓。”據馬壯介紹,穿戴甲生意在拼多多持續井噴,帶動寶媽勞動力供不應求,現在商家會先搶占最近的居民樓,然後才好招攬寶媽。

這也在暗示,寶媽已成為穿戴甲的核心人才。

從去年開始,面對無寶媽可招的東海市場,馬壯跑到河南開封設立了工作坊。“因為本地已經招不到寶媽了,連農村鄉鎮的也被搶光了,隻能去外地招。”

旺季僅有20天,持續爆款成破局之道

服裝具備典型的淡旺季銷售特性,作為服裝配飾的穿戴甲,也呈現相似特征:穿戴甲在冬季銷量往往更好。

顧漢玲發現,相較服裝,穿戴甲的旺季時間更短。“雖說聖誕、元旦等節慶日也是銷售旺季,但春節前後的二十多天,卻能貢獻一年的七成銷量。”

如何抓住這二十多天,在極短的穿戴甲爆發期内賺取更多利潤?東海人的做法是,在銷售淡季盡可能留住更多寶媽。

“這一點跟工廠一樣,寶媽覺得淡季你這裡訂單不多,收入不穩定,旺季訂單再多她也不來了。”顧漢玲強調,畢竟無論在東海何處寶媽都是被争搶的對象。

這群蘇北年輕人賣美甲,在拼多多年銷上千萬,帶動5萬寶媽成就産業新名片

▲穿戴甲爆火後,東海的色膠、甲片等産業也正在崛起。色膠(攝影 冉正鴻)

因淡季沒留住寶媽,在旺季丢失穿戴甲訂單的大有人在。

其中就有劉浩傑。自2019年首度大爆單後,此後三年他在拼多多迎來了持續爆發,巅峰時日銷售額達60多萬元,可他仍錯失了不少訂單。“沒辦法,淡季時你能留住多少寶媽,就注定在旺季能賺多少錢。”

有段時間,東海個别商家會在淡季大面積囤貨,短時間吸納了不少寶媽,但因為商品滞銷現金流承壓,又很快暴雷。“隻能說這些人野心太大了。”張達形容。

相比激進囤貨,張達持續在拼多多測試爆品的政策,更穩紮穩打。

“通過對比穿戴甲的點選數、轉化率,拼多多最晚能在七天内測出爆款。”張達說。經由這種方式,他用三天測出一款總銷量達10萬單的“星光朱古力”;另一款穿戴甲“斜邊法式”,則成為熱銷半年的長青款。

今年夏天,張達的政策通過了市場的驗證。6月份他剛租下占地2000平方米的新工廠。拼多多上持續測出的爆款,讓他在淡季有了将團隊規模翻倍的底氣。

馬壯測試爆品時有一組更明确的數字:“一款穿戴甲測試的轉換率如果達到3%,就極有可能引爆。”張達解釋道,“因為商品會爆發式增長,一款穿戴甲如果今天在拼多多賣到100單,明天可能就變成500單,後天就是1000單,最後整體的銷量将非常可觀。”

該政策下,馬壯曾測出一款銷售額達百萬元的超級單品。

在拼多多測試爆款的政策,正被更多東海人沿用,并逐漸将産業延伸至甲片之外的色膠、穿戴甲五件套等領域。

“穿戴甲的制作門檻不高,隻有做到全産業我們才有優勢。”有商家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