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一場藝博會重新認識一座城

盛夏時節,萬物生長。在黃河“幾字彎”的頂端,標頭猶如一顆草原明珠,當進入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標頭的文化生命力也展現出它的蓬勃興盛之勢。

7月12日,2024中國·標頭藝術博覽會盛大啟幕。7月11日預展當日,兩位文化名人實地到訪參觀,也讓這一原本就群星璀璨的藝術盛宴愈加熠熠生輝。

當日,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受聘為標頭市首席文化顧問;故宮博物院中國畫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蔣威受聘為標頭博物館、標頭美術館名譽館長。

一時間藝術名人、文化大家彙聚標頭,名家真迹、藝術精品齊齊現身標頭藝博會。有人說:“這樣一場高規格高水準的藝博會,哪怕放在中國的一線城市都是響當當的。”

作為一個大西北的工業城市,標頭何以受到如此青睐?

標頭是一個有着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地方

遠古標頭,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彙聚交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為標頭文化的發端。2300多年前趙武靈王在這裡修築九原城,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書寫了中國曆史早期開放包容民族交融的經典篇章。2000多年前秦始皇在這裡設定三十六郡之一的九原郡,将秦直道的終點設在這裡,使標頭成為塞北與中原商貿運輸、文化往來的重要樞紐。漢代王昭君從長安出發經由這裡出塞北,進入匈奴草原,開啟了漢匈近一個世紀的民族和睦,也成為後世“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等懷古詩篇的吟詠對象。南北朝時期,生活在黃河北岸、陰山腳下的敕勒人用鮮卑語唱響《敕勒歌》,當“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被翻譯為漢語後,《敕勒歌》在長城内外廣為流傳,成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經典之作。自那時起,從北魏六鎮之首的懷朔鎮,到唐代的中受降城,再到遼金時期的雲内州,明代的美岱召,標頭的山山水水見證并書寫着這片土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和獨有標頭地域特色的燦爛文化。

近代標頭,晉陝移民“走西口”造就了標頭人開拓進取、包容寬厚的優良品格,成為標頭文化的獨有特質。300多年前成千上萬的晉陝地區青壯年到標頭地區墾荒耕種艱難創業,使標頭從邊陲小鎮逐漸發展成為塞外通衢,造就了老標頭人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品質性格。“走西口”和旅蒙商繁榮了標頭工商業,形成了“九行十六社”的商業繁華,使標頭成為晉商發展的搖籃和萬裡茶道的重要節點,今天的標頭金街依然可以看到晉商文化的印記赓續。

伴随着代代晉商和聲聲駝鈴,晉劇藝術在標頭生根發芽。1935年西北劇影社成立,張玉玺、劉明山、王玉山、李子健等晉劇名家一時雲集標頭,成為標頭近代文化繁榮發展的代表。這期間,生長于土右旗美岱召的雲雙羊将蒙古族傳統樂曲與晉陝民間小調巧妙融合,誕生了標頭的地方劇種二人台。二人台藝術深深紮根群眾,以《走西口》為代表的經典劇目流傳至今。二十世紀80年代,融合二人台傳統唱腔和蒙古族民歌長短調等音樂元素,獨創了地方劇種漫瀚劇,創作出了《豐州灘傳奇》《布衣郡守》等一批反映標頭曆史故事的經典劇目,并斬獲國家級獎項。1986年2月標頭漫瀚劇團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豐州灘傳奇》時,受到習仲勳同志親切接見。1993年5月漫瀚劇團在福州參加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展演時,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州市委書記,不但在現場觀看了演出,還親自為標頭漫瀚劇團頒獎。

當代標頭,伴随着國家工業化程序,工業文明鑄就了這座光榮城市拼搏創新的精神底色,成就了標頭文化的高峰。1959年1月,黨中央發出了“包鋼為全國、全國為包鋼”的偉大号召,22個省55個城市8萬多名建設者奔赴標頭,創造了“齊心協力建包鋼”的曆史佳話,在那個火熱的年代標頭文化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記錄火紅年代的經典電影和歌曲《草原晨曲》創作于這個時期。《鹿鳴》雜志的前身《鋼城火花》也創刊于這一時期,郭沫若先生親自為《鋼城火花》題寫刊名,1980年更名為《鹿鳴》時,茅盾先生再次題寫刊名。《鹿鳴》創刊60多年來,在瑪拉沁夫、許淇等幾代作家的辛勤耕耘下,始終堅守嚴肅文學陣地,在全國文學期刊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艾青、賈平凹、馮骥才、周梅森、海子、顧城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曾發表于《鹿鳴》,戈非、萬方、樂拓、伊德爾夫等一批作家通過《鹿鳴》走向全國。改革開放特别是新世紀以來,標頭文化傳承工業文脈,向多元化方向創新發展,推出了一批優秀的文學、戲劇、影視、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等文藝精品。報告文學《丁新民與他的民工兄弟》、詩集《從一隻鷹開始》、話劇《驚蟄》、舞劇《額吉》、油畫《暖暖的下午》、攝影《北緯45°的心情草原》、剪紙《窗花》等作品榮獲國家級獎項,電視劇《安居》獲得“飛天獎”;楊飛雲、劉金貴等一批全國知名的畫家都出自標頭;標頭詩人紀征民作詞、作曲家王星銘作曲的歌曲《我從草原來》,感動了無數聽衆;攝影家王争平将草原的馬帶向了世界各地……標頭是滋養這些藝術家的地方,這些藝術家也都心系家鄉,極大地提升了標頭文化的知名度。

今天的標頭,奮進在重回曆史最高水準的征程上

標頭人深知,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沒有人文情懷的發展冷漠寡情,沒有文化積澱的城市難有未來。

2021年以來,標頭加快培育新産業,全力打造新增量,錨定建設“大陸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和“世界綠色矽都”,標頭GDP在全國百強城市中前進了32位。如火如荼的現代化建設實踐,呼喚着與城市發展脈動相共振的文化繁榮,也為標頭打造赓續曆史文脈、展現城市精神、激發自信自強的新時代文化高地提供了條件、創造了可能。

2023年底,標頭市委、市政府釋出《關于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實施意見》,標頭确定了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促産,“長遠謀劃、系統推進”的工作思路,實施“文潤標頭”“印象標頭”“魅力標頭”“人文標頭”四大行動,培育一批文化領軍人才、創作一批主題精品力作、營造崇文尚文的濃厚氛圍,打造北方文學之都和北方音樂之城、北方博物館之城、中國攝影之城、全國知名藝術品集散地,為標頭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在此背景之下,2024中國·標頭藝術博覽會應運而生,這也是標頭第一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藝術博覽會。

全國各省市和地區的藝術機構和優秀藝術家作品荟萃,榮寶齋、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美術部等40餘家文化機關、畫廊、藝術機構,及百餘名藝術家參展。

名人名家展區、書畫藝術展區、文創藝術展區、民間藏品展區、非遺文化展區等7大展區,來自全國美協、書協、國家畫院、西泠印社等當代書畫名家名作,全國知名藝術院校教授、博士的精品力作,陶藝、紫砂名家作品,知名當代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作品,知名攝影師的攝影作品,以及非遺文化作品超過2000件各類藝術精品亮相“草原鋼城”標頭,為標頭市民和西北地區的藝術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開幕首日,觀展人數突破兩萬人次;5天時間裡總共超過10萬人次參觀,標頭藝博會已經成為標頭乃至西北地區的文化盛事。

觀展覽、買文創、體驗非遺……現場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北京中藝合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故宮博物院有十多年的合作,藝博會當天中藝合帶來的《千裡江山圖》等名作複刻産品廣受觀衆歡迎。

開幕當天標頭青美藝術中學四個班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到現場觀摩,高一年級的學生冮子琪說:“今天藝博會開幕老師專程帶我們來看,作為一個美術生,現場看到名家真迹感覺很震撼也特别激動,近距離感受這麼多的高水準藝術作品讓我感覺很受啟發。”

藝博會期間,從標頭走出去的藝術家們也回到家鄉來參加這一盛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雲飛說:“回到家鄉感覺特别親切,家鄉能辦規模這麼大、水準如此高、内容如此豐富的藝博會讓我感覺非常振奮,家鄉能做到這麼好一個展會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劉金貴表示,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標頭這片土地塑造了他耿直憨厚、誠摯待人的品格和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家鄉也是他藝術靈感的最初源泉,照亮了他藝術之路的起點。他說:“盡管曾多次參與各類藝術博覽會,但沒有什麼比參加我們標頭主辦的藝博會更讓我激動。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參與這場藝術的盛會,我感到非常喜悅和自豪。”

“藝博會圓滿舉辦是標頭文化事業發展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故宮博物院中國畫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標頭博物館、標頭美術館名譽館長蔣威說:“作為標頭市博物館名譽館長、標頭市美術館名譽館長,我将不遺餘力地繼續為家鄉的文化繁榮奉獻我的力量,以期将標頭的文化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久違的觀展熱情,也讓來自全國的藝術家和文化藝術機構倍感欣慰。

“沒想到剛剛開幕就有這麼多人來,標頭觀衆的熱情超乎我的想象。”中藝合展區負責人李冬梅說:“對于我們來說除了售賣産品,還要做好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我特别欣慰的是有很多小朋友也來觀展,我也為他們講了很多名家作品的故事,希望能夠點燃孩子們心中的藝術夢想。”

香港天藝文化集團帶來“故宮禦木·香港典藏國木金絲楠展”,該展陳曾多次參加廣州、深圳等地文博會,此次參加標頭藝博會也是企業第一次将金絲楠木雕刻藝術品在内蒙古展出。企業負責人羅天榮介紹:“金絲楠木是古代皇帝禦用的木材,具有獨特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内涵,此次走進標頭藝博會也是想把獨特的金絲楠木雕刻工藝在中國的北方展示出來,沒想到開幕第一天就這麼多觀衆,超乎我的預期。”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鄭雷表示:“現場可以說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不僅有老人還有小朋友,大家購買的熱情也很高漲,我相信這個展會對于標頭打造文化高地将有非常好的帶動作用,也能讓本地的百姓更好地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書畫家徐繼先說:“這次的展出規模宏大,不僅是同行之間學習交流的平台,也為標頭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藝術類作品到非遺作品都全面展現了標頭的新形象和發展。”

這是一場藝術的盛會,也是一場靈魂的對話,一場文化的慶典

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文化藝術博覽會,標頭誠邀文化藝術名人,激蕩思想火花,彙聚智慧洪流。

博采衆長,聚藝成林。7月12日下午,標頭藝博會舉辦藝術家現場筆會,來自全國各地近五十位書畫家揮毫潑墨、縱情筆尖。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一介紹,筆會也稱“雅集”,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以文會友”的傳統,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文化情結與藝術創作狀态。本次筆會基于藝博會的“場”讓大家的創作更有針對性,在文化上更“身臨其境”。

香港藝術發展局大會委員視覺藝術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志軍20世紀80年代就來過標頭,見證了標頭的變化,他特意創作了《和諧雙鴿》送給鹿城人民。他說:“如今標頭變化很大,文藝氣息很濃。鴿子代表和諧,寓意我們標頭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社會也和諧美滿。”

7月12日下午,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標頭藝博會座談會舉辦,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并就此次藝博會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蒙古族畫家海日汗對于此次研讨會及藝博會表達了高度贊賞。他說,標頭擁有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通過舉辦藝博會這樣的文化盛會,不僅展示了標頭的文化魅力,還吸引了更多的文化資源和人才彙聚于此,為標頭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創造了新機遇。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表示:“標頭藝博會應繼續堅持高品位、高标準的辦展理念,不斷提升展會的專業性和影響力。在打造文化高地的過程中,應注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既要深入挖掘和整理當地的曆史文化資源,又要積極引進和培育新的文化藝術元素,形成具有標頭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牌。此外,要加強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引進更多國内外優秀的文化藝術作品和藝術家參展,為標頭市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7月13日上午,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京南帶來了一場關于清宮家具木藝文化的講座,吸引了相關人士和市民遊客駐足聆聽。

周京南表示,此次講座旨在通過展示木藝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他觀察到,在藝博會上,除了豐富的書畫作品外,還有許多精美的楠木雕刻陳設和家具展品,這些展品與木藝文化講座交相輝映,共同展現了中國傳統木文化的深厚底蘊。

講座結束後,現場聽衆圍繞木藝文化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與感悟。藝啟美術教育訓練中心的謝老師帶着50名學生走進講座現場,了解認識木藝文化。老師表示:“我希望讓孩子們感受到木藝文化不僅僅是匠人技藝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展現,希望激發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藝術滋養城市,也孕育着新的希望。7月13日下午,標頭藝博會公益拍賣在標頭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拍賣作品大多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以及各藝術院校的知名教授等藝術家在本次藝博會期間現場創作,所有作品以0元作為起拍價,拍賣所得款項将全部用于標頭市文化藝術事業發展。

拍賣現場競價氛圍緊張而激烈,34件書畫、文創作品成功競拍。標頭市民史偉在本次拍賣中成功拍下5幅作品,其中他最喜歡的是張大千的複制版畫以及劉金黨的《唐人詩意圖》。他說:“家裡老人都比較喜歡書畫,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我也對藝術品非常感興趣。感覺藝博會很有意義,能搜集很多不錯的作品。我期待標頭以後能多辦一些藝術作品的交流拍賣活動,給我們收藏者提供更廣闊的平台。”

一場高規格的藝術盛會,正在彙聚出全新的文化磁場。

藝博會期間,標頭推出一系列配套文旅活動。7月12日晚標頭市藝術劇院“敕勒組合”藝博會專場演出;7月12日晚橫豎街舉辦藝博會專場街頭演唱會;藝博會期間憑參展證和嘉賓證到標頭33家A級景區可免首道門票,12家星級酒店享入住優惠;標頭市小劇場聯盟在藝博會期間,精心籌備獨幕劇、兒童劇、相聲、脫口秀等6場演出,參展商和嘉賓可以憑證件免費觀看……

來自北京的參展商李冬梅說:“白天參展晚上抽空也想去好好看看標頭這座城市,聽說現在是草原最美的季節,也想趁此機會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來自香港的參展商羅天榮說:“這裡的氣候涼爽,好吃的很多,人也非常熱情,希望標頭藝博會能一直辦下去。”

堅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促産——文化的力量,正以滴水穿石之勁,淺吟低唱滋潤人心。從一場藝博會開始,工業城市標頭,又一次種下了一顆充滿希冀的種子,以文化賦能城市高品質發展,標頭的未來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標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