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不能沒有人格。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1937年,東北已淪陷數年,整個中華大地籠罩在侵略的陰雲之下。當年,為配合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殷汝耕成立了一個冀東的僞自治政府,華北危在旦夕。
聽聞此,即将完成大型古籍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編校出版工作的張元濟先生“痛吾國人格堕地”,正好編校中國史書中常常為古史中的英雄人格所感動,是以他想到為青少年編一本書,以喚醒中華民族的人格,抵禦外敵,于是憤而編寫了一部小冊子:《中華民族的人格》。
正欲大肆侵略中國的日本侵略者很懼怕這本小書,禁止在日僞統治區銷售發行。
“國民喪失人格,國必滅亡。日寇禁毀此書,無非欲滅亡大陸也。今大陸免于滅亡,其猶賴有此人格乎。”
張元濟一直很看重這本小冊子,1937年6月25日,他寫信給住在廬山、尚未最後下定抗戰決心的蔣介石,送上新出版的一部《二十四史》和一本《中華民族的人格》。他曾先後将此書送給張治中、邵力子、吳玉章等多人。
這本小冊子也受到了那個時代國民的歡迎,在抗戰炮火中一再重版,初版僅二個月,1937年7月就再版,極大地鼓舞了全民的民族自信感和抗戰熱情。
《中華民族的人格》講述了什麼?
張元濟從《史記》《左傳》《戰國策》中撷取8篇故事,全部翻譯成白話文,并在每篇後面加以評點。全書記述了中國古代八位義士的故事:《公孫杵臼 程嬰》、《伍尚》、《子路》、《豫讓》、《聶政》、《荊轲》、《田橫》、《貫高》。
書中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藉由此書,張元濟先生希望告訴國人,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傑,他們或重然諾,講信義,或臨危不苟,忠肝義膽,甚或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編書的本意
孔聖人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孟夫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幾句話,都是造成我中華民族的人格的名言。我們良心上覺得應該做的,照着去做,這便是仁。為什麼又會有求生害仁的人呢?為的是見了富貴,去營求它;處在貧賤,去避免它;遇着威武,去服從它;看得自己的身體越重,人們本來的良心,就不免漸漸地消亡。貪贓枉法,也不妨;犯上作亂,也不妨;甚至于通敵賣國,也可以掩住自己的良心做起來。隻要搶得到富貴,免得掉貧賤,倘然再有些外來的威武,加在他身上,那更什麼都可以不管了。有了這等人,傳染開去,不知不覺受他的引誘,這個民族,必定要堕落,在世界上是不容存在的啊!我們古來的聖賢,都有很好的格言,指導我們,在書本上,也有不少的豪傑,可以做我們的模範。我現在舉出這十幾位,并不是什麼演義彈詞裡妝點出來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讀的書本裡。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有的是為盡職,有的是為知恥,有的是為報恩,有的是為複仇,歸根結果,都做到殺身成仁,孟夫子說是大丈夫,孔聖人說是志士仁人,一個個都毫無愧色。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見得我中華民族本來的人格是很高尚的。隻要謹守着我們先民的榜樣,保全着我們固有的精神,我中華民族,不怕沒有複興的一日!張元濟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五月
張元濟
公孫杵臼、程嬰開篇就是趙氏孤兒的故事。張元濟誇獎:“公孫杵臼的死,是死于忠;程嬰的死,是死于信。”抗戰軍興,張先生要大家明白的,是對民族和國家的忠誠與信義,要講民族大義,就算是亡了國,也不能做漢奸。
子路衛太子偷偷摸摸的回國,要搶奪君位,舉動很不光明正大;子路是很剛直的人,如何能看得過。
“利其祿必救其患”這句話,是做人一定的道理。子路正食孔悝之祿,孔悝受太子的逼迫,無法脫身,子路是以要去救他。子羔勸他,公孫敢又阻他,他都不聽;這正是子路的見義勇為。結纓而死,何等從容不迫!
貫高漢高祖是個皇帝,對張王無禮,貫高這班人看不過,便要去殺他,替他主人出氣,氣概真是不凡。謀殺高祖不成,倒反累了張王,隻圖以一死自了,豈非懦夫,無怪貫高要痛罵。
他受的酷刑,到了九死一生的地步,依然忍着痛苦,來替張王辨白;漢高祖何等枭雄,對他也不能不拜服。做人有做人的責任,貫高說:“吾責已塞”,怎能夠使世上的人個個都想着這四個字?
每日一書
《利維坦》
每日一詞
《新華典故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