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星吳昕在節目中表示自己老了以後想去養老院,沒想到立馬遭到情感專家的反對。專家一句"進養老院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無奈之舉",直戳現實。吳昕則不以為然,認為"有人照顧總比獨自在家強"。這番對話,把當下備受争議的養老話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問題!
其實,隔空"硝煙"的背後,反映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養老觀念。在吳昕看來,進階養老院的優質服務和豐富活動,能讓老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這何樂而不為呢?可在專家眼裡,送父母去養老院無異于不孝、不負責任,是對老人的一種傷害。這種傳統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不少老人甯願受罪,也不願離開熟悉的家,去陌生的環境。可人心向背之間,恰恰折射出了代際關系的困局。
現實中,随着老齡化加劇,獨生子女這一代面臨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
白天要拼命工作,晚上還得照顧老人起居,身心俱疲不說,萬一遇到老人生病卧床,更是手足無措。這時,養老院無疑能提供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在專業的護理團隊面前,再貼心的兒女也很難面面俱到。但問題是,優質的養老服務價格不菲,何況現在的年輕人自己都未必養活得起,又哪來餘力去養老人?
相比之下,吳昕這樣的明星自然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進養老院簡直是一個"豪華"的夢。
就算有這個經濟實力,也難保老人情願。在他們看來,沒有什麼比兒女的陪伴更重要。你說心疼他們,可他們隻覺得你嫌他們累贅。這種"愧疚感",往往成為阻礙子女選擇養老院的一大障礙。可現實是,你不去上班掙錢,全家都得喝西北風。留在家裡,老人照料不周,出去工作,又擔心老人寂寞。兩頭都難做人啊!
歸根結底,養老問題的症結還在于大陸養老服務體系不夠完善。
政府投入不足,養老機構數量和品質都跟不上,護工更是青黃不接,粗暴護理、虐老事件頻發,難怪老人見了養老院就跟見了鬼一樣。而子女們呢,除了996就是007,哪有時間精力去盡孝道?說到底,還是社會養老保障沒有給人足夠的安全感。不然的話,去個養老院還能成為如此糾結的選擇題嗎?
比養老院更可怕的,其實是被迫做出選擇。老吳也好,專家也罷,不過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美好晚年的向往罷了。可對很多人來說,養老從來都不是一個雙選題,而是一個填空題。空白的,是政府和社會應該擔起的責任,是子女們無法承受之重,更是亟待破除的養老觀念藩籬。不管是在家還是去機構,老年人的晚年都值得被善待,不是嗎?這需要我們攜手共建。
那麼最後小編想問:去還是不去養老院,真的有标準答案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無論如何選擇,我們都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讓父母安享晚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