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學者稱印度還不是一個大國,未來也未必能進入大國行列

近日,美國政治評論網站發表了一篇美國學者保羅·波斯特的文章,名為《印度可能不具備成為大國的條件》。

文章直言不諱地表示,印度現在還不是一個大國,更不用說成為一個新的超級大國。保羅·波斯特将印度形容為“沉睡的巨人”,與過去西方形容中國是“沉睡的雄獅”比較相似。但差別在于,中國目前已經是一個醒來的巨人,而沒有人能夠保證印度未來一定能醒來,也就是說印度未來也未必能進入大國行列。

衆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擁有大國夢的的國家。自尼赫魯以來,就發表過相當激進的觀點。他說印度要不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要不就銷聲匿迹。這一遠大的政治目标,彰顯的是印度要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決心,印度的曆代上司人也都在為這一目标奮鬥。

美學者稱印度還不是一個大國,未來也未必能進入大國行列

在這一“指導方針”下,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提出了要在2047年之前,将印度建設成為一個高收入水準的國家,完全達到發達國家的标準。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印度想要在2047年前成為一個發達國家,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美學者保羅·波斯特在這篇文章中從3個方面做出了評價,最後給出的結論是不可能。

哪三個方面呢?主要從經濟發展、軍事建設、以及國家政治影響力。

比如在政治影響力上,保羅·波斯特給了一個較高的評價。因為印度在國際社會中展現出了“左右逢源”的能力。一方面印度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也是金磚國家成員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保持着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印度又在四方安全對話中扮演着相當積極的角色。這說明印度在東西方都受到歡迎。最起碼兩方都不會刻意與印度為敵。

美學者稱印度還不是一個大國,未來也未必能進入大國行列

這是印度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最大的優勢。但這也意味着印度将會失去一些展現自身立場的機會。因為沒有立場,本身就意味着對外輸出影響力的能力并不高,這也是印度自身在國際社會中定位的一個劣勢。不過總體上來說,印度的外交政策依舊是優大于劣。

但在經濟發展的問題上,印度就顯得有些盲目樂觀了。盡管現在印度經濟發展仍處于高速狀态,并且非常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内,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需要強調的是,在印度缺少完整工業化的情況,很難依靠服務業和外包業務,推動國家經濟長期穩定的快速發展。換句話來說,如果印度不能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印度想要在2047年将印度建設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可能性并不大。

除此之外,印度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青少年勞動力的增長。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為29歲,是全球勞動力人口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可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大部分年輕人都不具備良好的就業技能,即便是這群年輕人為印度貢獻了大量的經濟增長,但增長品質卻較低。這導緻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人口增長所帶動,其工業增長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反而呈現出下滑的趨勢。

美學者稱印度還不是一個大國,未來也未必能進入大國行列

長期來看,這完全不利于印度的個人所得增長,而且這将成為印度是否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一個關鍵性名額。從現在來看,印度在2047年前将印度個人所得水準提高到發達國家行列,依舊有一段非常遠的距離。而現在到2047年,隻有23年的時間,是以說印度想要實作目标可能性非常低。

從軍事角度來說,印度則根本不具備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潛力。盡管印度十厘清楚軍事現代化的重要性,但印度從未真正意義上推動實作這一目标。從印度的軍事工業發展來看,其國産戰機“光輝”研發超過30年,但到現在依舊未能正式成軍,導緻出現了剛服役就已經落後的局面。

印度國産的阿瓊坦克,同樣也是如此,研發時間超過30年,但即使花了如此長時間,其仍無法達到設計的性能名額,就連印度陸軍都不願意接收這款印度國産坦克。而印度首艘國産航母維克拉馬蒂亞号更是創曆史的3次下水,到2022年才勉強服役,不過到現在為止,該航母面臨艦體設計結構缺陷,航行中出現點頭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其根本無艦載機可用,簡直就是光杆司令的存在。

美學者稱印度還不是一個大國,未來也未必能進入大國行列

莫迪

最為重要的是,這3款被稱為“印度之光”的印度軍工産品,沒有任何一項是由印度自身獨立完成的,更像是在全世界采集各種子系統,印度人在發揮“創造力”将其拼合組裝起來,就這樣都無法弄出成熟的軍工産品。

換言之,現在的印度除了在國際社會中“左右逢源”的外交優勢之外,幾乎不具備任何能夠讓印度成為“有聲有色”大國的潛質,而莫迪的“2047年實作印度超級大國夢”的宏圖,更像隻是一個吹牛的口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