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藍老師,嶺南畫派代表性畫家、嶺南著名藝術家林墉和蘇華的獨生女、中國有名國畫家、新中國美術實踐類首位女博士。
中國美術、它的傳統是一個強大豐盛的河流,我們是上面的一顆水滴、跟生活的交融是在一起的,然後其實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這種人的交流也因為藝術而建立起來一個無礙的狀态。她承襲家族深厚的翰墨傳統,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嚴謹與廣闊的環境中經受曆練,墨韻勁健、筆法溫婉、花卉靜穆。她繼承嶺南畫派的相容與創新,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将個人情感與時代精神融合,創作出既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的細膩景緻,又有“筆下生風、畫中有詩”的深遠意境,她就是中國著名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藍,嶺南畫派精神的力行者。嶺南畫派興起于20世紀初期,以“折衷中西、融彙古今”的藝術精神、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作為嶺南畫派續薪傳火的傑出畫家,林藍的作品以闊筆重彩為特征,汲取宋代折枝花卉的造型和構圖理念,又大膽融入平面構成和現代設計的視覺規律,形成以粗枝、翠葉、繁花、碩果為特征的壯美風格,清新明麗、神趣盎然。為什麼在标藍筆下會出現傳統與現代藝術理念交融的特征呢,在時間上面、縱線上面是傳承傳統的精神;在橫向上面,我們還是要面對我們現在的空間、面對現在我們的世界,然後去創新我們的形式。自己想這個縱跟這個橫,就交出自己那個藝術的坐标點。在廣東溫潤氣候的滋養下,林藍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描繪出生氣勃勃的人間煙火。林藍對花鳥題材有着天生的熱愛,不斷在這個題材上尋找屬于自己鮮明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對這個時代真實炙熱的感受。2024年5月,在法國巴黎榮軍院會展中心舉辦的“從北京到巴黎—中法藝術家奧林匹克行”中國藝術大展上,林藍将這份真情實感傳遞給了法國的觀衆。中國跟法國、就說有這個源遠流長的文明,而且它們對文化文藝的重視、它們也是少有的,我們去展示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呈現,法國藝術家去呈現他們的語言,那麼雙方實際上是一個對話的平台。此次展覽中,林藍的兩幅作品《雨水.玉堂春》和《春分.桃花》備受關注,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兩件充滿東方古典韻味的畫作,靈感是來源于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上演的“中國式浪漫”、二十四節氣的序曲。北京奧運會,自己記得是在立春開幕的(2022年2月4日),那麼就敲起那個大鼓,當時在廣東畫院,我們想我們手中的畫筆、我們能不能把這個二十四節氣表現出來,而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傳達我們對奧運的這個喜悅吧。懷着激動的心情,林藍提筆創作了《雨水.玉堂春》,這是一次對古老傳統節氣的藝術探索,林藍又會從什麼樣的角度來展現雨水節氣呢。自己在北京念書很多年,11年,自己記得每次從南方到北京,開學的時候、那剛剛就是玉蘭,就紫玉蘭盛開的時候,就說每天都在寫生,就一朵玉蘭花,它們怎麼從含苞、就是剛剛露出小牙尖尖角,然後從含苞到變成蕾、然後變成花,然後呢再放出來,然後再到凋謝,自己一直想把它畫成一個、一張大畫,就自己覺得可能每個人都可能都有這樣一個過程,就從生到長到盛到緩,那麼可能每個事業也是這樣,每張畫都是一樣的。在《雨水.玉堂春》中,林藍通過細膩的筆觸,生動描繪了數朵玉蘭花在枝頭綻放,顔色鮮豔、花瓣層層疊疊,一朵花從含苞到盛開、再到凋零的生命曆程,蘊含了林藍怎樣的情感與思考呢。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一個芽、一個小小的芽慢慢到可能長大了一點兒,慢慢有了一點兒可能性、慢慢去追尋,追尋自己内心聲音、或者追尋外界的可能性,中國美學它有一個很好的一點,就是說讓自己就說可以從我們說是盡精微、緻廣大,就在這精微裡面可以觀廣大、可以緻廣大,那麼我想自己就說、可能确實在中國傳統繪畫裡面去感受到了這一點,尤其是宋畫裡面去學習到的那種對物象的觀察、格物緻知的深入。林藍從内心自然湧現的宋畫古意,染繪着她以清純的心境和眼界去感受的自然,春分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時節,春暖花開、萬物複蘇。林藍筆下應運而生的這次參展的另一幅作品,《春分.桃花》又将傳遞她怎樣的情感呢。那僅僅是表示一枝的喜悅,就金色底紙裡面剛剛一枝新芽冒出來那個喜悅,就說那個可能是自己、有時候更像自己學藝之初的某種感覺,就是一股喜悅而已,因為是小花、它是比較注重精微的,這個枝上面還有很多的小芽,小芽就是一點點的小芽、我們都把它畫出來,越來越小,就很小的小一點兒畫出來,那種喜悅、就是春天第一個小芽的那種喜悅,也是自己最觸動的那部分。畫作《春分.桃花》中最令人記憶深刻的是花瓣上深淺不一的層次變化和天然的肌理、光影效果,有别于寫意畫的一筆成型、呈現出不一樣的空間景象。我們說宋代的美感就是周密、不苟,特别嚴謹的一個造型狀态,自己現在的學習到的更是那種就是中華傳統文化那種文人的書卷的氣息,就說我們所說的書卷氣往往了解成為逸筆草草而已,但是自己覺得宋代的繪畫它既清又貴,既有書卷氣、這個書卷氣還能融到我們的嚴謹不苟的制作裡面去。宋代書畫韻緻深邃、且幽微的人文氣息不斷滋養着林藍,作為出生于嶺南的書畫世家的女子、她從小就在傳統書畫的熏陶中成長,她的父親、著名畫家林墉在林藍初學畫時、鼓勵她博采衆長,沒有讓她模仿自己的作品,而是先讓她接觸王肇民和潘天壽的畫冊,父親特殊的教育方法、對林藍的日後創作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就是說你不要學我,你要通過就說、對好的東西的學習,對更多東西的學習,去找到那個你自己的“我”,他到現在他說、他也現在還在向先生學,那麼他把他覺得好的、就他所那個景仰的老師介紹給自己,他說我們一起向他學習,就讓自己處在跟他就是共同出發、就共同在路上的一個狀态。父親給林藍營造了一片寬闊且自由的成長沃土,除了筆墨丹青、林藍對西方藝術也早有接觸。她在18歲時出的畫冊自序中就寫道,“我喜歡馬約爾、波堤切利、畢加索的畫,其中印象很深的是印象派畫家們那舒适的陽光感和溫和的思想。”法國印象派,因為它所展現的是一個個人意志,那個确實打開了一股自由之風、清新之風,就說讓自己感受到自己可以有一個全新表述、完全表達釋放的可能性。歐洲印象派畫家注重色彩的鮮豔和光的效果,熱衷于記錄自然和視覺現象的一瞬間,他們似乎不在乎題材的重要性、隻熱衷于表現大自然的光與色,這樣的創作行為對林藍産生了怎樣的沖擊呢。那麼自己覺得印象派可能是對以往的颠覆,我們所說的古典的狀态、非常地經典,一點兒錯都沒有,就說連構圖都是考慮、就說挪一點兒都不可以,那這個時候什麼呢、我有了印象派,我就拿着畫架到這個自然中,你像莫奈那些、好像就在草坡上面,這陽光正盛,然後他看到了這個教堂,就說早上不一樣,晚上不一樣,晚上不一樣,黃昏不一樣,下雨的時候還不一樣,我就畫一個地方、這在以往不可能的,但現在印象派可以寫我的感受,早上看這個教堂是橙色的,晚上它是玫紅色的,那它到清晨它是淡藍色的,那麼它到下雨的時候、它可能是灰綠色的,可以、這就是我個人的感受,這就是那個自由的萌發。1993年,林藍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勤勉好學的她、又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讀碩士,繼而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攻讀博士、成了新中國美術實踐類的首位女博士。之後,她創作的作品《詩經—長歌清唱》,以溫潤的筆墨語言,暈染“風”、“雅”、“頌”,展現《詩經》之美,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因為小時候自己比較喜歡文學,也比較喜歡《詩經》,它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所展現的是中國詩歌在剛剛形成的時候那個清新又朦胧的狀态,但它的方式是通過這個王者、就民間是獻詩,但是它又沒有民間的那種我們說的粗野之氣,有一股清新朦胧的氣息。林藍的《詩經—長歌清唱》,将《詩經》“風”、“雅”、“頌”三部,共311篇詩歌,化為一個“清唱”的主題,她又是如何去看、去想、去表達的呢。“風”、它說的是國風,但國風它是由每個國家都是人組成的,就說一國之風乃一人之風;到了“雅”、它說的是家族的事情。到了頌,它說的是人間的情感上升到家、上升到國,從這個人間之美上升到禮樂之美,從中去選擇那些經典的篇章,同時這些篇章、又要适合我們視覺藝術去展現,自己就需要去請教,再在裡面選擇說、這些喜愛的詩裡面适合我們視覺藝術展現的、有些隻能可能靠運動,靠電影去表現;但我們靜态的視覺藝術可以展現的、我再去選這些。
《詩經》,作為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發展産生深遠影響的作品,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領域。如此龐大的創作題材,林藍遇到了怎樣的挑戰呢。從小型創作到大型創作,這是最大的挑戰,自己記得當時是5米乘4米、就20平方米,就一點點勾線來畫,從2012到2016年、自己畫了快十幾稿、每一稿都出十幾稿,就說這上百的稿、然後還有器物,當時還特意去了湖北的曾侯乙墓,就把它一點點、那個琴是什麼樣子的,給它拍回來,它的編鐘是什麼樣子。為了考證衆多的古代器物,林藍四處請教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圖稿經曆了五次大的修改,每次都花費大量心血。她畫了許多片段,創造了無數手稿形象,前後花費四年心力,最後以廣為傳誦的十四篇詩歌為藍本,将這些意象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最終呈現出琴瑟和鳴的和諧美境。它是自己的一個轉折點,也讓自己、其實在思想上面有一個變化,更關注更廣大 社會的、曆史的、傳統的,同時也讓自己更有自信了。藝術不僅給人帶來提升,更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紐帶,它不分國家、種族、語言,能超越文化差異,傳達人類的共同經曆和價值觀。2003年,作為中法文化年—廣州文化周的組成部分,一場名為“一家三代八位女畫家畫展”,将林藍的藝術與法國緊密地連在一起。我們三代人,從外婆到母親及姐妹,到我們幾個表姊妹,有八位女畫家,是以當時就做了一個“一家三代八位女畫家畫展”,就在法國裡昂的邦迪宮,我們還碰上了在裡昂留學的關山月老的孫子 關堅老師,他把我們帶到裡昂、就是城市中央都保留了一個很茂密的森林公園,當晚還在裡昂就放、有很盛大的煙花放送大會,在它那個裡昂最高的山背後、這山上面這個煙火不停地放出來,不同膚色的人流在那裡,熱戀的男女、也有我們廣州的市民,也有我們的家人在這裡,就非常美好的一個畫面。這段早年的跨國展覽,是林藍年輕的藝術生涯中一段難忘的經曆,時隔二十多年、如今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舉辦之際,正值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林藍再次為法國觀衆送上自己的作品,傳遞她對中法友誼的祝福與殷切期望。人類的命運共同體、人類更有審美的共同體,我們都從古代走來、我們都從文化藝術中走來,然後呢我們更面對現代一起可以攜手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