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男籃小組賽進入第二輪争奪,東道主法國男籃迎來了日本男籃的挑戰。考慮到FIBA給出的實力榜單上,法國隊高居第三,而日本隊在12支參賽隊伍中排在倒數第三,外界普遍認為這會是一場無懸念、一邊倒的比賽。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杯上掀翻了芬蘭隊的日本男籃,差點故技重施——河村勇輝的超遠三分差點在正常時間射落法蘭西,在頭号球星八村塁被驅逐出場的情況下,日本隊也僅僅以4分之差不敵東道主,讓人刮目相看。
說實話,中國男籃的球迷們該釋然了。時間撥回到2月份的亞洲杯預選賽,中國男籃以73比76不敵幾員NBA大将缺席的日本隊,對這個昔日手下敗将88年來亞洲杯級别及以上FIBA賽事未嘗一敗的不敗金身被破。對于日本男籃主帥霍瓦斯來說,他兌現了自己一定要赢一次中國隊的承諾;對于彼時的中國男籃主帥喬爾傑維奇而言,這幾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塊稻草,不輸給日本隊似乎是我們的底線。
但看完了日本隊和法國隊的比賽,我們該意識到,昔日的手下敗将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适應世界籃壇的潮流和節奏方面,日本隊先行一步且與我們漸行漸遠。當看到身高隻有1米72的河村勇輝在本場比賽大放異彩,在本場比賽砍下29分;當日本男籃有的放矢地在最薄弱的中鋒位置上歸化了霍金森,而這個大中鋒在外線也有6中4的投射效率;當意識到這個東亞近鄰在側翼位置有着八村塁、渡邊雄太的人員儲備,原來我們已經落後那麼多了。
在3月份,籃協主席姚明接受了專訪,談到了中國男籃與日本男籃之間的差距,大姚認為“短闆不在運動員身上,而是在對籃球趨勢的認識上,教練團隊必須要有技術性的探讨。”姚主席點出問題所在:在我們的籃球思維裡,會預設身高2.2米的人就該去打中鋒,但是在先進的籃球理念中,首先要看這樣的球員能不能符合外線位置的要求,不行的時候再退化成前鋒,甚至中鋒。因為位置越靠内線,技術要求越簡單,而外線的技術越複雜。就比如法國隊和日本隊的這場比賽中,文班亞馬就給到我們很深的震撼,身高2米24、臂展2米44的“蜘蛛人”,能像側翼球員那樣運球、投三分,甚至還能fadeaway後仰跳投——真的太犯規了,這讓防守球員怎麼辦?
正因為如此,在喬爾傑維奇戰績不佳時,姚明才會想力保老喬,希望給到這位塞爾維亞教練能在根本上改變中國男籃落後的戰術理念,建立起慢慢與國際籃球接軌的通道。但戰績壓力的吃緊讓大姚沒能成功。不是說土帥不好,土帥大機率會在短時間内提振戰績,但從長遠來看,閉門造車的建隊理念和打法,終究會讓中國男籃的競争力越來越弱,走上男足的老路。屆時,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後來居上的“日本男籃”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隻能進一步降低心理預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