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不快樂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人們以你允許的方式對待你,你的陰影就是你的黃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不快樂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人們以你允許的方式對待你,你的陰影就是你的黃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由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創作的一部心理學著作。

這部著作借助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角色來講述心理學故事。

家境殷實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本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家夥,惹出過不少麻煩和笑話。可他現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們決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嚴的獾、關心朋友但有點絮叨的河鼠,還有體貼善良的鼹鼠。他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督促蛤蟆重視這個問題,并帶他去接受心理咨詢。

在心理醫生蒼鹭的引導下,蛤蟆先生開始了他的心理咨詢之旅。

通過一系列的會談,蒼鹭幫助蛤蟆先生探索其性格的根源,尤其是童年的經曆如何影響了他的行為模式和情緒反應。

蛤蟆先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兒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并學會了如何在這些不同的自我狀态間平衡,進而完成了自己的二次成長。

這是一本看似平常卻非常深刻的心理書,每個人的幸福和不幸都是三個自我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不能清晰地認知到三個自我的存在,也就不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就無法擁有幸福的人生。

1、不快樂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與他人無關。

當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倒黴蛋兒,感覺什麼事兒都不順,總是不開心的時候,兒童自我便在内心深處起了主導作用。

兒童自我狀态是指個體在情感、思維和行為上類似于兒童的模式。

蛤蟆先生雖然是個成年人,但當他感到被指責或遭遇困難時,他就會立刻退縮到一個受傷孩子的角色之中,情緒反應十分過度。

河鼠批評他不應該瘋狂駕駛,蛤蟆先生便感到非常難過、委屈和無助。

當他被捕入獄時,他便陷入了極度的悲傷和自憐之中。

當他感到孤獨或失落時,會渴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和認可,就像一個孩子需要父母的擁抱和保證。

兒童自我的主要問題是過分的依賴感。

在這樣一種狀态下,快樂或者憂傷似乎完全取決于外界環境和他人,而與自己無關。這等同于将自己的情緒開關完全交給了他人。

這種思維方式隻有在愛自己的父母身邊時才能擁有快樂。

當走向社會獨立生活時,他人不可能象父母那樣寵愛你,以你為中心,幫你解決問題。

在真實的人生中,被社會反複毒打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被批評被指責,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也是生活的家常便飯。

阿德勒說:“發生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

一個成年人的快樂和不快樂,并不取決于事情的順逆以及他人對自己的态度,而是取決自己對外界刺激如何認知、解釋和評估。

在同樣的苦難面前,選擇不同的心态就會産生不同的結果。

蘇東坡被貶無數次,他每次都欣然接受,自己找樂子,最終迎來了回京官複原職的日子。而賈誼被貶,卻選擇了抑郁和悲觀的态度,結果33歲便在郁郁寡歡中離世,可惜了非凡的才華。

蘇東坡對心态的理性選擇在于成人自我戰勝了兒童自我,而賈誼則身陷兒童自我的心态之中,整日怨天尤人,親手造成了自己悲劇的命運。

2、别人對你不尊重,也是你同意和允許的結果。

除了兒童自我,嚴重影響自己二次成長的還有“父母自我”。

父母自我狀态是基于我們從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那裡學到的規則、價值觀、批評或贊美。

在父母自我狀态下,個體表現為一種挑剔别人和自我挑剔的狀态。

蛤蟆告訴蒼鹭,他從不跟人生氣,也沒有憤怒。

但蒼鹭卻說,“挑剔的父母自我狀态”存在于每個人身上,處于這種狀态的人愛批評人,又容易憤怒,隻不過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

蛤蟆的父親和朋友老獾表現的方式是挑剔别人,向别人發火,而蛤蟆先生的表現方式是自責和生悶氣。

生悶氣不會對别人發怒,但自己卻會受很嚴重的内傷。

有一次獾擅自到蛤蟆家裡,讓蛤蟆放棄校董的職位,由自己取而代之。

蛤蟆先生雖然不高興,卻沒有表示憤怒,因為他也認為自己不如獾,便決定順從老獾。

這種懦弱行為的背後反應了蛤蟆先生處于父母自我和兒童自我的混合模式之中。

“父母自我”讓他不自信,不知道如何表達憤怒,隻知道在自我憐憫中默默療傷。

“兒童自我”讓他選擇無原則地順從強勢的一方。

對于蛤蟆先生的懦弱和沖突,蒼鹭給他的建議是學習不帶攻擊性地發火。

經過多次咨詢,蛤蟆先生決定遵從自己的内心,通過書信拒絕了老獾讓他放棄校董職位的要求,堅守了自己的底線,完成了自己的二次成長。

在暢銷書《與神對話》中,沃爾什說:“人們以你允許的方式對待你。”

如果你感覺别人觸犯了你的利益,對你不尊重,從某種程度上是你允許的結果。

劃清與他人的邊界需要勇氣,但這是完成内心成長的必然過程。

跳出“兒童自我”的盲目順從和“父母自我”的憤怒與苛責,一個人完全可以找到心平氣和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權益,拒絕别人對自己的跨界侵略。

3、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的陰影,才能得到它的饋贈。

蒼鹭曾給蛤蟆先生布置過一個作業,讓蛤蟆回想童年,看看能領悟到什麼。

蛤蟆先生所能想到的是父親的嚴厲和母親的軟弱,這些讓他非常憤怒,但他不敢表達這些,因為父母已經過世而且給他留下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壓抑的憤怒慢慢就變成了蛤蟆先生的心理負擔和不快樂的根源。

蒼鹭告訴蛤蟆先生,他應該勇敢地哭出來,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不必聽已過世的父親的聲音,跳出“父母自我”和“兒童自我”,做一回真實的自我。

當蛤蟆先生放聲大哭的時候,也意味着他正在擺脫“父母自我”對他的束縛。

他不必再把哭泣當成多麼羞恥的事情,也不必再忌恨嚴苛的父親。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你的陰影是你的黃金。”

榮格認為内心的陰影部分包含了未被發掘的潛力和能量,通過認識和整合這些部分,我們可以達到更完整的自我實作。

一個“成人自我”理應具備接受完整自我的能量。

無論自我的優點和缺點都是獨特自我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們無法成為完美的人,但卻可以擁抱完整的自己。

愛自己的一切,才能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各種苦難,跳出“兒童自我”和“父母自我”的束縛,用樂觀的方式應對生活,接納自己内心的陰影,并準備迎接它豐厚的饋贈。

來源:微信公衆号“世界名著每日讀”

作者:簡墨

編輯:星城、楊敏(實習)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