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早秋古詩四首:天風幾日秋,大火急西流
馬上就到了公曆的八月,也就是臨近農曆的七月。在當代人的氣候觀念裡,公曆七八月是最為炎熱的夏季,溫度高達35度到40度,是妥妥的盛夏,離秋季還遠得很。但是在中國傳統的曆法和季節的概念裡,夏和秋是分明的兩個季節,其時間點,卻正是被當代人稱為酷暑盛夏的公曆八月,農曆七月和節氣立秋。
那麼這個階段,雖然是當代意義上的盛夏,但是在中國傳統中,被稱為季夏,晚夏,前秋,近秋,早秋。
那麼古人的秋季劃定,不是單純依靠溫度,而是依靠的太陽曆劃定的節氣和相關的時間。
也就是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而立秋往往在農曆的七月,農曆七月也被泛稱為秋季的開始。
現在的時間點是農曆六月的最後幾天,是晚夏,也就離秋季不遠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七月》
現代人讀詩經往往也是根據當代的詞義判斷過去的文字。
比如這首寫在先秦時代的詩經,人們往往會望文生義,七月到處流淌着火一樣的熱浪,到了九月才開始變涼,開始紡織和制造秋冬的衣裳。
七月流火,在當代某些文學作品裡,也形容是農曆七月的酷暑,熱浪如火,暑氣蒸騰。為此,很多人也展開辯論。那麼七月流火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二十四節氣基本定型,作為太陽曆的時間表,并指導農業生産生活,是漢朝之後的事。
那麼在漢朝之前,人們沒有節氣曆作指導,該如何判斷季節和時間呢,尤其是季節,包含陽光,雨水,時間,植物農作物生長規律息息相關,人們是依靠天上星辰處在一年中什麼位置,來判斷季節和時間。這對于不認識文字的農民,至關重要。
比如北鬥星處在什麼位置,參星河商星處在什麼位置,大火星處在什麼位置,牛郎織女星處在什麼位置,三到四個星座吻合,才能判斷具體的時間和季節。
比如先秦禮記月令關于季夏的天文描述,是“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意思是,季夏六月,太陽的運作的位置在柳宿這個星座。黃昏時刻,心宿星座中的火星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奎宿星宿出現在南方中天。在村野耕田的農民仰天看着天上的星宿,就能判斷這是農曆六月,會有炎熱的天氣和大雨,适合種植夏秋作物,并且要做好水稻的田間管理。
忘記了時間,或者手上沒有月曆,不要緊。如果那個大火星在黃昏的時候靠近西方,意味着六月就要過去,七月或者剛剛到來,秋天即将到來。
是以,這首古詩中的七月流火,是指的大火星,向西方靠近轉移,流字,顯示了一種平穩絲滑的移動狀态。
有人說,古人這麼高深啊,實際不是,在人手一本月曆之前,古代的農民,包括婦女,都是靠着天上的星辰計算季節和時間。在那時,一個女子,可能根據天上星辰的位置,來判斷丈夫是否該到了啟程回家的路上。火西流,人歸否?
那麼在詩經這首七月裡,寫詩的人,是站在六七月的星空之下,遠眺田野,回顧着從春到冬的農業耕種和收獲。而為什麼選擇在七月呢?因為這個時段很特殊,萬物生長繁茂,田野走向豐收,且農事不像春耕秋收那麼繁忙,反而有一種俯瞰田園的感慨。
那麼西南地區的火把節,也起源于古老的星象紀時,人們在農曆的六月,舉行盛大的火把節,照耀農田,祭祀先祖和神靈,并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時間節點,有着如同過年一樣的狂歡。
那麼西南地區火把節也就是星回節,原本是在哪一天呢?現在缺少實物和資料證明。但是應該就是夏至或者是以某個星辰作為定期回歸的日子,作為慶祝。而這顆星辰,是夏季出現在夜空中的某個星辰星座,也有可能就是大火星。
是以大火星,在先秦,應該是普通農民判斷夏去秋來的一個重要星象名額。
大火星向西,大火西流,曾經廣泛用到。
“流火稍西傾,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遠色,秋氣入蟬聲。”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夏晚詩 》
實際秦漢之後,就統一了曆法,尤其是漢朝,完善制定了二十四節氣,并頒布全國,指導農業生産生活,人們對于季節和時間,有了更統一的認識,更簡潔的表述和運用。
是以星象應時,對于普通人的意義不大。
但是星辰天象成為四季自然的組成部分,具有了極高的審美價值。
比如李商隐說,星沉海底當窗見。
這首南北朝的晚夏詩,寫出了夏末之時,天宇浩瀚的奇麗景象。
站在高樓上,黃昏時間,太陽已經下山,彩霞和火燒雲遍布天空,你可以看到,在向南的天宇中,大火星在靠近西方,那麼遙遠,卻又那麼熠熠。
天空一碧如洗,澄澈通透,風出來舒爽的涼意,但是這個涼是相對酷暑而言,相對之前的高溫而言,至少比之前要涼快吧。
連蟬聲,也聽得不再那麼煩躁,反而帶着悠長舒緩的聲浪,仿佛是感染了涼爽的秋氣。
我們知道,蟬的鳴叫,通常在溫度22度到24度以上,這樣的氣溫,仍舊是高的,但是相對于30多度以上的高溫,明顯顯得涼爽。
而這也是晚夏早秋的氣候特點,白天或者積溫可能一直都很高,但是到了太陽下山之後,晝夜溫差開始拉大,夜晚會變得涼爽些。
而這種涼爽,在古代是秋來的标志。
“酷熱無從避,天風幾日秋。
寸陰不知惜,大火急西流。”其六 宋 · 郭印《苦熱和袁應祥用韋蘇州喬木生夏涼流雲吐華月為題十小詩 》
這是晚夏酷熱時期的感受,如此酷熱的天氣,沒有辦法躲避,就想知道,天什麼時候吹點風,又什麼時候到秋天?
這是暑熱之中,人渴望解脫暑熱痛苦的正常感覺。
隻想快點涼風起,秋天到來。
但是轉念一想,這麼熱切盼望秋天到來,其實對人也并沒有什麼好處。
因為人的光陰如此有限,秋天到來,意味着時間飛快流逝。而真正秋天到來,你又會覺得光陰似箭。
因為那天上的大火星是毫不客氣的向西流轉,天氣會變冷,有種急景凋年的感覺。
人們對于生命和時間的流逝總是充滿了無奈,痛苦使人度日如年,而輕快的生活,又帶着光陰迅速消散。
走的最快的,都是最好的日子,如同短暫的春秋。
“人間逄七月,大火向西流。
民事終嫌晚,天時始應秋。
栗烈将催候,晶熒故眩眸。
氣随霜露變,事逐歲年遒。
布帛堪為褐,狐狸可制裘。
先時還有備,卒歲每無憂。“”元末明初 · 淩雲翰《七月流火》節錄
七月流火說的是火星的移動,大火星在六月居于南天黃昏的正中央,當然農曆六月的天氣炎熱如火,也對應着大火星。
農曆的七月,大火星開始向西移動,再酷熱的時段,也将是窮弩之末。
人們當然在酷熱中覺得秋天來得太晚,但是真正秋天到來,可不是一味的涼爽,因為那是一天比一天涼冷,直到寒風蕭瑟。
而且秋天會有越來越多的事,更加繁重勞累。
比如要做寒衣,要準備禦寒的裘皮。
人們隻有在寒冷到來之前,準備充分,才能保證一年無憂。
冬備夏糧,夏備冬衣,農曆的七月是個依然炎熱卻也忙碌的季節,要在炎熱的天氣裡,提前預備寒冷的到來。
中國人自古勤儉貯蓄,有着良好的傳統,這是對自然和生活深刻的觀察和把握,用人力抗天,冷也好,熱也好,勞碌不休。
雖然現在是當代意義上的盛夏,但是懂生活的中國人,已經開始準備秋冬的物資了。因為七月來臨,立秋将至,天氣轉涼,萬事預則立。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頭條創作挑戰賽##七月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