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這兩天奧運會女子跳闆決賽現場出現了一抹熟悉而可愛的身影,英國跳水運動員兼“著名織男”湯姆·戴利在場邊織毛衣的樣子被奧運會官方Ins賬号捕捉,吸引了不少目光。

私底下的他堪稱針織界的“頂流”,不僅會定期在Ins上釋出最新針織作品,還擁有自己的專屬品牌“Made With Love”。而他一開始織毛衣的初衷,卻是為了緩解壓力。“這個過程能讓我釋放壓力,同時提升專注力,對比賽非常有好處。”

這一年來無人計程車在武漢發展得熱火朝天,最近在上海臨港也已小範圍上線。Midjourney幾秒鐘就能生成各種風格的繪畫,Sora做出的風景視訊幾乎可以拟真。最近一年好像每隔幾個月就能聽到人工智能進軍新領域的消息。

生活節奏越來越迅速,但幸福感卻未顯著提升,這種“高速”背後對應的反而是隐隐的焦慮和生活實感的缺失。

而編織工藝成為了一部分人對抗快節奏生活的方式。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上,關于織圍巾的教程播放量接近200萬,有人留言說光怎麼“起針”他就看了十幾遍。

作為一門具有古老曆史的手工藝,它提供了與機器和螢幕相對立的溫暖體驗。通過手工操作紗線和織物,人們重新發現觸覺上的喜悅和身體上的親密聯結,這種手工藝的“溫度”是機器生産難以代替的。

在一切都急着奔往未來的時代裡,我們有時也需要一艘毛茸茸的回到過去的小船。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這次奧運會期間,戴利說他最擔心的不是沒拿金牌,而是用完毛線。他打算創作一件奧運主題的毛衣。“這樣20年後我就可以說,(這件毛衣)是我在奧運會上做的,多酷啊!”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最近幾年,像戴利這樣愛上編織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有人邊寫畢業論文邊織毛衣緩解壓力,最後論文寫完,秋冬的毛衣也已經準備完成。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圖檔來自instagram@tomdaley

人們用雙手感受材料的真實,體驗創造的過程,享受完成作品後的成就感。這個曾經在祖母輩中無比流行的活動,成了當代都市人自我救贖的方式。

有的人以織物為形式作畫,有的人用羊毛團揮灑自己的才華,也有人在一個毯子、一副刺繡間,完成了三代人的回憶,意義在紡織者與針線的互動中被創造。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圖檔來自instagram@tomdaley

Agnes

Agnes是一個熱愛插畫和設計的中國女孩,目前在法國工作。大約在兩年前的冬天,她開始嘗試編織工藝。巴黎的大街冷冷清清,不像她成長的南方街道上都是綠樹,是以她轉向色彩鮮豔的織物,用顔色和毛線的溫暖來抵禦寒冷的冬日。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她的第一件讓自己感到很滿意的作品是一件名為" 夢幻彩虹套頭衫鈎編 "的彩虹鈎針套頭衫,顔色和圖案是她自己設計的,整個制作過程持續了幾個月。在平時,Agnes每周至少會用兩到三天來編織,一次一兩個鐘頭,好像無論發生什麼讓人焦急的事,都會在編織中慢慢平靜下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Agnes也參與了國外的工作坊,與其他編織愛好者交流。“比如說有一個設計師,他出新設計的時候,可能會找一些同好一起來測試,如果大衆都能夠看懂再去出售。”

對于初學者,她建議從YouTube上學習基礎技巧,選擇感興趣的小項目開始,比如杯墊、小帽子和小包包。也可以從ins上學習,devout_hand、fozzstudio、otimo_studio都是她常看的号。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在她看來,編織能起到治愈作用。她從不為想織什麼而焦慮:“編織就是為了放松”。享受在一段時間内慢慢完成讓自己快樂的事物,這才是慢生活的本質。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Jessie Mordine Young

你試過用織物來記日記嗎?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Jessie Mordine Young是一名紡織藝術家,研究、制作與教學纖維藝術。她認為紡織品是同理心、記憶與生活體驗的載體。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Jessie Mordine Young

過去一年裡, Jessie完成了一項為期365天的編織挑戰,每天創作一副不同的編織畫。這些作品共同構成了一本編織月曆,以抽象的色彩和線條記錄了她作為藝術家的生活。為了留給自己充裕的時間,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逐漸使編織形成了一種舒緩的生活儀式。

為了能“随時随地”進行編織活動,她采用的主要工具是便攜架構織機,紗線則由天然染色工藝來繪制。兩個系列裡的作品基本都采用較為簡單的編織結構,樸素的線條和圖案承載了對生活的細膩觀察。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對于Jessie來說,編織是一門擁有深厚曆史的藝術。“它幾乎在世界各地同時發明,解決了人類的住房和溫暖問題。是以我們看到用蘆葦編織的建築物或幾個世紀前的編織服裝仍然儲存在博物館裡。”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Renilde De Peuter

比利時藝術家Renilde de Peuter 為她的紡織品專門開了一個視覺部落格,與愛爾蘭小說家Flann O'Brien 在1939年創作的小說《At Swim-Two-Birds》同名。

她以自然、紋理、細節和光線等主題為靈感創作紡織品,創作的許多靠墊和壁挂作品都來自于散步時的所見所聞和對照片的直覺描述。在她的網站上你會看到“烏鴉襲擊秃鷹”、“隻是圖檔和剪報的混合”這樣樸實直白的叙述。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平面之下蘊藏着一個充滿豐富紋理的世界。色彩随着紗線邊緣一層層暈開,如同一支毛筆蘸滿濃厚水墨,重重滴落後自然形成的筆觸。

這些獨具特色的墊子是由Smyrna(土耳其結粒繡) 針法采用“幾乎來自任何地方的”棉線和羊毛織成,這種織法融合了多種材料,也滿足了藝術家囤積的沖動。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Renilde de Peuter還熱衷于編織隔熱鍋墊和杯墊,把神秘的宇宙天體變成為晚餐增添快樂的一員。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Tanchen studio

“TANCHEN”既是創始人Amber和Sanchia中文姓氏拼寫的組合,又和“tension”同音,寓意織布時經紗的松緊程度。兩人以“織”為設計原點,将靈感細密地編織進形形色色的織物之間,賦予常見生活用品溫度與柔軟。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在和tbh的合作中,TANCHEN将破拼色尼龍織帶和傘繩重新組合,底部編織部分由手工制成,一朵朵緊密堆疊在一起的小花洋溢着春日的氣息,長長的織帶可以懸挂在室内的各種角落,在陽台上就可以打造自己的可持續小花園。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同樣引人矚目的還有一系列編織杯墊。R/R系列延續自鋁與尼龍融合的ST##L馬紮系列,是TANCHEN對于尼龍材質與不同工藝、材料再結合的可能性探索。杯墊正面反面都可以被使用,四種不同色彩縱橫交錯,展現出豐富的情緒。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0/0 + B/B = 8/8!

0/0 系列與 B/B 系列的 1+1>2。流動延展的結構延續了 0/0 系列關于包身形狀的“自定義”,木珠與玻璃珠綴入尼龍橡筋的色彩之中,為質感增加了别樣的可能。古樸與現代感相糅,是TANCHEN 向内探索材料組合的一次新的嘗試。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TANCHEN 8/8系列

獨幕喜劇織物是TANCHEN的特色。可愛的“零零酒袋”能夠随着不同酒瓶的形狀自由延申,它由尼龍彈力繩子和複合橡木手工制成,隻需一折便可以塞進口袋裡随身攜帶。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手工編織以其獨特的紋理、色彩和故事受到許多關注。專業設計師和民間手工藝人合作,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産品。CHANGPHEL 山赴攜手藏族阿佳,用織物連結傳統與現代。

民族手工編織也為品牌提供了與當地社群建立聯系的機會。通過支援和推廣這些手工藝,品牌可以幫助當地手工藝人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很多原本作為“全職家庭婦女”的紡織者,是以改變了生活。和naze naze合作之後,許多婦女給家裡每年多帶來五分之一的收入,不再是“全職留守婦女”。

何鮮

何鮮的工作室Studio Monana從2019年開始了短視訊創作者為索引的民間手工藝調研:“老鐵設計公司”。在過去幾年,老鐵設計公司涉及到了6種手工藝,今年則擴充到了21種。

家庭鈎織是其中一門重要課題。這些掌握鈎織工藝的女性有的是留守婦女,有的是陪讀媽媽,閑暇時間她們通過鈎針進行創作,在作品中融入對家人的愛和關懷,如同一種無聲的表白。

去年開始有段時間,何鮮覺得自己喜歡的設計和對待世界的方式好像很無力,是以暫停了一段時間,“老鐵設計公司”的“老鐵們”讓她重新鼓起了勇氣。和大家閑聊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在切實地改變着他人的生活。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比如鈎針的手藝負責人小丹原本是一名全職媽媽,四年來因為創作賺錢,在家裡的地位大大提高。“從全職留守婦女變成了‘事業女性’,可以使喚老公做家務了!”

她還帶動了周圍其他環境類似,想要改善生活的姐妹們,一起用鈎針工藝開發更加現代和有設計感的織物。在Studio Monana關于鈎織的嶄新項目“好愛你毛線部”,這種配合将會以更豐富的形式延續下去。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人工智能越來越普及的當下,部分設計者開始用電腦生成圖樣。但何鮮仍然執拗于手工藝的價值。她說:“存在主義哲學中說,創造者是非常稀缺、進階、幸福的動物。悶頭沉迷某一種手藝的手工藝者就是偷偷幸福的家夥。”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CHANGPHEL 山赴

每年春秋兩季,藏民會收集藏北綿羊自然脫落的羊毛,經過清洗、梳理、染色等一系列繁複的手工工序,最終制成各種羊毛制品。毯、墊、氈、帽、衣、衫、襪……羊毛以其多變的形式,貫穿于藏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山赴在設計上海©TANS(來源:官方公衆号)

每年春秋兩季,藏民會收集藏北綿羊自然脫落的羊毛,經過清洗、梳理、染色等一系列繁複的手工工序,最終制成各種羊毛制品。毯、墊、氈、帽、衣、衫、襪……羊毛以其多變的形式,貫穿于藏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手工藏毯品牌CHANGPHEL 山赴創始人王員外在2015年結束了中東的工作回到藏地,在前輩牽線下接觸和了解到藏毯這門技藝。曆經十年的探索和創新,他以手工藏毯的主要原材料-藏北羊毛的藏文音譯确立了CHANGPHEL 山赴品牌的概念。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山赴工坊中大多數的匠人都是當地女性,按照藏語稱之為阿佳。雖然這門技藝在藏地傳承中從未曾中斷過,但是因為生活方式和理念的不同導緻多數的藏地手藝“佛系”嚴重,也就是沒有标準沒有要求。尤其是相對複雜且高精度的圖案設計,很容易就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結果。為了保證品質,阿佳們必須重新接受技藝訓練并通過嚴格的考核。

因為藏毯技藝傳承的時間非常之久,是以有非常多的設計圖案流傳下來,而阿佳們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到和保留在腦海中的設計也非常多,很多時候山赴會将一些傳統設計的改變和在衍生的工作交于她們來完成,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山赴在設計上海©TANS(來源:官方公衆号)

這給當地居民也帶來了實打實的生活改變。原本被限制在家庭中的阿佳們通過雙手做工而擷取到了穩定的收入和報酬,并且按照國家規定的節假日享受着假期和休息。而山赴山南工坊已經成為當地旅遊示範點,許多山赴的粉絲們來到這裡親身體驗手工藏毯編織技藝,感受阿佳們雙手做工的溫度。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雖然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但目前藏毯傳承 4000 年之久的穿杆打結工藝還無法被任何機器或者人工智能所取代。山赴設計師也相信,人類雙手編織帶來的溫度以及手工操作留下的獨一無二的痕迹無法被取代。

naze naze

“naze naze”在獨龍語中意為“慢慢地”,取自獨龍語“naze naze jora”“慢慢織布”。 它在尋找當下仍保有手工紡織傳統的地區,通過與當地“織女”合作,将傳統手工藝和當下生活連接配接。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最早合作的獨龍族婦女,以其獨特的編織技藝和色彩鮮豔的獨龍毯而聞名,被譽為“織彩虹的民族”。

naze naze 在不影響織女日常生活的情況下,讓她們可以通過在家裡織布獲得收入。品牌将當地的風景作為配色靈感設計成的獨龍毯,制作成毯子、提包、坐墊、靠墊、眼罩、披肩等物日常用品。由參與項目的織女們手工織造,既保留了原有的織布習慣,又融入了現代審美。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在 naze naze 位于上生新所的布店内,每個産品都标有織女的名字,記錄着她們的故事。從織物的細密紋理間,也能辨識出手工痕迹。顔色的漸變、經緯之間松緊程度的細微差異,使得每一件織物變得獨一無二。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随着 naze naze 九周年的到來,品牌決定舉行一項特别的活動,向獨龍江鄉、大利侗寨、俄亞納西鄉和孟連的織女們共同發出邀請,以“為家人織一塊布”為題,織就一幅充滿情感和溫度的織品,共同進行一場織布大賽。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2023年,naze naze 和孟連項目在地的合作方,共同發起了第一次孟連織布大賽。比賽鼓勵織女們發現日常織布以外的新可能,将自己對美的了解經由雙手織布來表達,并展示自己最擅長的織布技巧。

每個地區将進行内部評選,選出最優秀的作品,然後進行跨地域的評選。到今年秋天,獲勝者将被邀請參加線下聚會,面對面交流,分享織布的故事。雖然并不互相了解,但是織物是彼此共通的語言,把大家聯結在一起。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編織藝術如同織物本身,雖然身段柔軟,但卻“堅剛不可奪其志”。早在1萬多年前,生活在如今秘魯的瓦裡人就用簡單的紡紗纖維工藝創造出生動的挂毯,雖然印加帝國早已消亡,但土著居民的反抗精神卻被流傳記錄。畢業于包豪斯的紡織大師安妮·阿爾珀斯遍訪美洲文明,探尋織布機的起源;維庫尼亞從古老的結繩記事中擷取靈感,創造一件又一件“奇普”。

回到現代,20世紀60年代,MoMA舉辦了首個聚焦于纖維藝術的展覽“Wall Hangings”,許多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女性藝術家都是其中的主力。但在當時,紡織并不完全歸類于藝術,而是被更多認為是“實用手工藝品”。而像鹽田千春這樣的女藝術家以紡織為語言,傾訴着自己澎湃的情緒,用作品本身證明了紡織的藝術價值。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View of the exhibition “Wall Hangings,” 1969,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Courtesy Museum Of Modern Art Archives, New York. Photo Stan Ries.

在這樣的負面評論中,纖維藝術頑強地生長着,如同一股暗流從20世紀末湧動至今。它将不同民族的表達整合在一起,成為一種極為獨特的設計語言,雖然身段柔軟,但卻傳達出“堅剛不可奪其志”的理念。

安妮·阿爾伯斯

紡織藝術家安妮·阿爾珀斯将線條轉化為紗線,通過手工編織,讓材料本身成為藝術表達的媒介,自由延展和流動,展現出繪畫作品中的生命力。

根據織物的不同形态,她會注意到質感的改變。比如面對包裹性的織物,會更加強調材質的柔軟;而懸挂觀賞的織物,更需要加強其垂墜感。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安妮·阿爾伯斯在黑山學院編織工作室工作,1937 年 ©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安妮·阿爾伯斯,《壁挂(Wallhanging)》,1925年 ©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Artists Rights Society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安妮·阿爾伯斯,《紅河曲(Red Meander)》,1954年,私人收藏 ©2018 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1930年,安妮·阿爾伯斯憑借對材料創新的貢獻拿到了包豪斯學院的文憑。她革新了禮堂中常用于吸收噪音的天鵝絨,巧妙地結合玻璃紙、棉線和雪尼爾絨線,創造出一種新型織物。不僅能夠減輕噪音,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光澤感,為室内空間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安妮·阿爾伯斯,玻璃紙、棉、雪尼爾,1929 年,6 × 13 厘米 ©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安妮·阿爾伯斯在德國伯瑙工會學校禮堂牆面材料正面和背面,1929年 ©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DACS, London

對編織的熱情與洞察貫穿了她的藝術生涯。在發掘編織的美學潛力過程中,她遍訪美洲古文明,多次深入拉丁美洲腹地探索織布機的起源,将編織品作為文化交流和象征意義的載體,開創了“圖畫編織”這一藝術形式。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對編織的熱情與洞察貫穿了她的藝術生涯。在發掘編織的美學潛力過程中,她遍訪美洲古文明,多次深入拉丁美洲腹地探索織布機的起源,将編織品作為文化交流和象征意義的載體,開創了“圖畫編織”這一藝術形式。

維庫尼亞

維庫尼亞的編織藝術深深植根于她的文化傳統與個人經曆。她所使用的材料——棉、麻、毛線等自然原料,不僅串聯起曆史的回憶和當下的不安,也象征着天地人和其他生命的緊密聯系。

她的編織作品被稱為“奇普”(quipu),這是印加文明古老的結繩記事方式,一種沒有文字的書寫系統,将所有資訊編進繩索内。維庫尼亞的“奇普”,既是對這段曆史與傳統的紀念碑,也是對失落物質語言的重塑。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奇普經期》,第13屆上海雙年展“水體”現場,2021年,圖檔來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她的代表作是泰特現代美術館渦輪大廳展出的《大腦森林奇普》(Brain Forest Quipu),這件高達27米的裝置用羊毛、棉布、絲線等材料建構,與渦輪大廳冷峻的工業文明背景形成鮮明對比。從天而降的悲壯脆弱感,仿佛支離破碎,被重新挖掘出的遠古動物骨架,象征着生态的破壞和原住民栖居地與傳統的侵蝕。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大腦森林奇普》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覽現場,2022年

鹽田千春

2015年,鹽田千春的作品《手中的鑰匙》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用5萬把鑰匙和400千米紗線串聯,懸挂于貢多拉船之上,成為當年最有話題性的展品之一。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編織對鹽田千春而言,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與宇宙産生聯系的材料。她用線建構幾何形狀,無數根線交疊、纏繞,形成特有的空間。她的作品中,船是重要元素,它象征着旅途,也是家與未知的結合體。

編織對鹽田千春而言,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與宇宙産生聯系的材料。她用線建構幾何形狀,無數根線交疊、纏繞,形成特有的空間。她的作品中,船是重要元素,它象征着旅途,也是家與未知的結合體。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鹽田千春在其工作室内,圖檔由鹽田千春工作室提供。photo©Sunhi Mang

2019年,鹽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的個展《顫栗的靈魂》打破參觀人數紀錄,展出了她25年來最重要的作品。其中,《我們将去往何方?》由65艘手工編織的白色帆船組成,從美術館天花闆上傾瀉而下,如同逆流而上的個體,對未來既膽怯又充滿期待。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我們将去往何方,2017/2021,©德國波昂VG Bild-Kunst圖檔和鹽田千春

每件作品的創作過程都是一次冥想,鹽田千春根據展出場地的具體情況,重新編織作品。她用紅線表達憂愁和不安,黑線代表恐懼,白線象征純潔和終結。每次展出結束,所有的織線都會被剪斷,象征着結束也是新的開始。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未知的旅程,2016/2021,©德國波昂VG Bild-Kunst圖檔和鹽田千春

如同勞倫·埃爾金在《紡織品作為一種女權主義異議形式》中寫:“在我們被告知無身體、基于螢幕的人工智能是我們注定要面對的未來時,轉向紡織品是對藝術材料、觸覺和身體親密關系的一種回歸。陶醉于粗大、扭曲、沉重、淩亂、五顔六色的紗線之中,是多麼惬意的一件事啊!”

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手工編織代表了人類的創造力、情感和對美的原始追求。現代社會裡,随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重複性、技術性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機器代替,但手工編織作品的一針一線都蘊含着制作者的情感和時間的痕迹,這種“不夠完美的”手作溫度是AI永遠無可代替的。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看完這期手工編織,你會選擇如何裝飾你的房間?最喜歡哪個作品呢?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監制|tango

新媒體編輯 | 冷面

文 | 蝦餃

設計 | Freda

助理|easson

圖檔來自各大品牌提供

本文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權所有,

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投稿,請聯系留言擷取。

時代的眼淚,Y2K風格為何卷土重來?

有人用竹子、空氣、代碼編織出對2024的期待……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不求金牌,隻求毛線夠用?奧運“織男”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