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機關:061001 滄州市,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青縣院區麻醉科
通信作者:龐玉池,黃明 Email:[email protected]
連續外周神經阻滞是麻醉科進行圍術期麻醉以及術後鎮痛的常用技術。随着便攜式超聲裝置的不斷推廣應用,使用超聲引導進行連續外周神經阻滞置管逐漸成為了行業的主流。普通連續外周神經置管方法,采用超聲實時動态引導下操作置管時,超聲動态判斷置管位置理想,臨床鎮痛效果可以後,多采用縫合、皮下隧道,粘合劑等固定方式方法,進行正常固定,但随着患者轉床、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功能鍛煉或者改變體位時極易造成導管脫管移位以及漏液等現象。一旦脫管、移位或者漏液等現象發生,不僅僅造成患者術後鎮痛滿意度下降,還有導管入血,局麻藥中毒以及漏液造成局部或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經過不斷臨床實踐,發現改良版連續外周神經阻滞置管方式方法,不僅增加患者術後鎮痛滿意度還降低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此文通過兩個病例詳細介紹了改良版超聲引導下外周神經阻滞置管小技巧。
病例一:肘關節置換術後,行肋鎖間隙臂叢神經連續置管術後鎮痛。
肘關節置換術,優選連續臂叢神經阻滞術後鎮痛,臂叢神經阻滞我們可以選擇肌間溝入路,腋路、以及肋鎖間隙入路。
肌間溝,以及腋路入路由于軀幹及四肢活動,因靠近關節,神經走形等情況,導緻術後鎮痛效果往往欠佳,以及導管不易固定易造成導管脫管移位等問題,可以選擇單次阻滞,對于連續外周神經阻滞不做首選。
肋鎖間隙入路,由于遠離關節,神經走形相對緊密,便于導管固定,常常作為臂叢神經阻滞術後鎮痛首選。
以下是肋鎖間隙臂叢神經連續阻滞術後鎮痛完成圖。
技巧一:選擇合适入路,避免皮膚褶皺處、遠離關節,便于術後敷貼固定。
技巧二:設計穿刺路線,第一、第二進針點,出針點,皮下隧道盡可能長,以及與導管及神經保持同一水準位。
技巧三:卡扣增加導管穩定性,第一進針點,與出針點預留卡扣位置,卡扣兩端分别對第一進針點,第二出針點進行卡壓進一步防止導管滑入與滑出以及穿刺點防漏液,卡扣一面貼于皮膚固定,一面增加導管與敷貼的粘合面積,增加導管穩定性。
病例二:膝關節置換術後,行收肌管隐神經連續置管術後鎮痛。
膝關節置換術後鎮痛,可選擇股神經或隐神經連續阻滞。
連續股神經阻滞,易造成患肢肌力減低,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以連續隐神經阻滞作為膝關節置換術後鎮痛首選。
以下是隐神經連續神經阻滞術後鎮痛完成圖。
技巧一:選擇合适入路,盡可能隐神經長軸置管,增加導管與神經并行距離。避免活動造成導管尖端遠離目标神經現象。
技巧二:設計穿刺路線,穿刺針,盡可能避免穿越肌肉,皮下隧道盡可能長,與導管及神經保持同一水準位,避免肌肉收縮帶來導管移位。
技巧三:卡扣增加導管穩定性,第一進針點,與出針點預留卡扣位置,卡扣兩端分别對第一進針點,第二出針點進行卡壓進一步防止導管滑入與劃出以及穿刺點防漏液,卡扣一面貼于皮膚固定,一面增加導管與敷貼的粘合面積,增加導管穩定性。
總結臨床經驗獲得國家專利,同時獲得我院臨床推廣并印證操作簡單,療效确切有效,為連續外周神經阻滞置管開辟新途徑,值得推廣。
END
有獎投稿
1.歡迎同行原創投稿,稿酬200元/篇
2.投稿>3篇以上,優先加入新青年進階技術群
3.投稿10篇以上成為新青年特約撰稿專家,獲得新青年終身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