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媽,您吃點東西吧,您這樣讓我們可怎麼活啊?”
2017年,北大知名教授趙寶煦的妻子陳司寇由于腎癌,在北京的一所醫院裡住院。
或許是感到身體越來越沉重,陳司寇開始拒絕進食,并拒絕醫生給自己打點滴。
看着倔強的母親和她日益下降的身體狀态,陳司寇的子女們心疼不已,開始輪番上陣,勸說她吃飯、勸她接受治療。
誰知,無論子女們如何勸說,陳司寇始終不為所動。最後,被子女們逼急了,陳司寇緩緩說出了一句話。
而在那不久之後,陳司寇就永遠離開了人世......
青蔥年華
1921年,陳司寇出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家境十分困難。
但是,她從小就是個聰慧且有思想的女孩子。她渴望知識,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擺脫眼前的困境。
到了适學的年齡,陳司寇向父母提出了想去上學的願望。
她的父母雖然疼愛她,但在那個年代,女性上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家裡的艱難狀況更讓這個想法顯得遙不可及。
父母一再勸她,女孩子隻需待在家裡幫忙,等到長大嫁人就是了。
但陳司寇心中的火焰從未熄滅。她每天在幹活時,都在心裡默默盤算着說服父母的方法。
終于有一天,她鼓足了勇氣,再次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請求。這一次,她說得更加堅定,眼中閃爍着不容拒絕的光芒。父母被她的執着和決心打動,雖然心中依然有些疑慮,但還是點了點頭。
就這樣,陳司寇背着簡陋的書包,踏上了去女子學校的路。
在學校裡,陳司寇如饑似渴地吸收着知識,她常常在昏暗的燈光下讀書到深夜,夢想着有一天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終于在衆多學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的校園對于陳司寇來說,仿佛是另一個世界。寬闊的校園,林立的教學樓,四處洋溢着自由和知識的氛圍。她沉浸在這片學術的海洋中,感受着思想的碰撞和心靈的升華。
有一天,在一堂哲學課上,她遇到了趙寶煦。趙寶煦是個聰明且充滿激情的年輕人,他的演講總是充滿了感染力。陳司寇第一次見到他時,便被他的智慧和氣質所吸引。
課後,兩人在校園裡偶遇。趙寶煦主動跟陳司寇打招呼,兩人聊起了課上的内容,發現彼此有許多共同的興趣和話題。
從那以後,他們經常一起讨論學術問題,一起在圖書館裡查閱資料,一起在校園的小徑上散步。
随着時間的推移,兩人的感情逐漸加深,逐漸發展成了戀人。
然而,這段感情并非一帆風順。那個時期,山河破碎,戰火紛飛,外界的動蕩也影響着他們的生活。
陳司寇和趙寶煦在一次次的流離中互相扶持,彼此依靠。每當躲在防空洞裡,聽着外面炮火連天的聲音,趙寶煦總是緊緊抱着陳司寇,輕聲安慰她:“别怕,有我在。”
戰火中的相依為命,讓他們明白了什麼是最重要的。他們決定,無論未來多麼艱難,都要一起面對,一起走下去。
相濡以沫的愛情
新中國建立以後,陳司寇和趙寶煦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安甯生活。
趙寶煦在北京大學任教,憑借着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教學方法,迅速成為知名學者。
他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學生們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沉浸在他的講述中。他著作頗豐,許多學術論文和書籍在國内外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陳司寇則在北京的一所中學擔任國文老師。她将自己豐富的經曆和深厚的文學素養帶入課堂,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兩人工作中互相扶持,趙寶煦經常給陳司寇提供一些教學上的建議,而陳司寇則為趙寶煦的學術研究提供靈感和支援。
每當趙寶煦完成一篇論文或者出版一本新書,陳司寇總是第一個讀者,她會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和建議。趙寶煦非常珍視她的意見,稱她為自己“最重要的學術夥伴”。
在生活中,他們更是相濡以沫,彼此照顧。
而且,他們還一同生下了幾個兒女,每個孩子都聰明伶俐。趙寶煦和陳司寇從不強迫孩子們學習,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們,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
随着時間的流逝,趙寶煦和陳司寇逐漸步入晚年,但他們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彼此的深厚感情。
每當夕陽西下,他們會牽手走在校園的小徑上,回憶起那些共同走過的風風雨雨,心中充滿了滿足和幸福。
變故、老去
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了意外。2009年,88歲的趙寶煦突然感覺身體不适,子女們帶他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确診為癌症。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般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雖然心中不舍,但趙寶煦和陳司寇還是坦然接受了這個結果。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陳司寇更加細心地照顧丈夫。每天清晨,她會早早起床,為趙寶煦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然後陪他一起散步、曬太陽。
每當趙寶煦感到疲憊時,她總是溫柔地握着他的手,輕聲安慰:“寶煦,有我在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們的子女們也經常回來探望,為父親送來各種補品和藥物,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夜晚。
盡管知道結果難以改變,陳司寇和孩子們依然盡最大努力,讓趙寶煦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愛的力量。
然而,病魔最終還是奪走了趙寶煦的生命。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陳司寇守在病床旁,緊緊握着趙寶煦的手,感受到他的體溫一點點冷卻。
她心中充滿了悲傷,但也明白這是生命的自然法則。在最後一刻,趙寶煦輕聲對她說:“司寇,謝謝你陪我走過這一生。”然後他平靜地閉上了眼睛。
趙寶煦的去世對陳司寇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她獨自坐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回憶起他們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然而,她深知到了這樣的年紀,應該看淡生死,不給子女增添負擔。
自從趙寶煦去世後,陳司寇一直獨自生活。她盡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飲食和适量的運動。
每天早晨,她會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四季的變化。她還堅持讀書寫字,用知識充實自己的内心。
雖然子女們多次提出讓她搬到他們家一起住,但陳司寇總是笑着拒絕:“我一個人挺好的,你們有你們的生活,不用擔心我。”
很快,時間來到了2014年,陳司寇被查出患有腎癌。當醫生将這個消息告訴她時,她隻是微微一笑,格外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她知道,這一天終究會到來。
她拒絕了子女們的照顧,堅持自己一個人生活。她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繼續散步、讀書,用自己的方式去對抗病魔。
每當孩子們來看望她,她總是笑着說:“我還好,不用擔心。”她不想讓孩子們為自己操心,更不願看到他們為她的病情而難過。
這段時間,陳司寇過得充實而平靜。她每天早晨依然會到公園散步,看着花草樹木的變化,仿佛自己也在其中找到了某種生生不息的力量。
她繼續讀書寫字,将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有時還會寫信給已經故去的趙寶煦,仿佛他依然在她身邊。
一直堅持了三年,2017年,已經96歲的陳司寇病情突然加重。她似乎有感覺自己再也扛不過去了,于是開始斷水斷糧。
面對子女們的苦苦哀勸,陳司寇不為所動。她目光堅定,卻充滿了溫柔:“到了我這個年紀,這次恐怕是要走了,我隻希望自己走得快一些,不要連累你們。”
沒過多久,陳司寇就去世了。盡管飽受癌症的折磨,但陳司寇去世時的神态卻很安詳。她靜靜地躺在床上,嘴角帶着一絲微笑,就像她幸福的人生一樣。
在她最後的時刻,她仿佛看到了趙寶煦站在不遠處,向她伸出手。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重逢,繼續未盡的旅程......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96歲北大教授夫人斷食結束生命,生前一句話,發人深省——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