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嶺南開發第一人——趙佗與南越國文物展”在正定縣博物館開幕。
這是首次在趙佗故裡——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大規模展示南越國文物。展覽通過200餘件展品,開啟一段穿越2000多年,跨越1800公裡的文化傳奇之旅。
本次展覽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正定縣人民政府主辦,南越王博物院(西漢南越國史研究中心)、正定縣博物館承辦,龍川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石家莊市趙佗文化研究會協辦。
展覽分為“史載趙佗”“考古南越”“千年追憶”三個部分,分别從文獻記載、考古發現、後世遺迹三大方面呈現趙佗為維護嶺南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國家統一以及促進嶺南開發作出的貢獻。
“史載趙佗”部分,通過文獻資料深入淺出地重制趙佗傳奇的一生,從南越國的建立始末、政治譜系、周邊關系等,勾勒出百年南越在政治、軍事方面的基本面貌,展示嶺南社會融入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曆史發展脈絡。
“考古南越”部分,梳理百年以來南越國考古方面取得的系列重大成果,重點介紹南越國重點遺迹——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通過“物”的視角展示南越國政治、經濟、建築、宮廷生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細節,展現嶺南地區在南越國時期實作的跨越式大發展。
“千年追憶”部分,重點通過後世追認遺迹、傳說、詩文等呈現兩千年來趙佗與南越國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在設計方面,展覽序廳巧妙地利用南越木簡、秦漢簡牍文字等元素,展現趙佗對嶺南開發的卓越貢獻。
正中的“趙佗歸漢”畫像,象征着趙佗隔五嶺北望大漢與故鄉正定,诠釋展覽主題。
展廳展闆以海洋的藍綠調為主,凸顯“海絲文化”這一南越地域特色,同時融入漢代的朱紅色彩,營造漢越的色彩意向。
此外,因地制宜地利用展廳高度變化,營造出雄偉壯觀的南越宮殿、嶺南園林代表的南越宮苑,以及出土大量精美文物的南越文王墓場景。
此外,展覽中還設定了“玉衣小裁縫”“南越王的進階之路”“館徽套色印章”“文物修複師”等四個教育活動,增強整個展覽的互動性。
石家莊正定、廣州均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
近年來,石家莊與廣州兩地以“趙佗文化”為紐帶,成功舉辦了“從真定到番禺——趙佗與南越國”“漢代諸侯王系列展——中山王與南越王”“千乘中山——古中山國精品文物展”等展覽。此次展覽是兩地深化文旅合作的又一力作。
發揮趙佗文化當代價值
搭建文化交流橋梁
南越國是秦将趙佗在嶺南建立的第一個地方政權。公元前203年建立,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共曆5世93年。
《史記》《漢書》均為南越立傳,從漢王朝的視角記載了趙佗的事迹與功績。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趙佗的一生有着簡明扼要的記載:趙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
秦朝時任南海郡龍川令。秦二世時,南海郡尉任嚣病逝,趙佗代其行南海尉事。秦滅亡後,趙佗擊滅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南越國的曆史是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重要樣本。
作為南越國的建立者,趙佗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軍事才能,維護了秦漢南疆的和平與穩定;
他建立南越國,開啟了嶺南發展繁榮的新篇章;
他和輯百越,鞏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
他接受漢朝冊封,維護了漢朝的統一;
他在傳播中原文化的同時,大力發展海上交通和貿易交流。
展覽深入挖掘趙佗文化中開放、包容、創新的當代價值,為石家莊和廣州兩地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兩百餘件展品
再現百年王國文化風貌
南越建國之後,定都番禺(番禺,今廣州),并逐漸确立了各項治國之策,南越國仿效秦漢政治制度,引進中原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在趙佗及四位繼任者的百年經營之下,嶺南地區在農業、手工業、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大發展。
展品:“萬歲”文字瓦當
西漢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3年~前111年)
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此次展覽彙集了大批品類豐富的南越國文物,展示南越國時期嶺南地區的物質文化及生活方式,如:鐵鏟、鉄臿、鐵锛、鐵錘等生産工具,以及陶鼎、陶盆、陶罐、陶網墜、磚瓦等生活用器及建築材料。
真實地反映了在農業生産上,南越國管理者通過積極引進中原鐵農具,改變了嶺南地區原本“刀耕火種”的狀态,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展品:空心磚熊飾
西漢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3年~前111年)
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在手工業上,大批南下的能工巧匠使得南越國的手工業生産比先秦時期有突破性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了一批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帶有陶文的磚瓦,這些陶文包含了負責制陶的官署機構,陶工的身份和陶工名字等資訊。
據《禮記·月令》載:“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南越國的這些陶文反映了南越國仿效中原,實行“物勒工名”制度。
展品:“中府啬夫”封泥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此外,南越國積極發展海外貿易,本次展出的帶釉筒瓦、八棱形石柱、乳香、金花泡見證了秦漢時期廣州積極的海外貿易活動,它們是2000多年前廣州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物證。
其中,南越國帶釉磚瓦,是大陸目前發現最早的一批釉面磚瓦,為大陸帶釉磚瓦的發展以及海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材料。
兩大考古明珠
還原曆史畫卷
《史記》《漢書》有關南越國的記載不足5000字,且未提及蕃禺城的位置和布局。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廣州在南越考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南越國三大遺迹——南越文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明确了王墓、宮署和城址三個重要地理坐标,建構起南越都邑的空間景觀,彌補了文獻對南越國記錄的缺失。
展品:金花泡
西漢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3年~前111年)
廣州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廣州象崗山發現了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寝。
該墓葬是嶺南地區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确認為南越王級别的墓葬。
南越文王墓出土了1000多件(套)珍貴文物,集秦漢嶺南文物精華于一處,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儲存最好、出土器物最多的漢代彩繪石室墓,被稱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考古五大發現之一。
展品:“蕃禺”銅鼎(複制件)
西漢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3年~前111年)
廣州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自1995年以來,先後考古發掘出南越國時期的宮苑和宮殿殘迹,确證遺址所在地是兩千年前南越國政權的中樞所在。
其中,南越國時期的大型石構水池在嶺南地區尚屬首見,曲流石渠遺迹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儲存較為完好的秦漢王家宮苑執行個體。
二者分别被評為1995年、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熊飾踏跺、印花大方磚、“萬歲”瓦當等揭示了南越國進階宮殿建築的規格及貴族奢華生活的真實面貌。
展品:乳香
西漢南越國時期(公元前203年~前111年)
廣州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在同一城區内同時發現儲存較為完好的王宮及禦苑、王陵等系列漢代遺存,在中國考古史上十分罕見,2021年,“廣東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王墓”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展覽從南越文王墓及南越國宮署遺址的考古成果,管窺兩千多年前南越國獨具特色的嶺南風貌,還原一幅真實的南越國社會曆史畫卷。
趙佗一生胸襟廣闊,以華夏一統和民族團結大業為重,建構起漢越一家親的和諧社會,為嶺南文化最終融入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東新語·粵記》高度評價趙佗為“廣東之文始尉佗”。
“嶺南開發第一人——趙佗與南越國文物展”再現趙佗建立南越國的輝煌曆史篇章,讓觀衆領略其促進國家大一統程序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
展覽将持續至202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