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英國的父母正在進行财富大轉移,把數以千億計的英鎊轉到子女的賬上,英國進入一個遺産繼承的“黃金時代”。遺産繼承直接影響了英國年輕人的幸福感和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同一代人之間造成了沖突,加劇了社會分化。

活着的遺産

英國的名人如果沒有上過小報,就不能算真正的名人。這麼看來,電視節目主持人安妮·羅賓遜(Anne Robinson)是不折不扣的名人,因為她的家務事最近上了各家小報。她把她的5000萬英鎊個人資産作為遺産,提前給了43歲的女兒和兩個十幾歲的外孫。

羅賓遜還健在,今年9月即将滿80歲。正和卡米拉王後的前夫帕克·鮑爾斯談戀愛的羅賓遜,是媒體業的傳奇人物。1982年,她在《鏡報》任高層,出席白金漢宮的宴會時,她敏銳地發現戴安娜王妃遲到了,于是帶領編輯記者挖出戴安娜患上飲食失調症的新聞,策劃了一系列報道,引起轟動,但白金漢宮對此的批評也讓她丢了工作。她轉向電視領域發展,主持、制作了一系列熱門節目,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知識競賽類節目《最薄弱的環節》。羅賓遜靠着犀利的話語和銳利的眼神,跻身英國電視業中收入最高的人群。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繼承之戰》劇照

把自己辛苦打拼一輩子掙下的家産留給兒孫後代,是人之常情。政治家、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總裁大衛·威利茨(David Willetts)稱遺産是人們希望為子女提供保障的“高尚本能”。英國現行的遺産稅法很複雜,但大多數人都清楚兩點:一、如果個人遺産的總價值不超過32.5萬英鎊,則免稅;超過免稅額度部分的遺産稅率為40%。二、在世的時候便将财物贈予兒女,若父母在7年後去世,贈予不征稅;若7年内去世,則根據“7年遞減規則”,按贈予發生的時間長短采取不同的稅率,比如贈予發生在去世前3年的按40%征稅,發生在6~7年内的按8%征稅。第二種情況下的贈予被稱為“活着的遺産”。

如此算來,羅賓遜如果把家産留在遺囑中,她的女兒、外孫将會被稅務官拿走近2000萬英鎊。舐犢之情人皆有之,何況羅賓遜自己也是“活着的遺産”的受益者。1967年,她進入《每日郵報》實習,成為該報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實習生,她媽媽是位成功的商人,送她一輛MG跑車作為獎勵。某天一位律師朋友着急去趕火車,卻叫不到計程車,她便讓律師搭了自己的跑車。路上這位律師告訴她,披頭士樂隊的經理人布萊恩·愛潑斯坦突然去世,他要趕去處理相關的法律事務。羅賓遜抓住了這個獨家新聞,也是以獲得報社的永久職位。

是以,羅賓遜說,與其她死後錢落到稅務官手裡,不如生前把财産給女兒和外孫,“讓他們現在就好好享受”。英國前财政大臣,曆史學家和作家羅伊·詹金斯(Roy Jenkins,1920~2003)曾将遺産稅描述為一種“自願稅”,意思是隻有那些對繼承人不信任超過對稅務局反感的人才會繳這種稅。羅賓遜顯然堅信女兒人性本善,并相信自己至少能活到87歲。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繼承之戰》劇照

羅賓遜這樣的父母在英國不算少數,他們正在進行财富大轉移。所謂“财富大轉移”,指的是嬰兒潮一代(出生于1946~1964年的人)開始把他們積累的萬億财富傳給子女和孫輩。英國在1947年迎來嬰兒潮的第一個高峰,當年出生了100萬嬰兒,進入21世紀,他們開始變老,最早出生的嬰兒今年77歲,即便是最年輕的嬰兒潮一代今年也進入60歲。這代人的衰老、逝去讓英國進入了一個遺産繼承的“黃金時代”。

據英國遺産管理服務商“國王法庭信托”(Kings Court Trust)的分析報告,到2025年,累計将有1000億英鎊的财富,以信托、購房、傳統形式的遺産和“活着的遺産”等方式轉移給子女。這個數字超過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年度預算的一半。

嬰兒潮一代希望用遺産彌補愧疚

老年人比年輕人資産更雄厚是一個曆史規律,但嬰兒潮一代的富有程度在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他們趕上了曆史上最好的一個時代。戰後的30年,英國的勞動人口多過領養老金的人,充分就業讓大家兜裡都有了錢,社會也積蓄了大量财富。嬰兒潮一代最大的運氣是,在他們進入中年後的1980年~2020年間,英國房價增長了3倍,哪怕買的是福利性質的公營房屋(council house),在倫敦的某些地區如今也可能價值7位數。去年,房地産服務商第一太平戴維斯公布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英國人擁有2.58萬億英鎊的房産,而抵押貸款債務僅為1470億英鎊。很多老人手頭的現金并不多,但領取養老金的家庭中有1/4紙面财富超過100萬英鎊。房産是他們最大的資産。

進入21世紀,“嬰兒潮一代”卻逐漸成為貪婪和自私的代稱,帶上了負面意義。這時,嬰兒潮一代進入50多歲的年齡段,已經還清了房貸、車貸,兒女也長大離開了家。成為空巢老人的他們流行奉行享樂主義,換跑車、買海外度假房、環球旅遊,誓把養育兒女時錯過的快樂追回來。21世紀初,資訊服務公司Datamonitor的一份報告為這些老人冠名“滑雪族”(ski set),總結道,滑雪族毫不掩飾地打算花掉留給孩子們的遺産,“盡可能享受當下的時光”。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白蓮花度假村》劇照

英國約瑟夫·朗特裡基金會(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在2005年做了一項關于遺産态度的調查,發現2/3的潛在富裕人士沒有做遺産安排,相應地,超過一半的成年人也不指望得到任何财物。那是比爾·蓋茨宣布不會把财富留給子女的時代,英國烹饪暢銷書作家奈吉拉·勞森說,“不用工作就得到金錢,這會毀掉一個人”,不靠個人努力取得成就,就不能了解金錢和勞動的價值。這種觀點至今仍得到擁護。去年6月,倫敦國王學院做了一項調查,被調查者中,超過一半的嬰兒潮一代認為年輕人之是以買不起房是因為在Netflix和度假上花了太多錢,千禧一代生活得太輕松了,他們應該戒掉奢侈消費,而不是依賴父母。

老一輩的做法激起了批評的聲音:嬰兒潮一代人理所當然地享受着時代賦予的紅利,卻拒絕将利益讓給飽受經濟危機之苦的下一代。批評聲浪中,調子最高的正是保守黨政府前大學和科學事務部長大衛·威利茨。2010年,還在任上的威利茨出版了《困頓:嬰兒潮一代如何剝奪他們孩子的未來,以及他們為什麼應該還回去》(The Pinch: How the Baby Boomers Stole Their Children's Future–and Why They Should Give it Back)一書,引發了激烈的讨論,影響延續至今。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2024年2月,英國養老金和終身儲蓄協會在愛丁堡召開會議,氣候變化活動組織的成員在會場外舉行抗議活動,批評協會将養老金用于投資化石燃料

威利茨出生于1956年,屬于嬰兒潮一代的一員,但他認為,嬰兒潮一代享受到了戰後經濟富裕和青年文化崇拜的好處,從國家福利制度中獲得的遠超出他們為之所付出的。相反,他們是“自私的巨人”,囤積權力和财富,在文化上占據霸權地位,通過文化、人口和政治優勢“偷走了孩子的未來”。盡管能領到的國家養老金不高(全額一周203英鎊),但他們推高房價以從中獲利——這一代人擁有英國3/4的房地産财富,享受着富足的晚年生活。總之,“嬰兒潮一代在保護後代利益方面犯下了巨大的過失”。威利茨寫道。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讓人們産生了一種錯覺,以為一代會比一代生活得更好,擁有的物質更充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英國經濟陷入衰退,通貨膨脹打亂了父母們的退休計劃,他們對子女和自身的前景不太有信心了,既擔心冬天的供暖費,也擔憂人到中年的子女還住着租來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他們看到當下的房地産市場已完全不同于自己成家立業時的形勢。住房開銷在60年代占收入的8%,千禧一代(出生于1980~1994年)則要花掉淨收入的1/4;買房首付,嬰兒潮一代在80年代僅需3年就能攢夠,千禧一代平均需要19年;千禧一代有1/3将終生租房,隻有1/3有房産,而嬰兒潮一代在同年齡段有房産的比例接近2/3;由千禧一代和Z世代組成的35歲以下的人,擁有3060億英鎊的房産,貸款債務卻為3170億英鎊。是以千禧一代也被稱為“史上最貧窮的一代”。

或許是為了糾正錯誤,嬰兒潮一代希望用遺産來彌補過失,“财富大轉移”就是他們決策的産物。前首相戴維·卡梅倫競選時承諾:“你工作賺到的房子、你的儲蓄,屬于你和家人。我們會幫你傳遞下去。”他赢了。特蕾莎·梅在2017年大選中呼籲領養老金的家庭賣掉住宅來補貼護理費用,為此她差點輸掉大選。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東京家族》劇照

更何況,把錢贈予他人的同時,錢也賦予了你選擇權,這是老去之人生活中最後的樂趣。

由遺産統治的社會

嬰兒潮一代的遺産讓人類社會的财富做了一次大規模的再配置設定,千禧一代是以從史上最貧窮的一代搖身變為史上最富有的一代。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瑞士銀行釋出了一份報告:全球範圍内,2023年通過繼承遺産成為億萬富翁的人數,首次超過了通過創業成為億萬富翁的人數,“在創造新興億萬富翁的過程中,遺産繼承顯然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中産階級當然不會幻想繼承一筆遺産就登上富豪榜,他們隻是務實地計算,不管是遺囑裡的遺産,還是“活着的遺産”,都成為子女重要的财務支援。嬰兒潮一代父母是以得了一個雅号,“爸媽銀行”(Bank of Mum and Dad,BOMAD)。

“爸媽銀行”幫兒女們全款買房或交首付,為他們支付生活費用,提供關鍵的實習機會,還學生貸款,甚至資助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女兒做試管嬰兒。還有的祖父母花錢送孫子孫女上私立學校。有500年悠久曆史的私立博爾頓學校(Bolton School)在官網上推心置腹地建議:“作為祖父母,您是否考慮過投資孫輩的教育,而不是支付40%的遺産稅?這既能留下一筆有價值的遺産,又避免了把畢生收入交給稅務官。”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唐頓花園》劇照

英國教育慈善機構薩頓信托基金(Sutton Trust)有個著名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與勤奮工作和優異成績相比,一個人的背景對人生成功的影響更大。調查顯示,英國私立學校的在校生約有61.5萬,占學齡人口的7%;精英行業的從業者,一般為記者編輯、議員、律師、銀行家,人數也占英國人口的7%。這些精英行業的每一個關鍵職業都被私立學校畢業生所主導,65%的進階法官、57%的上議院議員、61%的醫生、52%的外交官有私立學校的教育背景,100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從業者中來自私校的也多達43%,接近一半,占比遠遠大于7%。

私立學校的學費,以博爾頓學校中學部為例,每年1.5萬英鎊,此外還有洗衣、支付小費、往返家中和學校、參加體育比賽和演出、購買運動器械和樂器、遊學旅行、向慈善機構捐款等不菲開支。祖父母為孫子孫女出這筆錢,也是家族裡的财富轉移。是以,奈及利亞移民的後代,暢銷書作家奧特哈·烏瓦格巴(Otegha Uwagba)在她的自傳《我們需要談談錢》中寫到,她因為拿到全額獎學金有機會上了私立中學和牛津大學,進入到另一個社交圈,發現一些同齡人的教育費用是由祖父母資助的,心生感慨:“你的生活軌迹不僅由你父母的錢決定,還由你祖父母的錢決定——我和這些人怎麼競争呢?”

“财富大轉移”加劇了烏瓦格巴感受到的不平等,造成了一代人内部的階級分化和撕裂。“繼承”的鐵律壓倒了人們為社會流動性所做的諸多努力,或許世界将成為由遺産統治的社會。

你有父母的遺産可以繼承嗎?

《小偷家族》劇照

如“國王法庭信托”的分析報告所說,知道自己有遺産可以繼承的人和那些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得不到代際贈予的人之間,存在着“深刻且日益加深的鴻溝”。《紐約》雜志2021年在談到遺産繼承時認為,嬰兒潮一代和千禧一代之間的所謂代際沖突引發了财富大轉移,但可能很快就會轉變為有錢和沒錢的年輕人之間的沖突,并提出一個戲劇化的問題:“财富大轉移會引發千禧一代的内戰嗎?”

“繼承”是一個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觀念,它最基本的功能是維護現狀,将财富和權力鞏固在同一個緊密的圈子内。兩位經濟學家,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格雷戈裡·克拉克(Gregory Clark)和倫敦政經學院的尼爾·康明斯博士(Neil Cummins)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追蹤634個稀有姓氏,研究這些家族從維多利亞時期到2012年的财富傳承,發現富人的子孫在五代之後依然比今天的普通人有錢得多,富有家族裡的财富傳遞既持久又穩定。

在發達國家中,英國父母的收入與子女收入之間的相關性是最高的。在父母遺産的支援下,越早還清學生貸款,就可以更早開始攢買房子的首付;越早買房,原本用來租房的錢就能更早開始積累成可以傳承給子女的财産。而一個人在年輕時獲得的财富具有強大的倍增效應,财富會滋生更多财富,甚至使得他們的壽命高過平均值。孩子們今天從事的職業是他們的曾曾曾祖父做過的,他們的未來是父母購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