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無一年不戰,無一月不戰。
以哈戰争硝煙剛散,以色列就兵鋒直指北方的威脅黎巴嫩真主黨。
以色列動兵的導火線是:
2024年7月27日,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上的一個足球場遭遇火箭彈襲擊,導緻12名兒童和青少年死亡,44人受傷。
這是以哈沖突以來,以色列控制區傷亡最大的一次襲擊。
以色列指控黎巴嫩真主黨發動了這次襲擊,并誓言報複,而真主黨方面則矢口否認。
攻擊平民本不是光榮的事情,而且有哈馬斯攻擊以色列音樂節而被以色列犁庭掃穴在前,真主黨當然不敢接鍋。
但以色列不管真主黨認不認,在7月30日發動了對貝魯特的定點空襲。
擊斃了真主黨二号人物福阿德 ·舒克。
以軍認為舒克指揮策劃了7月27日對以色列占領下的叙利亞戈蘭高地城鎮的火箭彈襲擊。
另外舒克被認為在1983年10月23日策劃了貝魯特機場恐怖襲擊事件,導緻307人死亡,其中有220名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
真主黨上司人納斯魯拉随後發聲:以色列對黎巴嫩首都的任何襲擊都将引發真主黨對特拉維夫的襲擊。
這一警告火上添油,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系。
一,以色列極有可能對黎巴嫩真主黨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
原因如下:
1,曆史因素: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一直奉行"有仇必報"、"讓敵方上司先走"和"雖遠必誅"三大戰略。
這種強硬的軍事立場使得以色列在面對威脅時往往傾向于采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
而且到目前為止,以色列越戰越強,已經牢牢地在中東站穩了腳,并且逐漸由守轉為攻,在中東呈進攻态勢。
2,地緣政治考量。
當下在中東以色列最大的敵人是伊朗打造的抵抗之弧。
最直接的威脅是南邊的加沙和北面的黎巴嫩真主黨。
哈馬斯已經被以色列打殘,已經沒有能力對以色列形成有體系的進攻。
而黎巴嫩真主黨,位于黎巴嫩南部,有地盤,有人口,而且有運輸通道得到伊朗等國源源不斷的援助。
武裝力量強大,号稱“世界上最有戰力的遊擊隊”。
對以色列的威脅比哈馬斯大得多,一直是以色列最主要的安全威脅之一。
削弱或消除真主黨的軍事能力,不僅能提高以色列的國家安全,還能打擊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3,以色列已經做好軍事準備。
以色列在加沙戰鬥了将近一年,完成了軍事動員,而且在加沙地帶的作戰經驗完全可以用在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上。
以色列認為,以久戰之兵,攻擊尚未完全整合好的黎巴嫩真主黨,能夠獲得更大的戰略優勢。
4,國際局勢有利于以色列。
俄羅斯深陷俄烏戰争的泥潭,無力對戰略盟友伊朗進行支援,反而要向伊朗求助。
以色列發動攻擊,首先可以繼續拉住美國,獲得援助。
其次,當下是伊朗抵抗之弧最弱的時刻。
第三,俄烏戰争可以分擔國際壓力。
5,國内政治壓力。
以色列政府面臨着來自國内的巨大壓力,要求對襲擊以色列平民的行為作出強有力的回應。
特别是在經曆了哈馬斯襲擊的創傷之後,以色列群眾對安全問題更加敏感。
二,以色列對真主黨打擊的軍事行動規模和形式。
若以色列對真主黨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其戰術行動可能包括:
1,大規模空襲:針對真主黨的軍事設施、指揮中心和火箭發射點進行密集轟炸。
2,地面入侵:派遣地面部隊進入黎巴嫩南部,摧毀真主黨的地下隧道網絡和軍事基礎設施。
3,特種行動::針對真主黨高層上司人的定點清除行動。
4,封鎖:切斷真主黨的補給線,尤其是海上補給線。
三,以色列進攻真主黨造成的影響及可能的風險。
1,大規模軍事行動可能引發整個中東地區的動蕩,甚至導緻更廣泛的沖突。
世界大國,地區強國,都在中東有着自己的利益和戰略,牽一發而動全身。
最近土耳其埃爾多安多次高調宣稱“土軍要進入以色列”
2,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導緻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以色列若再次大舉進攻黎巴嫩真主黨,必将承受更大的壓力。
3,戰争将對以色列和黎巴嫩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并影響整個地區的經濟穩定。
4,大規模戰争可能導緻嚴重的平民傷亡和難民危機,而黎巴黎難民極有可能對歐洲形成沖擊,叙利亞難民和烏克蘭難民已經讓歐洲很難過,再加上黎巴嫩難民,歐洲難以承受。
5,若戰争打成相持,或沒有大規模削弱真主黨,會發生反彈效應,有可能增加中東反以國家的信心。
總之,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确實存在,但這樣的決定将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
以色列政府需要權衡軍事行動的潛在收益與可能帶來的地區不穩定和國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