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後要多回‘娘家’啊!”樂從沙邊村民揮淚送别陳靜燃醫生

視訊加載中...

“大家聽說陳醫生要走了,很舍不得,都自發來送她。”沙邊社群衛生服務站護士長吳秀途說。

近日,順德區樂從鎮沙邊村為陳靜燃舉行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歡送會。歡送會上,沙邊村黨委副書記鄧燕芬代表村委向陳靜燃贈送紀念品,感謝她為沙邊健康事業的辛勤付出,沙邊村民、志願者、患者家屬與陳靜燃合影留念并送上鮮花,依依作别。

“今後要多回‘娘家’啊!”樂從沙邊村民揮淚送别陳靜燃醫生

近日,沙邊村為陳靜燃舉行歡送會。

群衆揮淚送别

“認真、負責”“群衆關系特别好”,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對陳靜燃最多的評價。

陳靜燃是沙邊社群衛生服務站的一名中醫師,同時也在沙邊村健康管理服務中心進行康複指導。歡送會當天,得知陳靜燃因工作調動即将離開沙邊,不少鄉親自發來到現場,他們和陳靜燃緊緊相擁,并囑托她“今後要多回‘娘家’。”

“感謝陳醫生、感謝沙邊村的康複室,如果不是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援,我兒子可能熬不到今天。”一名患者家屬送來錦旗,她緊緊擁抱着陳靜燃,眼淚不由流了下來。

原來,該患者因腦血管血栓術後及腦出血後遺症,右側肢體不能自主活動,活動受限。經過陳靜燃的專業指導、患者與家屬的努力堅持,目前,患者能夠自主活動,一些症狀得到了改善。

“感恩遇到這麼好的醫生,她很細心、很負責。”這名患者家屬說。

“今後要多回‘娘家’啊!”樂從沙邊村民揮淚送别陳靜燃醫生

大家前來送别陳靜燃。

遠離城市中心,在廣袤的鄉村土地上,是基層醫生連接配接起一個又一個群衆。在沙邊,群衆的信任和尊重,是以陳靜燃為代表的社群衛生服務站醫護人員實作人生價值的方向和目标。

“她是一個很有禮貌、态度溫和的醫生,能和群衆打成一片,群衆關系特别好。”分别之際,沙邊村黨委副書記鄧燕芬這樣評價陳靜燃。

“把患者當朋友、家人看待,太難得了!”在沙邊社群衛生服務站站長容文尚的眼裡,陳靜燃醫德高尚、愛崗敬業、仁醫仁術,深受群衆愛護。容文尚告訴記者,陳靜燃做到了深愛群衆,用心服務好每一名群衆,“她在佛山最基層的地方,讓群衆享受到跟城區中心醫院一樣專業的中醫治療。”容文尚說。

“今後要多回‘娘家’啊!”樂從沙邊村民揮淚送别陳靜燃醫生

陳靜燃、吳秀途(左一)、容文尚(右一)和患者合影。

沙邊來了名新醫生

7月30日下午,位于沙邊文體大觀園的健康管理中心康複理療室照常對群衆開放,陳靜燃在這裡站好最後一班崗,為群衆提供幫助,替大家答疑解惑。

“沙邊來了名新醫生”“沙邊村有中醫康複治療了”,2022年,帶着群衆對中醫康複醫療的渴求,陳靜燃入職社群衛生服務站。

今年初,沙邊村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開設的康複理療室,惠及了不少村民群衆。曾有患者因腦卒中,導緻肢體乏力,行動困難需借助外力。在康複理療室參與康複理療項目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無需借助外力行走上下樓梯、穿衣飲食。

在這其中,陳靜燃為患者制定康複理療方案,協助與指導患者進行器械的操作使用。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陳靜燃與患者成為好朋友,與社群志願者、社工成為好同僚,彼此結下深厚的情感。

“她對病人很認真、很負責,經常加班加點,毫無怨言。”談及陳靜燃,吳秀途對這個年輕的姑娘由衷敬佩。

吳秀途回憶,有一天下班時,沙邊上空天色大變,大雨欲來。當大家都匆匆往家趕時,吳秀途遠遠看到康複理療室裡的燈還亮着,她疑惑:這個時候為什麼還沒關燈?吳秀途走進一看,陳靜燃正在耐心指導患者做康複訓練。

“今後要多回‘娘家’啊!”樂從沙邊村民揮淚送别陳靜燃醫生

陳靜燃在為患者治療。

對患者用心,對醫術上心,時間更替,陳靜燃始終如一。在遇到困難時,陳靜燃總會第一時間請教師父或查閱相關資料,“在我們衛生服務站,她的口碑很好,她總會想很多辦法去幫助患者。”吳秀途說。

和陳靜燃同僚過的康複理療室志願者李劍芬回憶,“她是一名品德高尚的醫生,全心全意對待每一名患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也會耐心教導我們醫學知識。”

正是這樣細緻入微的關心,陳靜燃每次出診,都成了患者們暖心的時刻。

去年,衛生站門診來了名年輕女子,“我脖子不能動了,好痛啊!”經過體格檢查,陳靜燃發現患者頸部左側斜方肌、胸鎖乳突肌、頭夾肌一帶(足少陽膽經)十分僵硬,甚至出現繩索樣結節。

了解到女子有尖銳物體恐懼症,對針灸療法比較抗拒,陳靜燃一邊下“急性落枕”的診斷,一邊安慰道,“放心吧,中醫理療方式博大精深,這個火罐雖小,但作用明顯,要不要試試?”

女子半信半疑把頭靠在椅背上,陳靜燃先用一個小号玻璃罐用“閃罐”法作用在肩井、天髎、肩髎穴位上,使皮膚潮紅,随後滴上潤滑油,塗抹皮膚均勻,再用“走罐”法沿“膽經”走向遊走風池至肩井穴,使其皮膚出痧,最後在肌肉結節點進行“搖罐”法直擊痛點。

15分鐘後起罐,陳靜燃示意女子搖搖頭,這時脖子終于擺正,痛感幾乎消失,女子直呼“神奇”,滿意返家。

“今後要多回‘娘家’啊!”樂從沙邊村民揮淚送别陳靜燃醫生

陳靜燃在為患者治療。

生命希望的田野

對于陳靜燃而言,基層醫生到底對一個村莊意味着什麼?這也是陳靜燃一直在思索的問題。陳靜燃講了這麼一句話,那也是這份工作真正擊中她的時刻。

在沙邊,面對着群衆對中醫康複需求的呼喚,陳靜燃腦海裡一直回響着容文尚的工作叮囑——要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關懷他們。“作為醫生看的不止是病,更要把健康知識傳遞給群衆。”陳靜燃說。

有時候,患者的陳舊觀念也會耽誤病情。

去年,衛生站來了一名患者張阿姨,這是陳靜燃接觸的首位肩周炎患者。在進行了第二次針灸後,張阿姨仍覺得不太理想。

陳靜燃細問:阿姨你做完治療,在家裡有沒有鍛煉下肩關節?做一些手指爬牆訓練?

張阿姨皺着眉頭:我怕痛,平日裡很少活動關節。

陳靜燃抓住關鍵點:你聽過“3分靠醫生,7分靠自己”這句話嗎?肩周炎康複訓練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痛,來,你可以跟着我學習如何爬牆。

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陳靜燃漸漸成為架起溝通患者的心靈之橋,她用實踐證明了醫生這個職業不是與病魔的苟且,而是生命希望的田野。

搭建心靈上的橋梁,有時勝過打針吃藥。

“作為一名醫生,能用所學知識為群衆排憂解難、傳播健康知識,是我個人價值的展現。”陳靜燃說。

文、視訊/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吳海泉 通訊員何偉健

圖/通訊員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