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盡管手機市場距離其巅峰時期仍存顯著差距,但市場回暖的趨勢已愈發明顯。
據中國信通院最新釋出的統計資料,今年上半年,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1.47億部,同比增長13.2%。其中,5G手機1.24億部,同比增長21.5%;國産品牌手機出貨量1.24億部,同比增長17.6%;智能手機出貨量1.39億部,同比增長11.6%。
回顧上半年手機行業的發展軌迹,折疊屏與AI成為兩大鮮明趨勢。随着新品不斷湧入市場及價格逐漸下探,折疊屏手機從嘗鮮走向常用,但談及全面替代直闆手機或尚需時日。相比之下,業内寄希望于AI來引爆新一輪的換機潮。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内外智能手機領域戰火再次燃起,紛紛将AI大模型技術引入手機之中。今年上半年,市場上頻現“開啟移動AI新時代”“All in AI”“正式進入AI手機時代”等聲音,AI即将颠覆手機行業的觀點已逐漸成為業内共識。
國際資料分析機構Canalys在近期釋出的《AI手機的現在與未來》報告中指出,AI手機正引領移動通信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據該機構預測,到2024年,生成式AI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将達到16%,而到2028年,這一比例将上升至54%。2023年至2028年,AI手機市場的出貨量預計将達到63%的複合年增長率。
無論是作為初步探索還是正式進軍市場,衆多手機廠商自2023年起已紛紛踏入AI賽道,并相繼公布其AI戰略,意圖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領域内開辟出屬于自己的新天地。然而,市場的真實回報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AI手機市場尚處于萌芽階段。相較深藏于晶片之中、難以直覺感覺的AI技術,他們或許更看重手機的直接使用體驗、品牌忠誠度抑或誘人的産品價格。
“在短期内,AI仍難以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主要驅動力。”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品牌、性能、外觀、影像、續航及價格等因素仍占據主導地位,AI技術目前更多扮演的是錦上添花的角色。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消費者對AI技術的感覺尚淺,且目前的AI功能尚未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缺乏明确且迫切的使用場景。
各方下場混鬥
向目前的幾大主流智能助手提問“第一部AI手機釋出于哪一年”,騰訊元寶、豆包、訊飛星火給出的答案都是2016年,這一年榮耀推出了其标志性的第一代Magic手機。不過Kimi基于網頁搜尋給出的答案是2024年,年初OPPO和魅族紛紛宣布了全新的AI戰略,三星、一加等手機廠商也陸續釋出了AI手機。
百度文心一言在“綜合分析”後給出的結論是,如果從軟體層面AI功能的實作來看,榮耀Magic可以被視為第一部AI手機,如果從硬體層面和計算能力來考量,蘋果2017年釋出的iPhone X搭載了具有人工智能計算力的A11晶片,從硬體層面實作了AI功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若定義搭載AI晶片、能運作AI應用、并具備AI功能的手機為AI手機,則此概念并非新鮮事物。2017年,手機行業已掀起過一輪AI熱潮,華為與蘋果在AI晶片領域展開激烈競争,三星、小米、vivo等廠商則積極探索AI與手機的深度融合。7年過去,生成式AI的爆火讓“AI手機元年”的口号再度響起。“紅衣教主”周鴻祎一度喊話,不轉向AI的手機廠商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去年以來,三星以S24系列迎接Galaxy AI時代的到來;OPPO則高調宣布正式邁入AI手機時代;榮耀則強調通過AI重構作業系統;蘋果亦通過釋出了“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彰顯了其在AI領域的布局。
與此同時,非一線品牌們将AI手機作為留在牌桌的籌碼。今年2月,魅族宣布全面停止傳統智能手機,并确定“All in AI”;3月,一加Ace 3V正式釋出并号稱是“年輕人的第一台AI手機”;5月,聯想旗下手機品牌摩托羅拉釋出了其首款AI手機moto X50 Ultra;7月,努比亞釋出旗艦新品,宣布首次在屏下攝像技術中引入了生成式AI融合計算。
“市場基礎方面,中國大陸是最早采用AI手機的地區,小米、vivo等廠商在2023第四季度推出了AI手機,掀起了AI手機的激烈競争及增長浪潮。”Canalys在近期釋出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是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機市場中AI興趣傾向最強的市場。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依靠作為本土廠商的先發主場及市場高端化結構,AI手機出貨量達1190萬部,占據全球AI手機出貨的25%,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AI手機市場。
尚處嘗試階段
“能夠運作端側AI的智能手機已經存在了近十年。然而最近AI手機一詞開始出現,用來描述一些具有端側GenAI功能的最新旗艦裝置,這些裝置在業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興趣。”2024年2月,咨詢機構IDC在一份報告中對“如何定義AI手機”時,将AI手機劃分為硬體賦能AI手機以及新一代AI手機。其中,新一代AI手機要能夠更快、更高效地運作端側GenAI(生成式AI)模型的SoC(手機系統級晶片),并且使用int-8資料類型的NPU性能至少為30TOPS。
目前國産手機制造商在AI大模型架構的部署上,展現出了兩種鮮明的主流政策。一種是聚焦于端側優化的AI大模型布局,旨在提升裝置本地的智能處理能力;另一路徑則是雲端協同的部署方案,通過雲端與終端的緊密協作,實作強大且靈活的智能服務。
盡管業界對AI手機寄予厚望,市場的态度卻顯得頗為審慎。7月底,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個手機銷售門店,三星門店有關最新釋出的Galaxy Z Fold6、Galaxy Z Flip6折疊屏智能手機的宣傳物料随處可見,并标有“Galaxy AI”字樣,從業人員重點向記者介紹了即圈即搜、實時翻譯、生成式編輯等功能,“你想搜尋照片中的某個小物件,可以圈出來自動搜尋”。
在榮耀品牌門店内,記者注意到,該品牌于七月中旬最新釋出的折疊屏手機Magic V3與Magic Vs3,以及平闆MagicPad2和輕薄本MagicBook Art 14這四款AI終端旗艦産品,均被擺放在顯眼位置,其“更輕更薄更AI”等宣傳智語也清晰可見。
榮耀門店 (馬雲飛/攝)
在OPPO門店,AI手機Find X7及Reno12系列也被擺放在進門後的顯著區域,并明确标注為“AI手機”。以Find X7為例,從業人員詳細介紹了該手機所具備的AI通話摘要、小布助手、AIGC消除、閃速摳圖等先進AI功能,并現場示範了小布助手的操作過程,銷售人員還現場拍攝了照片展示相關功能。
OPPO店内從業人員展示AI操作界面 (馬雲飛/攝)
相比之下,小米門店在AI技術宣傳方面顯得較為低調。在門店内,記者并未發現明顯的AI相關辨別,店内從業人員在介紹産品時,更多地聚焦晶片算力等硬體性能,“像搭載高通骁龍8,或是聯發科天玑9300晶片的(手機),都可以帶一個完整的大模型驅動”。
小米門店從業人員介紹用AI寫代碼 (馬雲飛/攝)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入的市場調研中,多位一線銷售人員均向記者坦言,目前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他們的關注點仍主要集中在螢幕品質、晶片性能、攝像效果以及續航能力等傳統核心要素上,而對于AI手機或手機内置的AI功能,消費者們主動提及的次數相對較低。即便銷售人員主動向顧客介紹這些前沿的AI功能,試圖展現其帶來的便利與革新,但顧客的回報往往顯得較為平靜,缺乏即時的興趣與共鳴。
“目前,買手機的顧客還是較少主動提到AI手機,應該說它(AI手機)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知還沒有那麼普及,大部分消費者都沒太在意AI功能,但我們會主動給顧客介紹。”一位店員如是向記者表示。而在該品牌手機店裡,記者留意到,當銷售人員向一位顧客推薦AI手機時,得到的回應則是:“這看起來挺新鮮的,但對我來說不是必需品,這些功能我用得不多,我還是想換個續航時間長的手機。”
值得一提的是,據記者現場觀察,在AI手機的知識掌握方面,不同門店的銷售人員之間也存在着明顯的差異。有些銷售人員對于AI手機的功能、特性和操作了如指掌,能夠遊刃有餘地為消費者提供詳盡的講解和示範。然而,也有部分銷售人員對于AI手機的了解似乎并不深入,他們在介紹産品時顯得有些生疏,甚至出現語塞。當記者問及某品牌手機門店的銷售人員,目前其主推的AI手機的應用場景,除了文檔總結、圖檔處理、資訊檢索等功能外,能不能示範一下更為颠覆的應用時,得到的回應則是,“手機系統尚未更新,目前還無法示範。”
價格戰已打響
盡管手機市場複蘇信号明确,但手機廠商們依然嚴峻考驗。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拉長到曆史最高的51個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330萬台,同比增長僅為1%,結束了連續11個季度的下滑趨勢,但這一增長部分主要得益于2023年第一季度的低基數效應等影響。
對于下半年的手機行業走勢,郭天翔向記者透露,根據2024年第一季度版本的預測資料,在中國市場下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将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增長率僅為0.1%。
在Canalys的一份5月消費者調研中,AI對于吸引流動使用者的潛力排在“硬體規格更好”“物有所值”“配套智能裝置的代金券”之後。
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飙在采訪中進一步表示,“生成式AI将推動手機市場需求複蘇,這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智能手機市場成熟而内卷,各大手機廠商都在想方設法搶奪更多的市場佔有率,AI的确是非常好的營銷點,經過這半年的發展,AI手機發展可謂突飛猛進,但就目前來看,并不能成為消費者換機的主要動力。”他強調,盡管手機制造商們緊抓AI技術帶來的機遇,通過創新手段努力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現階段的AI手機大多仍停留在概念炒作與營銷包裝的層面,尚未能真正實作對傳統智能手機使用體驗的根本性變革。
7月上旬,OPPO AI中心智能助理産品負責人龐佳甯曾向記者闡述道,随着AI時代的加速到來,社會各界對AI技術的認知與重視程度均顯著提升。無疑,AI大模型為手機制造廠商開辟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各大手機廠商均聚焦于如何開發更加實用、便捷的功能與服務,盡管它們在戰略方向上趨同,但在具體執行中各有側重。不過,龐佳甯也指出,目前AI手機市場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手機上的AI功能仍處于探索與嘗試階段。
在消費者心目中,理想的AI手機類似鋼鐵俠的超級管家“賈維斯”,然而,翻看這些“AI手機”的釋出會,通話摘要、文字創作、圖檔消除、圖檔拓展……手機廠商們宣傳的重點依然離不開文字、圖檔、語言等的AI處理能力與技術。
AI手機的完全體不知何時可以實作,但AI手機的價格戰卻已經打響。記者近日走訪線下看到,規格為12GB+256GB版本的三星Galaxy S24限時降價900元,廠商建議零售價由5999元降至5099元;在剛剛過去的7月,華為Pura 70系列也推出夏日限時優惠,最高降價1000元。
三星Galaxy S24系列降價資訊 (馬雲飛/攝)
傳統營運商也紛紛下場,直接将AI手機“卷”入千元時代。7月16日,魅族宣布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出魅藍20AI手機,号稱是魅族“首款千元價位AI手機”,記者在魅族商城看到,該款手機标價1399元起,顯示“即将發售”。7月18日,中國電信推出了旗下首款AI手機麥芒30 5G,首次搭載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星辰大模型,8GB+256GB版本為1999元、12GB+256GB版本為2199元。
不難看出,為了快速搶灘市場,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自稱“AI手機”,但對消費者來說,比手機名稱更重要的是,什麼才是真正“懂你的手機”,以及它何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