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上午,筆者赴三教再傳大宗師陳聚華故裡,意外接觸到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歲,1759年)《颍川堂陳氏族譜》,彌足珍貴。該譜有一篇陳士元撰寫的後序,序末落款時間為“時乾隆歲在己卯春正月”,因而可以斷言此譜編竣時間大概就是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歲,1759年),距今恰好265周年矣。
附:陳士元《颍川堂陳氏族譜後序》
夫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然史乃以記宗社之盛衰,載時事之得失,曆帝王皆然,而譜實以稽祖宗之源流,詳孫子之派系者也。亘古今亦無異。……
國朝之初,時遭耿變寇盜充迹,附海難居,而族人悉皆奉命遷徙,故人分翼轸,地蔔參商,而譜牒遂失次矣。克幸海夷掃盡,四亦昇平,族之人始回故裡,而我高叔祖其周公始考水木之本源,序祖宗之從出,略成譜牒。幸賴曾叔祖應科承父遺稿,收補破壞,參互考訂,究祖德行于厥初,贍小善者悉以錄傳世系于其後,無一事焉而敢忽。使我子孫得感木本水源,因懷春霜秋露,皆賴應科公之訓誨懃懃也。其家譜之修,豈曰小補雲哉?
士元不肖,愧不能承敬述其意及其周公之所傳者,為家譜後序,鹹我子姓當念祖德之宏深,思紹箕之匪懈,各家謹身慎行,無忝爾修,則子孫衆多,萬世不替矣。是所厚望于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