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6:1,馮德萊恩涉華計劃遭重創,歐盟27國僅立陶宛“完全支援”

“關注”我,更多精彩搶先看

歐洲聯盟的政壇近來可謂是風雲突變,熱鬧非凡。就在不久前,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女士憑借401張支援票,成功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這個消息一出,歐洲政壇頓時沸騰了。大家都在猜測,這位"鐵娘子"接下來會有什麼大動作。

天不遂人願。馮德萊恩上任後推出的一系列對華政策,特别是那個聽起來就讓人頭大的"對華投資審查計劃",在歐洲内部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不,德國工業聯合會、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歐洲分支機構,還有歐洲規模最大的企業遊說團體"歐洲企業組織協會",都紛紛跳出來表示反對。

這些商業巨頭們的理由也很簡單:這種限制措施不僅不能確定經濟安全,反而會嚴重影響企業決策和投資流動,削弱歐洲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力。說白了,就是"别搗亂,讓我們好好賺錢"。

更有意思的是,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隻有與中國經濟聯系相對較少的立陶宛表示"完全支援"。這就好比一個班級裡,隻有學習成績最差的同學支援提高及格線,其他同學都在搖頭。像德國、瑞典和荷蘭等經濟強國,對這個計劃都持懷疑态度。

正當馮德萊恩的計劃陷入困境之際,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突然出現在了北京。沒錯,就是曾經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她成為了第一個在歐盟選舉之後訪華的國家上司人,這個時機選得,啧啧,妙啊!

梅洛尼此行可不是來遊山玩水的。她不僅與中方高層會晤,還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的行動計劃。這位女總理特别強調,和中國的協定中包括"落實過去的協定",還要和中國探尋新的合作方式,涉及工業、教育和環保等多個領域。聽起來,這不就是"一帶一路"換了個馬甲嗎?

有分析認為,這份三年合作計劃,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這麼一來,意大利既能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系,又能避免被貼上"親中"的标簽。不得不說,這招玩得真是高啊!

梅洛尼此舉無疑給歐盟其他國家傳遞了一個重要信号: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抓住每一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機會,才是明智之舉。畢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其經濟增長表現亮眼,吸引着衆多歐盟企業削尖腦袋想要進入。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近年來,歐洲很多國家的政客們在公開場合總是對中國采取強硬态度,但私底下卻在積極尋求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這種"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做法,讓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語:"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26:1,馮德萊恩涉華計劃遭重創,歐盟27國僅立陶宛“完全支援”

就在歐洲各國紛紛向中國示好之際,一個更大的威脅正在大西洋彼岸悄然醞釀。美國大選戰火已經燃起,現任總統拜登宣布不再連任,而副總統哈裡斯的民意支援率卻未能有效崛起。相反,前總統特朗普的聲勢卻越來越浩大。

如果特朗普真的重返白宮,會發生什麼?歐洲人恐怕已經開始失眠了。要知道,特朗普在任期間可是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創傷"。他不僅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還對歐洲商品加征關稅。這一舉動讓歐洲經濟陷入動蕩,制造業、農業等多個領域都受到了重創。

面對這種局面,歐盟國家該如何應對?是繼續跟随美國的步伐,還是尋求新的經濟夥伴?這個問題,恐怕會讓歐洲上司人們夜不能寐。

面對這種兩難的局面,歐盟國家似乎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除了立陶宛之外,絕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沒有支援馮德萊恩的"對華投資審查計劃"。這一舉動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歐盟國家迫切需要一個穩定且龐大的經濟夥伴,來平衡可能來自美國的經濟風險。

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疑成為了歐盟的理想選擇。近年來,中歐雙邊貿易額不斷攀升,中國已經成為歐盟的重要貿易夥伴之一。根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2022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8560億歐元。這個數字背後,是無數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渴望。

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歐盟國家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歐盟内部的沖突和困境。一方面,他們需要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來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過度依賴中國會影響自身的經濟安全。這種沖突心理,在歐盟的對華政策中表現得淋漓盡緻。

就拿馮德萊恩的"對華投資審查計劃"這個計劃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歐盟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不被外國勢力控制。但是,這個計劃卻遭到了歐盟内部的強烈反對。為什麼?因為歐洲企業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想要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是不現實的,也是有害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歐盟内部争論不休的時候,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卻悄悄地通路了中國。這位曾經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女強人,此次訪華可謂是滿載而歸。她不僅與中方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的行動計劃,還強調要"落實過去的協定",探尋新的合作方式。

梅洛尼的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給其他歐盟國家上了一課。她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政治是政治,經濟是經濟。即便在政治立場上有分歧,也不應該影響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這種務實的态度,正是目前歐盟國家所需要的。

26:1,馮德萊恩涉華計劃遭重創,歐盟27國僅立陶宛“完全支援”

回顧曆史,我們不難發現,歐洲國家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由來已久。早在1975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的前身)就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此後,雙方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特别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歐經貿關系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近年來随着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對中國的崛起感到不安。他們擔心中國可能會威脅到歐洲的經濟地位和技術優勢。這種擔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盟的對華政策。

但是,現實情況是,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了政客們的想象。以德國為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的汽車、機械和化工等行業都與中國有着密切的合作。2022年,中國已經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采取限制措施,受傷的恐怕是歐洲自己。

正因如此,我們看到,除了立陶宛之外,包括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在内的絕大多數歐盟國家,都對馮德萊恩的"對華投資審查計劃"持保留态度。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在目前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維持與中國的良好經貿關系對歐洲經濟的穩定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國大選的臨近,歐洲國家面臨的不确定性進一步增加。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他可能會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對歐洲經濟造成重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更需要一個穩定且龐大的經濟夥伴來平衡風險。而中國,無疑是最佳選擇。

事實上,早在特朗普首次當選美國總統時,歐洲國家就已經意識到了過度依賴美國的風險。2017年,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曾表示:"歐洲人必須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對于歐盟與其在對華政策上舉棋不定,不如像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那樣,采取務實的态度,在保持政治獨立性的積極尋求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畢竟,在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裡,經濟合作才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最佳途徑。

讓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在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裡,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歐盟國家面臨的困境,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整個世界的困境。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又能與其他國家和平共處,實作互利共赢,這是每個國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于歐盟目前最明智的選擇莫過于保持戰略自主,在大國博弈中尋找平衡點。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貿關系,不僅有利于歐洲經濟的發展,也有助于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歐盟也應該繼續加強内部團結,提高自身的競争力,隻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所說:"政治是可能性的藝術。"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歐盟國家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氣,而不是固步自封。隻有勇于變革,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把握先機,赢得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