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共合作第一次破裂後,國民黨軍隊便在老蔣的指揮下,成為了我軍最強勁的對手。
不管是“攘外必先安内”,還是五次“圍剿”,都給我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或許在不知情的人眼中,我黨的這些損失,都是老蔣一個人造成的。
但實際上,他所作所為的背後都有一個“高人”指點。而這個人也是将我軍逼上長征之路的幕後黑手。
所幸,這位“毒諸葛”在半生算計後,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
究竟是誰在為老蔣出謀劃策?他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老蔣的謀策
1927年,就在老蔣與汪精衛鬥得不可開交時,李宗仁抓住時機,突然向老蔣發難。老蔣防不勝防,隻能無奈下野。
然而,李宗仁并未像他所期望的那樣,過上高枕無憂的生活。他沒想到,老蔣一走,不僅整個南京政府都陷入了癱瘓,而且連财政方面也出現了問題。
在老蔣舊部的逼迫下,李宗仁不得不又将老蔣請了回來。
就這樣,在下野還不到半年後,老蔣便又東山再起了。
而吃過一次教訓的老蔣也終于明白,他最大的敵人不是汪精衛的武漢政府,而是自己的内部人員。
于是他開始大力培養人才,隻為自己所用。如今整個黃埔軍校在手,嫡系部隊是有了,但是還缺少軍師。
但老蔣挑來挑去也沒選到合心意的,沒他聰明的他看不上,比他聰明的他又信不過。
就在他發愁之際,他的盟兄黃郛來雪中送炭了。
都說老蔣生性多疑,能得他信任的人少之又少。但真要仔細說起來老蔣最放心的人,那麼黃郛絕對能排第一。
老蔣稱黃郛是最有才華的佐政之才,并任命他為外交部部長。黃郛也不付所托,對老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老蔣下野,一度失意的那段時期,也是他一直在背後支援着老蔣。
而如今老蔣一直找不到合心意的謀士,于是便想讓黃郛從外交工作下退下來,一心輔佐他建設國民政府。
然而黃郛卻拒絕了。他拒絕的理由不是不想輔佐老蔣,而是他認為有一個人比他更适合。
他稱這人是滿腹經綸、出口成章的天才。他能做到的,這人也能做到,但這人能做到的,有時他卻做不到。
老蔣一聽,瞬間來了興趣,他沒想到這天下竟然還有比黃郛聰明的人。他連忙詢問這人的名字。
黃郛告訴他,這人叫楊永泰。
“伯樂”與“諸葛”
楊永泰确實稱得上是政學界的巨人,他畢業于北京政法專業學校,後又到了日本留學。
他經常自比為“諸葛亮”,希望能遇到“明主”,可以跻身政治界大顯身手。
楊永泰也确實有做夢的資本,他足智多謀,也有遠大抱負,如果按照這種趨勢走下去,好好輔佐一位“明主”,未必沒有成功的可能。
但可惜的是,他有政治謀略,卻缺乏政治眼光,立場并不堅定。
楊永泰早年曾跟随孫中山先生進行過革命運動,非常得孫中山先生器重。
但後來聽别人說“跟着孫中山沒有前途,國民黨的勢力還沒西南軍和滇桂軍大”,他的内心立馬産生了動搖,随即便辭去了孫中山先生給他安排地職務,另尋枝頭。
但不管是在西南還是在滇桂,楊永泰始終沒有受到重用,他也隻能黯然地回到老家,等待時機。
聽說老蔣東山再起後,他便立即察覺到時機已到,于是連忙給黃郛傳遞消息,讓他幫忙引薦。
雖然黃郛将楊永泰誇的天上有、地下無,但老蔣心中仍舊存了幾分疑慮。
畢竟他并未聽說過楊永泰的名字,也沒見過他有什麼功績,是以并未立即重用他。
楊永泰也知道,要想讓老蔣接納自己,就必須拿出一點看家本領出來。
當時老蔣正在為“削藩”而頭疼。
當時北伐剛剛結束,地方割據勢力便開始蠢蠢欲動,紛紛盯上了老蔣的位子。
李宗仁就不必說了,他畢竟已經成功逼過老蔣下野了。
還有中原的閻錫山和西北的馮玉祥也在虎視眈眈。
若是一個一個對付,那還好說,就怕他們三個團結在一起,那南京就徹底沒有立足之地了。
于是楊永泰向老蔣提出,對這三方勢力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逐個瓦解。
首要要解決的是,危險系數最大的、距離也最近的李宗仁。
李宗仁和白崇禧出身桂軍。桂軍最大的“弱點”就是敢打惡仗,不怕犧牲。而且桂軍是多民族軍隊,軍隊凝聚力不可小觑,甚至還有幾分甯死不屈的意志。
是以要想對付他們,隻采用簡單的懷柔政策是行不通的,隻能用武力壓制。
之後,老蔣便按照楊永泰的指揮,調集重兵對桂軍進攻。
他用“先擊首腹,後擊尾”的方式,瓦解了桂軍“一字長蛇”的布陣,成功讓李宗仁和白崇禧倉皇而逃。
解決桂軍後,楊永泰又開始着手準備對付馮玉祥。
馮玉祥就很好擊破了,他是西北軍出身。西北地理位置偏僻,資源稀少,西北軍缺的就是錢。
于是楊永泰建議,對西北軍采用經濟手段将其攻略。
之後按照提議,老蔣便暗中收買了馮玉祥的心腹韓複榘、石友三。
随着二人的離開,馮玉祥的權力被分割,不得不下野。
随着李宗仁和馮玉祥相繼倒台後,閻錫山也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嚣張氣焰。
楊永泰認為,閻錫山本就左右搖擺,現在肯定更加慌亂,他們不如抓住機會,對閻錫山采用政治手段,将其收服。
随後,老蔣便派人對閻錫山威逼利誘。閻錫山見坡就下,不敢再有異議。
自此,老蔣的三個心頭大患就全部解決。
其實最後還有一個張學良的東北軍。
張學良就比較特殊了,他不像其他三路軍隊那樣,有一統江山的野心。他出身将門,是忠義之士,一心隻想守着東北建設和發展。
他對老蔣的态度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以對老蔣并沒有太大的威脅。
但為了以絕後患,楊永泰還是建議老蔣,對張學良采取外交手段,穩住這路大軍。
老蔣照做,張學良也逐漸靠近老蔣。
等所有事情徹底平定後,楊永泰便正式成為了老蔣的帳中軍師,深受老蔣寵信。
逼迫紅軍長征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紛紛響應統一抗日戰線。然而老蔣卻猶豫起來,他不想抗日,隻想對付我黨。
楊永泰自然也看出了老蔣的心思,于是他便提出了“攘外先安内”的荒唐之言,來粉飾老蔣的野心。
他的提議簡直說到了老蔣的心坎上,待老蔣将這條宣言釋出後,果然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援。
之後,老蔣便開始安安心心地準備起他的“圍剿”大計了。
楊永泰認認真真地分析了前四次“圍剿”行動失敗的原因。
他認為紅軍與之前的三方勢力有性質上的不同。
紅軍是一支不怕犧牲、不畏強權、也不追求榮華富貴的軍隊。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堅定的信仰和理念,團結一緻、軍民一體,影響力非常強大,内部也不容易瓦解。
是以,他們必須采用不同的手段才能将其攻破。
楊永泰告訴老蔣,像這樣的軍隊,光用武力硬攻是沒有效果的,反而會加大他們的凝聚力,讓他們更團結。
需要采用軍事與政治結合的方式,且政治要占大部分,才能有機會打敗他們。
之後楊永泰便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法。
他建議老蔣加強對紅軍根據地的老百姓的管理,給予他們好處,将他們拉攏過來。
但當時的老百姓們深受國民黨的壓迫,與我軍聯系非常緊密,并不為所動。
于是楊永泰又提議,再次對老百姓進行壓制,并實行連坐制。一旦發現家中有人與紅軍來往,那就将其全家抓起來。
之後,老百姓在國民黨的施壓下,不得不逐漸遠離我軍。
當時我軍本就不具兵力優勢,主要依靠群衆力量和地方武裝。如今我軍最強大的後盾被國民黨分解了,戰鬥力自然大大減少。
老蔣抓住機會,再次調動大軍對我軍進行圍攻。
當時我軍處境本就艱難,再加之其他因素影響,我軍最終不敵,不得不開始漫漫長征之路。
老蔣見目的達成,不由大喜。他從此便對楊永泰更為看重,将一切軍事要秘都交由他打理,對他十分信任。
有時下面交上來的檔案,得先讓楊永泰看過,才能交到老蔣手中。
楊永泰權傾一時、風光無兩,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恨。
結局凄慘
楊永泰勢力的強大逐漸威脅到了其他人的利益,以陳立夫、陳果夫為首對楊永泰的不滿越來越大。
終于在兩方發生了一次劇烈沖突後,二陳決定将楊永泰除掉。
之後二陳秘密謀劃,暗中拉攏國民黨中其他對楊永泰不滿的勢力,然後又去民間煽動學生和老百姓的情緒,指責楊永泰是“親日派”。
老百姓們群情激憤,紛紛上街抗議,請求處置楊永泰。
在重壓之下,老蔣不得不忍痛,暫時将楊永泰調離南京。
楊永泰黯然離開,結果就在他即将在漢口乘船北上時,突然遭到暗殺。
一名刺客從他背後開了數槍,他随即倒地。在失去呼吸之前,楊永泰說出了最後一句話:“我早就知道,一定會有今天……”話罷,氣絕身亡。
就這樣,這個曾攪動全國局勢,為國民黨謀劃半生的“毒諸葛”,終究毀滅在了國民黨的手上,不禁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