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9年母親去世後,許世友詢問農村的兒子許光:你還想回部隊嗎?

1959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河南新縣一座普通農家院落裡,一位年輕軍官正收拾行囊。他叫許光,是海軍艦艇指揮員,前途似錦。就在這一刻,他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

【背景介紹:許世友家庭往事,父子情深卻聚少離多】

許世友是位傳奇人物,打過仗、當過官,還養了七個孩子。但别以為他家裡有啥特權,真沒有。他那大兒子許光,從小就沒過上幾天好日子。戰亂年代,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把兒子接到北京,讓他當兵、上學。

許光是個聰明孩子,學習成績不錯,很快就成了海軍艦艇指揮員。前途一片光明,誰知道他卻突然回到農村。這是怎麼回事?說來話長,還得從頭說起。

1959年母親去世後,許世友詢問農村的兒子許光:你還想回部隊嗎?

【事情起因:許世友為母盡孝,許光接力照顧奶奶】

許世友年輕時忙着打仗,常年不着家。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回家探親,發現家裡房子被燒光了,隻剩兩間破草棚。看到老母親的慘狀,許世友心裡難受得很。他跪在母親面前,發誓要好好孝順。

可惜啊,許世友又得離開。這一走,就是十七年沒見到母親。等到新中國成立,許世友當上了大官。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諾言。可是,他實在抽不開身。于是,他把兒子許光叫來,說:"你奶奶年紀大了,你去照顧她吧。隻要她在,你就别離開。"

許光雖然舍不得部隊,但也明白孝道的重要性。他點點頭,答應了父親的請求。就這樣,1959年,許光從海軍調到了老家新縣的人武部工作。

【沖突發展:許光在新縣工作,面臨回部隊的選擇】

1959年母親去世後,許世友詢問農村的兒子許光:你還想回部隊嗎?

許光回到新縣後,認真工作,細心照顧奶奶。可好景不長,半年後奶奶去世了。許世友當時在前線指揮作戰,沒能見母親最後一面,心裡别提多難受了。

等許世友趕回家,聽說母親臨終還喊着他小時候的乳名硬漢子再也忍不住,在母親遺像前痛哭失聲。緩過來後,他問許光:"你奶奶走了,你想回部隊嗎?"

許光沒有立即回答。他沉默了很久,最後說:"不回去了,就在新縣待着吧。"許世友有點意外,又問了一遍:"真的不回去了?"許光堅定地點頭:"在新縣挺好的。"

【高潮部分:許光的選擇背後】

許光為什麼不願意回部隊?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1959年母親去世後,許世友詢問農村的兒子許光:你還想回部隊嗎?

第一,許光不想讓人說閑話。要知道,許世友一直有個規矩:不讓家人沾光。如果許光回部隊,肯定會有人說是靠老爹的關系。這不僅會讓許世友難做,也會讓許光自己不自在。

第二個原因更有意思。許光在新縣待了半年,愛上了這裡的鄉土氣息。他覺得,在這裡能真正為老百姓做點實事。

許光回到新縣後,在人武部一幹就是二十年。他走村串戶,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後來轉業當了縣上司,還是保持着樸實作風。有一次遇到特大洪水,許光帶頭沖在最前面救人。自己被沖傷了,昏迷三天三夜。醒來後,二話不說又上了抗洪第一線。

這樣的選擇,讓許光的人生軌迹完全改變。他從一個前途無量的海軍指揮員,變成了一個紮根基層的縣幹部。但他并不後悔,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許光的選擇,也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成功。他沒有追求高官厚祿,而是選擇了默默無聞地為基層百姓服務。這種選擇,或許在當時看來并不顯眼,但卻在平凡中展現了偉大。

1959年母親去世後,許世友詢問農村的兒子許光:你還想回部隊嗎?

許光告訴我們,成功的定義不隻有一種。有人追求高官厚祿,有人選擇默默奉獻。許光放棄了大好前程,選擇留在基層,這種選擇看似平凡,卻也是另一種偉大。

在現今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成功學忽悠,覺得當大官、賺大錢才叫本事。但許光提醒我們,真正的成功是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并為之付出努力。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隻要我們盡心盡力為身邊的人做實事,那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許光的選擇,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他先盡孝道,後服務百姓,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建立赫赫戰功,但也在平凡的崗位上實作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種,關鍵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條,并且勇敢地走下去。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隻要問心無愧,那就是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