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引言】:

1955年的秋天,中南海懷仁堂燈火輝煌,新中國首次大授銜儀式在這裡舉行。毛主席親自向十位傑出的軍事上司人頒發元帥軍銜指令狀。這不僅是對他們在革命戰争時期所做貢獻的認可,也是對他們肩負的重大責任的肯定。那麼,這十位元帥是如何從最初的十六人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正文】:

一、醞釀與籌備:從十六人到十二人

1950年的倡議 1950年9月13日,朱德總司令在總幹部部管理部全體會議上提出建立軍銜制度的想法。他說:“部隊的等級制必須要建立起來,争取明年就能在軍服上标明級别。”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1952年的決策 1952年11月13日,彭德懷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的重要決定——在1954年之前,全軍要實行征兵制、薪金制、軍銜制和勳章獎章制。彭德懷強調,軍銜制不僅有利于軍隊正規化建設,還能激發官兵的積極性和榮譽感。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1953年的啟動 1953年1月,中央軍委釋出《關于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訓示》,标志着軍銜評定的準備工作正式啟動。解放軍總幹部部也随即發出《關于軍銜鑒定工作訓示》,明确了軍銜鑒定的内容和要求。同年4月,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根據軍委的意圖,草拟了一份包含16人的元帥人選名單。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16人名單的形成 這份名單包括軍委主席毛澤東,軍委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林彪、高崗,以及軍委委員粟裕、劉伯承、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張雲逸、羅榮桓。這份名單上報給中央軍委,以供讨論決定最終人選。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縮減至十二人 1953年4月底,中央軍委讨論後,從15人元帥拟評名單中删除了粟裕和張雲逸的名字,保留了13個元帥名額。然而,因為“高崗事件”的處理,評銜工作被推遲至1954年底。1955年初,根據毛澤東“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的建議,元帥參評人選再次調整,高崗被除名,劉少奇和周恩來退出軍委,鄧小平被增補為軍委委員。這樣一來,元帥參評人選減少至12人。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二、辭銜與确定:十大元帥的誕生

毛澤東的辭銜 正當彭德懷和羅榮桓送出拟授元帥軍銜名單的時候,毛澤東本人堅決不同意被授予大元帥軍銜。盡管劉少奇、周恩來和其他民主人士多次勸說,毛澤東的态度仍然堅定。最終,決定保留大元帥軍銜,但暫時不授予毛澤東同志。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鄧小平與陳毅的主動辭銜 在距離正式授銜僅剩20多天時,鄧小平和陳毅也主動提出不授元帥軍銜。鄧小平的理由是他主要負責黨務工作,而在軍隊中并無實際性工作。經過中共中央書記處的讨論,最終決定準許鄧小平的請求,但仍授予陳毅元帥軍銜。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十大元帥的誕生 1955年9月23日,在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授予十位軍委委員(除鄧小平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共和國十大元帥名單正式對外公布,他們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共和國首次評軍銜,16個元帥候選人,最終隻有10人被授帥銜

【結語】:

雖然最終隻有十位元帥被授予軍銜,但在革命戰争年代,無數的英雄兒女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犧牲。他們雖未被授予軍銜,但他們的名字永遠镌刻在共和國的曆史上。這些開國元勳們,他們一生淡泊名利,隻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盡管歲月流轉,他們的事迹和精神仍将在中華大地上傳唱,成為共和國天空中永不褪色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