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偉達成暴風眼!“AI信仰之戰”:華爾街連番唱空、矽谷堅決燒錢

作者:黃宇

來源:硬AI

英偉達再次卷入AI大戰的漩渦中心。

GPU領頭羊英偉達本周上演過山車行情:周二還大跌7%,周三反手就大漲13%,到了周四又下跌近7%,股價的波動性甚至超越比特币。資料顯示,英偉達30日期權隐含波動率飙升至71%,而比特币DVOL指數(衡量30天隐含波動率的名額)降至49%。

英偉達成暴風眼!“AI信仰之戰”:華爾街連番唱空、矽谷堅決燒錢

英偉達股價劇烈波動的背後,是成本陰影正籠罩着科技巨頭,市場對巨額AI投資的回報擔憂日益加劇。

以華爾街投行、對沖基金為代表的唱空方,認為科技巨頭斥巨資入局AI,卻無法産生足夠回報,而且目前AI的應用場景有限,如此巨大的投入非常不明智且危險。

而以Mag 7這些科技巨頭為代表的多方,認為現在對AI領域增加資本開支是必要的,否則就會錯過即将來臨的AI時代。

金錢至上的華爾街,更看重投入/産出比

一方面是逐漸失去耐心的華爾街,認為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資本支出如此之高,卻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和更高效的應用。在過去兩年裡,隻出現了ChatGPT和Github Copilot兩個現象級AI産品。

高盛早在6月底的一份報告指出,AI技術的發展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迅速,且其成本效益比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那麼有吸引力。

預測在未來十年,AI隻能将美國生産率提高0.5%,對GDP增長的貢獻累計僅為0.9%。

巴克萊也在8月的報告中指出,科技巨頭瘋狂向AI砸錢是出于“FOMO”,害怕錯過AI的發展機遇。

盡管AI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大廠對AI的資本支出已經呈現出一種非理性的繁榮,FOMO情緒占據主導,随着這種情緒消退,明年就會有大廠逐漸削減AI投資。

分析師們預計AI領域的資本支出将從2023年到2026年累計達到167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是基于對AI産品需求的樂觀預期。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預計到2026年,AI雲服務的收入增量僅為200億美元。

而據媒體周五報道,華爾街頂級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更是激進,指出大型科技巨頭特别是英偉達,正處于泡沫之中,推動其股價暴漲的人工智能技術被過度炒作。

Elliott認為目前的人工智能,無法真正的高效工作,而且會消耗大量能源:

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未能實作承諾的生産力大幅提升。除了總結會議記錄、生成報告和幫助計算機編碼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人工智能實際上是一種軟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帶來與炒作相稱的價值。

AllianceBernstein 的政策主管Jim Tierney表示:"科技巨頭正在加大對AI支出的押注,并在營造一種'相信我們'的氛圍。但投資者仍不清楚相應的商業模式和回報會如何。但僅從總支出及回報率來看,投資者并不會放心。"

矽谷的科技巨頭,相信AI将改變未來,選擇繼續砸錢

另一方面,則是頂住質疑的壓力,繼續看好AI 的未來、選擇持續砸錢的科技巨頭們。

包括微軟、Alphabet、亞馬遜和Meta,在最新的季度财報中透露,2024年前六個月的資本支出大幅增加----累計總額達到1060億美元,而且在未來18個月内進一步增加投資。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2024 年上半年的資本支出激增 90%,達到 250 億美元。

微軟僅第四财季的資本支出就增長78%,達到 330 億美元。

亞馬遜今年上半年的地産和裝置投資(包括電子商務和物流網絡支出)猛增 27%,達到 325 億美元,并預計2024年資本支出總額将大幅增長。

即便是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的股票在财報釋出後立即遭到抛售,科技巨頭的高管們依舊堅持要擴大AI領域的投資。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表示,人工智能産品需要時間才能成熟并變得更加有用。

AI成本高,但投資不足的風險更大。谷歌可能在AI基礎設施上投資過多,主要包括購買英偉達的GPU。即使AI熱潮放緩,公司購買的資料中心和計算機晶片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對我們來說,投資不足的風險遠遠大于投資過度的風險。

亞馬遜首席财務官Brian Olsavsky表示,這些支出将主要用于新的雲計算基礎設施,生成式人工智能現在是亞馬遜的一項關鍵業務。

Meta的CEO紮克伯格上周也曾表示,為了確定Meta在AI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公司已經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英偉達的GPU,以開發和訓練先進的AI模型。盡管如此,他也承認,對AI的炒作可能導緻過多的投資。

甯願冒險提前增加投資,也不願晚入場,因為落後的後果是,你在未來10到15年内,都會在最重要的技術上處于不利地位。預計Meta今年的資本支出可能達到400億美元。

紮克伯格估計,訓練下一代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算力将是前一版本的“近10倍”,同時他也承認,Meta的AI聊天機器人要“數年後才能靠自己賺到錢”。

Dell'Oro Group的分析師預計,未來五年内,可能會有多達1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AI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中。

圍繞AI的這場“多空大戰”的關鍵是什麼?

現在無論華爾街怎麼看不慣科技巨頭繼續All in AI的做派,這場拉鋸戰的關鍵點最後還是聚焦在:科技巨頭砸錢的勢頭還能維持多久?以及AI技術未來何時能實作更大的突破。

首先是,科技巨頭他們能堅持砸錢,底氣來自于公司主營業務盈利相對穩定。

例如Meta二季度的核心業務數字廣告市場的份額在持續增長,而這一部分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Facebook和Instagram,這兩部分帶來的廣告營收同比增長22%,使得Meta二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大增73%至134.7億美元。

紮克伯格還在财報電話會議上強調了,AI是如何助力廣告業務增長:

AI改進了推薦功能,幫助人們找到更好的内容,并使廣告體驗更加有效,這些産品已經是規模化産品。

相比之下,競争對手谷歌的第二季度廣告營收雖然僅增長了11%至646億美元,但核心業務仍足夠健康,可以承擔支出擴大的負擔。

雖然科技巨頭家底厚,舍得花錢投AI,但巴克萊的分析師們預計,2025年或更久之後,就會有大玩家退縮并削減(AI)資本支出計劃。

因為随着技術的進步,近期在較小的基礎模型領域的突破,未來幾年,大量AI産品和搜尋功能将得以從雲端轉移到PC或手機本地運作。AI推理的成本可能會大幅降低,屆時将無需如此龐大的資本支出。

至于AI技術未來何時能實作更大的突破,更像個未知數。畢竟在圍繞AI投入了大量資源後,目前隻跑出了ChatGPT和Copilot兩個現象級AI産品,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巴克萊預計,到2026年,AI資本支出(約1670億美元)将足以支援超過12000個ChatGPT規模的産品,其中将有大約700億美元投資于訓練基礎模型,剩下大約950億美元用于推理。

屆時會有很多基于AI的新服務出現,并且這些服務将推動市場和行業的積極發展,

但可以确定的是,科技巨頭的AI競賽中,英偉達目前仍是最大赢家。因亞馬遜、谷歌、微軟和Meta在AI資本開支上的投入,基本都流向了建造資料中心以及購買英偉達的GPU産品,而且這種勢頭還可能持續至明年。

雖然英偉達要在8月底才公布最新季度财報,但分析師普遍預期,英偉達新一季的資料中心收入将達到近250億美元,相當于2023年全年的資料中心收入。

很快就是驗證“AI信仰”成色的時候了。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