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稿】冷門小輪車“出圈”,津城還有着為其熱血奮鬥的他們……

  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女子公園賽決賽中,中國選手鄧雅文奪得金牌。

  自由式小輪車在東京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彼時中國隊并未獲得參賽資格。鄧雅文這枚金牌,是中國體育新突破,也掀起了國内小輪車項目學習的熱潮。在天津生态城,就建設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專業級城市泵道公園,這個周末這裡的人流量是原本的四倍多……

【特稿】冷門小輪車“出圈”,津城還有着為其熱血奮鬥的他們……

  “讓整個行業有了證明感”

  “中國小輪車的這枚奧運金牌,讓更多人關注到小輪車項目,更多家長開始讓孩子嘗試進入這個領域學習。”8月3日,鄧雅文奧運奪冠後的第一個周末,生态城的“黑鲨泵道體育公園”内,迎來了衆多新老學員,有些家長甚至是從北京、河北過來的。

  張權是這裡資深的小輪車教練,今年31歲,從13歲就開始練習小輪車。

  他回憶,自己小時候學習小輪車完全靠自主,沒有最基本的練習場地,沒有教練,隻能從網上找國外相關視訊學習,一幀一幀的看動作,“完全是出于喜歡,覺得這個項目很酷,是以堅持下來”。

  這樣無從下手的學習環境也讓他走了很多彎路,5年時間的摸索僅相當于專業訓練下一年的學習效率。“我自己的學習經曆可能和很多愛好這個項目的孩子有同感,即便很努力,周圍人也會有質疑,學這個項目就是玩兒最後有什麼用處呢?鄧雅文的這個奪冠讓我們整個行業都有了證明感,有了走專業路線的成功案例!”

【特稿】冷門小輪車“出圈”,津城還有着為其熱血奮鬥的他們……

  痛苦與魅力

  生态城的“黑鲨泵道體育公園”,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标準賽道區、自由式賽道區、初級騰躍賽道區、進階騰躍賽道區、碗池區、BMX道具區及基礎教學區等,不同年齡、不同技術水準的玩家,都可以在這裡一展身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裡每一個坡道的角度,都是小輪車教練們親自設計、施工的。

  因為小輪車項目真正開始在國内多地普及,是最近兩三年的事情,而“黑鲨泵道體育公園”建設于2022年,當時國内還少有專業建造泵道的施工機關,張權就和其他教練們親自上手打造場地,這足以見證小輪車普及之路上的一步步努力。

  同為小輪車教練的劉佳偉,今年25歲,畢業于天津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以往曾練過田徑、羽毛球項目,畢業後工作開始接觸小輪車運動。

  作為這裡的泵道小輪車主教練,劉佳偉隻學了三年這個項目,卻成長迅速。“小輪車項目有很多種,鄧雅文奪冠的是自由式小輪車,實際奧運會項目還有競速小輪車”,劉佳偉現在主攻的是競速小輪車,更适合初學者入手。

  起初,即便是在坡度不太大的場地上練習,剛入門的劉佳偉上車的一刹那,還是特别緊張。“小輪車是要站在腳踏上,不需要騎行,依靠身體重心帶動車子在坡道上滑行。”起初,從高點向下滑坡的時候劉佳偉根本控制不了車,手都在抖。

  更恐懼的是被摔,“你都不知道自己會怎樣被摔”,有一次在泵道轉彎,由于車速快,早上場地還有霧氣比較滑,他整個人翻了一圈連車一起甩了出去,落地的時候被摔懵了,“幸好帶了頭盔和其他護具,身體沒有受傷,我後來是通過回看監控才知道自己翻了一圈甩出去的。”

  就這樣反反複複練習半年,他才能在泵道場地上安全平穩騎下來。

  不過,要實作技術的進一步突破,要做出更多難度動作。他的技術飛躍是需要從場地坡度的一個高點直接飛躍過另一個高點,最初練習的時候,由于沒控制好距離,小輪車的前輪直接砸在第二個高點上,巨大的沖擊力讓他的腳從腳踏上直接滑下來,屁股猛坐到車座上,甚至把車座坐壞了,“此後好久我都不敢再試飛了。”

  從受挫到攻克,需要巨大的勇氣,這也正是體育的魅力,停飛一段時間後,他又帶好了護具逼着自己去嘗試。“我們這邊資深的小輪車教練告訴我,要在飛行中控制好車,就要人帶着車走,把車往上提。”訣竅好說做起來不易,他反複嘗試了三四個月,最後終于飛躍成功了!“這期間先後摔了幾十次,有一次摔得手腕都拿不起來東西了,休息了半個多月後,手腕還疼呢。”

  小輪車的更多可能

  如今,玩轉泵道小輪車的劉佳偉早已開始帶學員。

  “我的學員中最小3歲多,剛剛學着能站在車上。”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更早鍛煉勇氣,“當然,我們也會讓孩子帶好護具,教練們站在可能會出危險的轉彎處等,以防萬一。”在劉佳偉看來,膽子大一些的孩子會學的更快,“如果有孩子膽怯,我們會不斷鼓勵他們,直到他們去嘗試、成功,這正是體育運動的魅力。”

【特稿】冷門小輪車“出圈”,津城還有着為其熱血奮鬥的他們……

  随着鄧雅文的奪冠,這周末來現場學習的新老學員們,對孩子未來走專業路線有了更多信心,“本來隻是想讓孩子更勇敢一些,學的小輪車,現在看到有了奧運會奪冠的成功案例,覺得孩子如果有天賦未來可以試着朝專業路線發展。”一位7歲男孩的家長告訴記者。

  在劉佳偉他們看來,發現了好的“苗子”他們也會與專業隊進行對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不過,除了走專業路線,因為奧運會很多小衆項目都在被更多人關注,也讓更多人願意嘗試,這本身就是好事情,不論是出于身心健康學習體育,還是為了前途發展考慮,與體育為伴總是能收獲良多”。

  (津雲新聞記者張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