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路新加坡辦了件大事!
7月31日,新加坡外交部長醫生和布林肯共同簽署《123協定》(123 Agreement)的合作檔案。
圖源:新加坡外交部
簽署的這項民用核能合作協定旨在深化雙方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新加坡正考慮通過替代能源來減少碳排放。
外交部長維文在臉書上表示,由于傳統核技術不再适用于新加坡,國家正在向美國學習民用核技術方面的專門知識。面對民用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加坡必須緊跟這一領域中的任何突破。
新加坡總理黃循财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新加坡正在将合作擴大到新領域,其中包括在關鍵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以及民用核能(這樣可以跟蹤新技術,更好地評估新加坡未來能源的可能性)。
圖源:黃循财@FB
《123協定》以美國《原子能法》第123條命名。根據原子能法,美國與他國或組織等進行重大非國防核合作前,須簽署核合作協定,協定須滿足九項核能不擴散(non-proliferation)标準。
新美簽署協定後,得經過美國國會審議,協定預計2024年底生效,有效期為30年。截至今年7月初,美國已與24個合作夥伴簽署《123協定》,包括中國、印度,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越南三個東南亞國家。
李顯龍10年前曾說 “新加坡不适合推行核能發電”
今年的财政預算案,當時還是副總理兼财政部長的黃循财表示,不排除新加坡未來使用核能發電的可能性。
4月初,人力部長陳詩龍在國會中說,核聚變技術有潛力滿足新加坡的發電需求,會密切關注核能技術的發展。
但新加坡政府10年前可不是這麼說的。
2014年,李顯龍總理在海牙參加核安全峰會時表示,要建立對核能的認識和能力,但新加坡并不适合推行核能發電。
從不适合用核能到不排除使用核能發電的可能性,新加坡的能源政策似乎有了一絲轉變。
新加坡未來要建核電站?
協定簽署後,大家也都紛紛猜測,新加坡是不是要建核電站了?新加坡在聯合聲明中重申:“新加坡還未針對核能部署做出任何決定。”簽署123協定不代表新加坡一定會建核電廠。
目前,新加坡未決定是否采用核能發電,主要原因是多數先進核反應堆的設計仍在研發中,還未開始商業營運,未能保障核能的安全使用。
圖源:Hansueli Krapf
現在說新加坡将來會用核能發電為時尚早,但我們可以談談為什麼新加坡會簽署協定。
簡單來說,有以下原因:
1.減少對外國的依賴
新加坡目前使用的電力,基本依靠天然氣來發電,而天然氣主要從馬來西亞和印尼進口。
電力供應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各國政府無不希望把這個重要的戰略資源緊緊抓在手中。如果讓核能取代天然氣發電,就能減少對周邊其他國家的依賴。
2.達成2050年減排目标
新加坡政府已定下減排目标,最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想要達成這一目标,意味着未來将最大程度地以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取代現有的天然氣發電模式。
新加坡發展電力的資源匮乏,缺乏河川進行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覆寫率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核能搭配氫、氨和生物燃料等來發電,似乎成了一個選擇。
3.核聚變技術的研發
全球的核電站都普遍采用分裂鈾原子來産生能量,也就是所謂的核裂變技術。這項技術所需要的緩沖範圍非常大,是以不适合國土面積狹小的新加坡。現在核能研究的重點,是通過兩個原子的聚合來産生能量的核聚變技術,這項技術相較核裂變更為安全,而且不會産生長期放射性廢物。
核裂變技術目前還在研究階段,陳詩龍部長表示,這項技術至少還要10年的時間加以完善。
簽署協定後,将解鎖美國的核能知識與技術,加強大陸對核能的了解與能力建設,有助促進學者、政府機構和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在知識分享,以及訓練計劃等核安全上的合作。
同時也能更好地掌握反應堆設計的最新發展,以支援新加坡在區域和國際核安全合作上發揮積極作用。
全球核能發展的5個階段
1969~1988年:快速發展階段
自從全球第一座核電站于1954年開始運作後,核電的可行性、穩定性和經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證明。1974爆發的石油危機使得石油價格暴增,更是讓許多國家把核能發電提上日程,目前運作的大部分核電站,大多數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
1989~2000年:緩慢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之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放緩,對電力的需求日趨穩定,核電站的要求不再迫切。1986年蘇聯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也讓不少國家打消了興建核電廠的計劃。
2001~2011年:複蘇發展階段
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氣候變暖也成為國際關切的議題,各國紛紛尋覓低碳排放量的發電模式。核電的技術和安全性在此期間不斷進步,使得核電發展在世界範圍内再次複蘇。
2011~2020年:發展再度放緩階段。
2011年,因海嘯所引發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再次讓各國見到了核洩露所産生的重大影響,反核的聲浪成為主流。
2021年至今:複蘇發展階段
環保意識逐漸擡頭,“雙碳” (碳達峰與碳中和)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共識,為了達成淨零排放這一目标,世界各國再度考慮發展核電。法國政府稱,沒有核電,歐盟就無法按計劃在2050年實作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歐洲爆發能源危機,也使得英法等國的能源政策又一次向核能靠攏。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核電每生産1度電的碳排放量為5.7克,太陽能發電為74.6克,水電為64.4克,風電為13.3克。
HQ丨編輯
AY、HQ丨編審
網絡整理資料丨來源
FB、新加坡外交部丨圖源
1.凡本網站注明文章類型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網站注明文章類型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并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