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952年10月30日,志願軍第15軍開始對597.9高地表面陣地實施決定性反擊。

1、第44師的策應

反擊發起前一天,第15軍電示擔負反擊任務的第45師和第29師:

反擊兵力不宜過大,要多注意小群動作及戰術隊形。同時強調:随伴炮火“是保證步兵前進及打敵反撲最有效及時準确的炮火,不能依賴遠戰炮”。

反擊發起前4小時,第15軍向各師下達作戰指令,同時報兵團、志司。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内容如下:

(1)美七師、僞二師傷亡慘重。四四師主動攻擊三八一東北山,兩日殺敵四百餘,敵調集五個炮營對付三八一,這對我極為有利。

(2)決心以八七團兩個營、一三二團,共同殲滅進犯五三七點七之敵,直至恢複陣地。十二軍借給之戰士三百,先補一三三團,以保持繼續戰鬥。必要時以一三三團傷亡較苦之連隊補入新兵再接替忠賢山防務,這樣八七團可抽出兩個營作戰。

(3)以一三五團現有力量協同八六團一至兩個營,連續攻殲進犯五九七點九之敵。如不能解決戰鬥,則使用九一團。這樣,估計美七師、僞二師亦無力再戰。

望發揚高度頑強性,克服困難,加強戰鬥團結,不全部恢複陣地不停止戰鬥。

這一電報首先肯定了第44師主動攻擊381高地對上甘嶺反擊的策應作用。

關于這個行動,确實值得一提。上甘嶺作戰開始後,第44師當面之敵并沒有向西方山方向發起第15軍最為擔心的大規模進攻,但第44師并沒有是以而按兵不動。

而是采取積極動作,選擇目标主動出擊,對當面美軍第7師主力造成不小的壓力,以緻使其産生志願軍可能在漢灘川以西,西方山、鬥流峰以南發動大的攻勢的擔憂。

正是出于這一擔憂,美軍第7師先後于10月25日、28日将597.9高地和漢灘川以東防務移交給韓軍而全師西調,脫離了上甘嶺戰場。這對第15軍上甘嶺地區反擊準備無疑是個好消息。

為全力配合第45師上甘嶺作戰,第44師還提出,在志願軍出國作戰一周年紀念日(10月25日)那天向西方山以南381高地發起反擊。軍批複同意,并訓示将反擊推遲至27日晚進行,以使其配合作用更為直接。第44師這次反擊,打了兩天,殲敵400餘人,從上甘嶺正面吸引走了美軍4個炮兵營,這對于随後發起的597.9高地反擊,是一個有力支援。

2、597.9高地“決定性反擊”

10月30日的反擊被定性為“決定性反擊”,這意味着此次反擊與此前曆次反擊大有不同。此前的反擊大都具有消耗戰性質,是與敵在表面陣地上反複争奪的一種戰鬥形式,目的是不斷殺傷消耗敵人,支援坑道内部隊堅守。由于投入反擊的兵力不多、作戰力度不足,部隊反上去站不住腳,很快就退了下來,過一段時間還得再。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而此次反擊,是要通過一次決定性行動完全恢複597.9高地陣地,并将它徹底鞏固下來。

也就是說,部隊不僅要反得上,而且要站得住,不能再被敵人反下來了。這在目的上、行動上,都更加具有堅決性。

秦基偉自信地說:

“我相信隻要我們決定要奪回陣地就可在五個小時内全部恢複陣地。問題的關鍵在于大量消耗殺傷敵人有生力量,隻要将敵人有生力量打掉,陣地最後還是我們的。”

第15軍就是以這樣的自信和這樣明确的目的,下這次決定性反擊作戰決心的。

597.9高地反擊發起當日投入作戰的,有第86團2個連、第134團2個連、第135團3個連,共7個步兵連;此外,第86團、第134團各1個連于反擊發起前一天晚隐蔽進入敵占表面陣地下的坑道,結合坑道内部隊作為反擊的第一梯隊。

這樣,前兩個梯隊均由第15軍部隊組成。

軍訓示:

反擊時,一次投入兵力不宜過多,以2個連為立,因為敵我雙方炮火都很強,兵力過大必然傷亡大,而用“車輪戰法”,反擊部隊分3批輪番上陣,既能減少傷亡,又能持續保持攻擊銳勢。

10月28日、29日,提前兩天進行預先炮火準備,以野榴炮摧毀敵表面陣地工事,再以迫炮進行監視射擊,阻止敵恢複工事。30日晚21時,開始直接火力準備。5分鐘急襲射後,炮火假延伸,攻擊部隊以1個班佯動,将守敵誘出工事;這時,炮火突然回轉,24門火箭炮一次齊射,80門野榴炮兩次急襲射,将反斜面之外的敵火力點全部摧毀,塹壕全部摧平,人員亦大部殺傷。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之後,30門迫擊炮發射炮彈約5000發,護送步兵沖鋒和攔阻敵反沖鋒。敵縱深炮兵遭到志願軍炮火壓制,2個小時内未作出任何反應。當日作戰進展順利,至23時23分,收複包括主峰在内的597.9高地各主要陣地,守敵韓軍第31團1個營又1個連悉數被殲。

3、後備力量的大較量

在597.9高地反擊發起前,第45師提出了5個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1)集中炮火摧毀敵機槍火力巢。(2)制壓下敵輕炮對我坑道口的攔阻,使我順利抵近敵人。(三)小群小組連續爆破,奪敵防炮洞,使我在主峰站穩。(四)大量殺傷敵有生力量。(九)向坑道輸入突擊隊,避免運動中和在坑道口之傷亡,保持戰鬥之持續。”

由于措施得當,這5個問題都在實伐中得到了較好解決。

10月31日,韓軍第31團殘部及第32團一部發起連續反撲,從清晨4時打到下午17時,均被打退。當晚,高地東北山腿的2個陣地也被收複。至此,除1個前哨班陣地外,597.9高地全部回到志願軍手中。

自10月31日起,直到11月5日,這6天時間,597.9高地作戰圍繞着打退敵人反撲、鞏固恢複的陣地展開。美韓軍先後投入17個營的兵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不斷發起攻擊,均被打退。

597.9高地全部收複後,秦基偉估計敵方可能的反撲不出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傷亡太大,且無二梯隊,無大量兵力投入進攻,隻得收兵;二是将作為美軍第9軍預備隊的韓軍第9師調上來,與韓第2師輪番攻擊,這樣會拉長作戰持續時間,也會打得更艱苦,但隻憑這2個韓軍師是奪不走597.9高地的;三是将美軍第7師再投入對597.9高地的進攻,這樣的話,勢必要動第187空降團,進而抽空了美軍的二線部隊,這對志願軍更為有利。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後來實際作戰發展,果然如秦基偉所料,韓軍第9師、美軍第7師和第187空降團一部均加入對597.9高地的反撲,“聯合國軍”中僅有的一個埃塞俄比亞營也被送上戰場。但是,與後備力量強大、戰鬥精神頑強的志願軍相比,美韓軍後備顯然不足,無法在高地上與志願軍血拼到底。

4、指揮上的問題

11月1日,是上甘嶺開戰以來阻擊戰鬥最為激烈的一天,也是秦基偉感覺最痛快的一天。

他在當天日記裡記述:

敵軍2個建制團共5個營兵力,在70輛坦克、100餘架飛機和數百門大炮掩護下,從拂曉到黃昏連續進行了23次鋒,沒有占去一寸土地。

秦基偉寫道:

敵軍指揮上犯錯誤,“這樣大的用兵而且又是那樣的密集沖鋒,有多少人死不完呢?”“隻要敵人敢于反撲,我們應該表示特别的歡迎。美帝國主義拿無數美國士兵及南北韓李僞軍的生命開玩笑講面子,這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好戰機。”

當日,第15軍電示各師、團指出:

目前作戰不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戰略戰術上講都有重大意義,其勝負可以直接影響美國對北韓戰争“和與戰”的根本決策。敵人“最大困難是二梯隊已遭重創,新兵與重建部隊沒有戰鬥力,物資也會有相當消耗,如果我們再殲滅美軍三個營大部(1500人)、僞軍三至五個營大部(2500~3000人),就可以決定我們的勝利,不但可以恢複陣地,還能達到完全的鞏固。我們的困難是坑道部隊生活條件困難,第一線徒步運輸困難,但我們的後備力量是充分的,遠戰炮彈藥是不困難的(今後會更好)。打得苦的團(四五師各團)傷亡較大,持續戰鬥當然是困難的。現在我們是與敵人熬困難,我們必須堅韌克服戰鬥中的困難,熬過敵人,今天是有條件的”。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由于參戰部隊建制多,投入戰鬥時間有早有晚,對戰場情況掌握有熟有生,指揮、通信和後勤補給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問題。為加強戰鬥團結,共同完成作戰任務,第15軍要求所屬各部:

“必須以高度的戰鬥團結,互相幫助,一切為了戰鬥勝利。凡發生非原則問題,必須首先檢查自己糾正”,并強調“團結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作戰思想上的統一,對指令的堅決執行和部隊間步炮協同的密切”。

訓示特别要求,第15軍部隊應向第12軍第31師學習,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必然會發生的一些困難。

該電決定:

将苦戰近20天、傷亡消耗大的第45師第134團、第135團撤出現陣地整補,第12軍第31師第91團投入戰鬥,與第29師第86團2個連一起,堅守597.9高地諸陣地;第135團指揮、後勤機構留下,協助第91團和第87團作戰。

對于各參戰部隊的指揮關系,第15軍作了如下明确:

“所有四五師、二九師、三一師之九一、九三團,及配屬之炮兵部隊,由崔、張、王統一指揮;聶、唐應指揮四五師之整補工作并準備再次投入戰鬥。”

這裡所說的“崔、張、王”,指第45師師長崔建功和第29師師長張顯揚、政委王新;“聶、唐”,指第45師政委聶濟峰和副師長唐萬成。

然而,這裡沒有涉及第12軍第31師指揮員的指揮責任。

當日17時15分,第31師第91團已奉兵團之命投入戰鬥,第93團也配屬給第12軍,作為第91團預備隊準備參戰。

第31師戰後總結稱,此戰主要問題是本級指揮機構不健全。由于戰前部隊正按計劃開往谷山休整,機關先行移至谷山,當接到配屬第15軍作戰指令時,師隻留下一個輕便指揮所(15人和1部電台轉向第15軍。

起初得到的訓示是以第91團配屬第45師,以第93團為第44師二梯隊,師本級沒有被賦予指揮任務,是以也就沒有建立健全師的指揮機構。

直到全師3個團陸續投入作戰并逐漸明确由該師直接指揮時,才感到指揮機構人員、器材不足,不能勝任。期間,雖得到友軍協助,但暗語信号規定不同,存在諸多不便。等到從谷山休整地調來人員、器材,指揮機構大緻健全時,戰役也告結束了。

可見,第15軍11月1日明确參戰各部隊指揮關系時,還是将第91團作為配屬部隊看待的,因而指定該團由第45、第29師指揮員指揮。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3日,第15軍再次調整部署,确定第31師擔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反擊作戰與反複争奪,第91團負責堅守597.9高地,第93團為其二梯隊,第92團負責對537.7高地北山反擊;在指揮關系上,才重新明确由第31師政委劉瑄、副師長李長林和上述“崔、張、王”一起,共同負責統一指揮。

5、12軍守597.9高地的方案

第12軍部隊投入作戰,表明志願軍戰役後備力量開始發力,也反映了第15軍一線部隊戰損嚴重,不能再戰的現狀。

如第45師戰報所說:

“四天堅守陣地,每天消耗兩個多連至三個連。一般不失陣地一個團僅守四五天,如失陣地後反擊兵力消耗還會大”。

第45師、第29師用于反擊597.9高地的兵力共9個連,按以上消耗量計算,4天便已超過極限。

第91團于11月1日夜從第15軍部隊手裡接過597.9高地主要陣地。

這個團以前有過以坑道結合野戰工事打防禦戰的經驗,還創造了“小兵群”即“班及班以下的戰鬥小組獨立進行戰鬥”的戰術。

團長李長生決定,597.9高地作戰仍以“小兵群”來對付敵人的“羊群”戰術,并針對高地坑道離山頂較遠,不便部隊上下運動的缺陷,預先抽調10名身強體壯的戰士,分三組在高地反斜面距山頂10米處各挖一條能屯兵2個班的小坑道,完成任務後給每人記大功一次。這3條看似不起眼的小坑道,對緩解藏與打的沖突起到很大作用。

在作戰部署上,團制定兩個方案:

如實施反擊,先以2個連發起攻擊;如堅守陣地,則每次投入1個連,一天一換,全團9個連分9個梯隊輪番上陣。高地作戰地幅狹小,在雙方均使用大量炮火的情況下,哪一方兵力密集,哪一方傷亡就大。對于這一點,第91團投入戰鬥前就有明确認識,制訂了針對性很強的方案。

攻上高地後,最大的問題在于表面陣地無工事依托,難以堅守。由于雙方炮火實施連續不斷的猛烈轟擊,表面陣地上的工事,無論是志願軍原先修築的,還是美韓軍占領表面陣地後重新壘成的,都被平毀無遺。

岩石也被炸碎,甚至炸成粉末。地面堆積着厚厚的一層浮土,一腳踏下去一個深坑,扔出去的手榴彈落到裡面,連彈片都迸不出來,隻有以空炸方式才能造成殺傷。面對這種情況,第91團以麻袋裝土,壘成輕掩蓋的工事;麻袋不夠用,索性拖來敵人屍體壘成胸牆,上面架起機槍。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按“小兵群”戰術,第91團在攻防對抗中一直采取以小對大的打法。敵軍1個排實施攻擊,堅守高地的部隊2~4人就可将其擊退。

如11月5日,敵軍以1個營兵力,成“羊群隊形”向第91團五連守備的3号、9号、10号陣地舉行集團沖鋒,該連隻以15人分頭迎擊,以傷4人、亡1人的微小代價,便把進攻之敵打了回去。

盡管如此,面對進攻之敵連續不斷的反撲,第91團在予敵大量殺傷的同時,自身傷亡也在增加。

據第12軍陣中日記逐日記載:

11月2日,該團上去2個連,傷亡141人;3日,再上1個連,傷亡204人;4日,1個連陣地受到攻擊,傷亡50人;5日,又上去2個連,傷亡214人。

戰前,第91團每連實力平均約180人,4天下來,投入作戰的5個連,戰鬥減員共達67.6%。傷亡比例如此之大,足見戰況的血腥和慘烈。

6、美軍放棄對597.9高地的攻擊

11月5日,第93團一營投入戰鬥,接替第86團在597.9高地的陣地。

至此,整個高地均由第31師部隊據守。

從這一天起,吃盡苦頭的美韓軍被迫停止對597.9高地的攻擊。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美國戰史稱,停止進攻597.9高地,是第9軍軍長詹金斯的決定。

該戰史寫道:

在“三角形山”的5天戰鬥中,“聯合國軍由最初的2個營的兵力發展到2個師以上的兵力,死傷人數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盡管中國人大概在這場戰鬥中耗費了19000名士兵,但是他們絲毫不感到缺乏兵力。…中國軍隊以他們不屈不撓的鬥争扭轉了白馬山之戰的敗局,挽回了面子,并且迫使聯合國軍停止進攻”。

美國戰史所說的白馬山,指384.8高地(美軍地圖示為385高地)。

第38軍秋季反擊時攻擊該高地受挫,志司批評其“打得很不好”,花了很大學錢,卻未能消滅敵人。不過,白馬山之戰,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不能與597.9高地之戰相提并論。

美國戰史在此特别提到白馬山之戰,不過是對其在597.9高地的失敗來個自我寬慰。

中朝聯司首長于11月5日聯名緻電第15軍首長并轉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祝賀597.9高地戰鬥勝利,贊揚:

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之戰,15軍如何攻得下?12軍如何守得住?
參戰部隊“高度發揮了堅韌頑強的戰鬥作風,愈打愈強,戰術愈打愈靈活,步炮協同愈打愈密切,我軍傷亡也逐漸減少”;指出“這樣打下去正如中央軍委指出‘必能制敵死命’”,“望激勵全軍再接再厲,堅決戰鬥下去,直至将敵人的局部進攻完全徹底粉碎”。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