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不出意外的話,本文的這條“蜻蜓”,是多單元純動鐵中我玩過的,聲音銜接最流暢、有自己風格并發揮極其成熟的旗艦。也是我認為虎記音頻釋出的所有作品中,聽流行人聲最好的一個(當然也是最貴的,定價1萬5)。在展會第一次聽到時,就覺得這是“斑馬”的全面更新版,關于細節、低頻、整體動态、人聲的厚密感等等,基本都是一耳朵的更新的那種。如果說上次評測的“斑馬”是聽流行人聲的一把好手,那這個“蜻蜓”就是聽流行人聲的巅峰級别,并且本身不算有什麼“偏科痕迹”。當然,兩倍多的差價也擺在那兒,單元配置從單邊12動鐵更新到16動鐵,虎爺也大方的給我發了配置清單:

高音Knowles SWFK*2

中高音Knowles DWFK*2

中低音Sonion 2800系列*2

低音Sonion 3800系列*2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開箱過程一如既往的一股香味,手掌寬的皮收納盒、卡哇伊的刺繡虎頭也都是曆來标配了。這次的耳套選用了類似于SF那種可旋轉結構的,我拿來對比了SF的W1,佩戴舒适度都差不多,但蜻蜓附贈的這個更軟一些,W1佩戴要更穩固一些。聲音上,附贈的是結像輪廓更柔順(略溫暖),能再次加強蜻蜓在人聲上的耐聽度,但會犧牲一點點聲場比例和層次,而更換W1以後的情況基本相反,聲場比例和細節會略微加強,輪廓柔順度不如附贈的(但更清秀)。建議入手這條塞子、同時也聽古典樂的使用者去配一對W1,明顯更全面。當然單純喜歡蜻蜓那種厚密感拿來聽流行人聲的,原套直接原地退燒。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我至今不知道這塞子為啥叫“蜻蜓”,實在不能把它和蜻蜓的形象關聯起來,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燒友都覺得它應該叫“皇帝”、“大聖”之類的,而不是像“蜻蜓”這樣小家碧玉的名字,畢竟外觀設計那麼大氣,包括壯實的配線和五金件帶有強烈的“皇室土豪”的氣質。後來忍不住問了虎爺,他告訴我命名蜻蜓是因為想和塞子的聲音做個比對,想表達那種“點到為止”、“雨露均沾”的感覺,包括面闆上的紋路,也可以了解為蜻蜓的飛行軌迹,或者水面泛起波瀾的形态。該說不說,這塞子在聽感上是挺優雅流暢的,命名倒也沒有問題。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單邊多了4顆單元,但它的腔體實際上要比斑馬小一圈,包括側面厚度和整體長度,我覺得佩戴是更新的,但這種全金屬腔體的分量還是有的,耳套搭配要額外下點功夫,比如我搭配黃銅套、AET07這種耳柱或者傘帽偏硬的,就沒有長期戴下去的欲望....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聲音,我認為蜻蜓有一個核心特點,那便是它沒有做明顯的“聲音衰減”,或者可以了解為它解決了動鐵單元“缺乏擴散感”的弊端,不論是密度、厚度、還是高低頻延展後的泛音,都不會太快的消逝掉,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讓它變得更有餘韻,聽起來賊舒服。我們都知道許多動鐵塞的聽感是很快速、幹脆的那種,這是單元的天生特性,大多數廠商會選擇順着單元特性去調音,而也有小部分廠商選擇反其道而行,說兩個典型,例如RSV、睡神這種就是一上耳便會造成很大反差的,當時我聽這兩塞子的時候就一頭霧水,這多動鐵咋一股子圈味兒呢?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作為16單元的蜻蜓,它所帶來的反差感倒也沒那麼大,因為從素質方面來說,這必然是多單元架構所帶來的細節還原能力,之前的斑馬雖是流行塞,但解析力絕對算不上差,動鐵單元帶來的“實質性”是存在的,什麼分離度啊、層次啊、段落感啊都不含糊,蜻蜓則隻高不低,素質可以算的上是精準更新。精準在哪兒?我認為首先是低頻區域,蜻蜓的低頻有了很大、很擴的起伏感,它的柔韌度和下潛深度都要比斑馬來的更Q更猛,對比另一條旗艦钛陽花,也是覺得蜻蜓的低頻要沉穩、舒服許多,這種低頻形态讓我想到了AROMA的藍寶石,一種低頻柔韌度、氣勢、控制力都近乎完美的樣子,甚至我覺得蜻蜓作為動鐵塞,不需要太強的前端控制力,本身就有聲音響應速度上的優勢。隻是密度不足的前端就不建議搭配了,總雜食角度出發的話你去搭配暖點的前端會容易撐不開聲音的“場面感”,我當然更希望蜻蜓在适合流行人聲的同時能相容更多曲風場景,是以前端我選用了R8二、KANN ULTRA這些。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蜻蜓好聽的點在于人聲,很毒,并非“穿透感”的毒,而是有親和力、有溫度的毒。并且人聲和高低頻的銜接如水般絲滑,一緻性非常非常高,是以這條塞子不會讓你聽到中高頻和低頻“風格不統一”的情況,銜接和風格設定均很成熟。在人聲的質感上,足矣用四個字形容,“醇、厚、密”。先說“醇”吧,在回放絕大多數人聲類型時,齒音少的同時沒有“塗抹感”,就是很自然的處理掉了齒音,同時色澤質感上也比較水潤,毫無幹澀發緊。關于“厚”和“密”,簡單來說就是蜻蜓的人聲聽着有足夠厚度,中氣十足,同時密度也将這種厚度給填充密實,而不是單純放大形體輪廓。那晚拿它聽了很多譚維維的歌,譚維維的那種充足的氣息會還原的很到位,如果是厚度不足的中頻,可能會确實一些氣勢感,尤其是聽多數男聲。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高頻,或者說高頻空間,如果對比平闆單元的钛陽花,聽起來不如钛陽花來的寬廣靓麗。钛陽花是極高頻精細度比較高的那種,例如嚓聲、弱音啥的都會更凸顯,目的是為了更抓耳更華麗。到了蜻蜓這邊,因為要照顧整體音色,是以它的銳度和明亮度會明顯弱一些,但突出的是一個穩、高相容性。而且我不認為蜻蜓聽古典樂會弱于钛陽花,至少從規模感上來說,蜻蜓聽古典樂比钛陽花可以更優雅(古典鋼琴),也可以更有氣勢(OST),并且在低頻貝斯、大提琴這種器樂上,共鳴感是顯然更好的。這兩條塞子以後我可以換着聽,蜻蜓我可以拿作雜食主力塞,搭個好點的播放器完全可以作為雜食耐聽的“超旗艦”來聽。而钛陽花,我可以用來欣賞一些品質較高的古典音源,或者一些ACG女音等等。

今年聽到的,“一緻性”最好的多單元耳機—— 蜻蜓

今年逛了許多的展會,每次都有燒友會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或者真心覺得好的型号。實話說印象深刻的不算少,但在印象深刻的基礎上,能打動我的很是稀少。我認為蜻蜓這塞子之是以成功,是因為它作為一條價格不低的旗艦,完美的承擔起了“旗艦”該有的樣子,從一緻性、銜接性、雜食度和對音源的相容度來說都很好,如果恰巧這種“連綿醇厚”聽感能對你口味,那基本無懈可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