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度比較高卻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麼硬體工程師招聘如此之難?“浏覽量90W+,說明這個問題确實長期存在。
不過争議點更多在于問題描述,可能是一個hr釋出的:我們公司雖然不怎麼好,但是兩年經驗也有9K左右,而且包吃住,在上海這個待遇為什麼收不到硬體工程師,現在學電子的人都不去從事自己的專業了嗎?
看到有網友一陣見血地指出,招不到人不考慮是否公司薪酬體系有問題與行業薪酬不比對,反而問學電子的人都不從事自己的專業了,一個行業就業環境再差也不會沒人做,何況電子行業。
大家常說硬體待遇不如軟體,但喜歡自己專業并堅持至今的硬體人并不在少數,在上海工作兩年經驗給9K的确偏低了。知乎網友也從不同角度給了回答:
@J字軟工
真的招聘難:上海一線城市,工資18k以上,包吃住,要求技術過硬,能承擔研發設計等任務,不需要負責采購業務!!
上級:怎麼還招不到人。
HR:老闆,現在公司需求這麼大,這個崗位符合條件的比較少,時間又太短了,還需要再看看。
假的招聘難:一線城市工資9K,包吃住,标準宿舍間,要求從研發到采購都會,雖然公司現在不怎麼樣,但未來肯定能蒸蒸日上的。一個月過去了,怎麼還沒人面試啊?
@IEEE1364
說實話,好幾年前,我周末出去幹活掙的都有這麼多了。抛開後面那些行業共通問題不談,題主沒有提到貴司是做什麼的,這個硬體崗位具體是設計什麼産品的。在這個時間還選擇做硬體的人基本很分化了,一種是沒什麼其他好選擇的,做硬體和自己的所學專業接近,容易被公司接受,或者是做了幾年硬體,但是沒什麼提升,靠着硬體還能繼續混一混。另一種是确實喜歡做硬體。
樓主要找好定位,你釋出的崗位是随便找個人差不多就能幹的,還是需要一個懂硬體把事情做好的。如果是第一種,那就适當提一提工資,滿足市面上基本薪資情況,有的時候比别的公司高個幾百塊,讓候選人看這就好很多。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要展現出貴司硬體項目的價值,讓招來的硬體工程師真的能學到東西。
接下來我談談硬體工程師這個行業的問題:首先,目前畢業了來做硬體的确實少了很多,尤其是好一點學校的,見識都開闊,意識到硬體确實不如軟體和算法掙得多,而且都是相關專業的,轉起來難度相對較小。其次,硬體入門還是難搞,需要的裝置和項目支援更多,能獲得的入門機會少。硬體的隻是相對分散,要學很多東西才能踉踉跄跄做塊闆子。最後,這個9k的起薪在上海确實讓年輕人很難做出選擇。
@joe
9K是沒人去的,硬體工程師需要知識太過廣泛,不是抄個原理圖和PCB就完事的。
一、看家本領:原理圖軟體工具使用;PCB工具使用;測試儀器的使用。
二、最關鍵的知識(知識面太雜,說來就三句話):紮實的模拟電路和數字電路知識;EMC設計需求;DFM DFT需求。
三、最扯的溝通與技術支援:設計前,跟需求方,反複确認可行性;設計完,反複的評審;闆子出來了,軟體調試,硬體工程師全線保姆,有時恨不得自己寫代碼,硬體工程師得讀懂協定教會軟體工程師;軟體調試伺候完,接着就幹起可靠性驗證,扯……;熬到試産,硬體工程師跟;熬到量産,售後出了問題,第一拉出來的還是硬體工程師……
此生一入硬體深似海,學弟們慎重。工資沒軟體高,硬體工程師就是頭老牛,不能有脾氣。吃虧是福,幹最重的活兒,拿最少的錢。
@記得誠
在我看來。第1點,兩年工作經驗,在上海9K,包吃住按照最低4K算,也有13K,算中等偏上水準了,需要努努力才能拿到。
第2點,學電子的人都不去從事自己的專業了,确實是的,拿我自己舉例,當時專業2個班共90多人,做硬體的估計就我一個吧,從事本專業的也沒幾個,感覺其他專業也是一樣,這是為啥呢?有人知道嗎?
第3點,招人本來就難,雷總都說了,創業第一年,80%的時間都花在找人上面,和談戀愛差不多,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之前待的一個公司,一個月差不多收集大幾百份履歷,篩選後,再面試,最後隻能發3~4份offer,結果沒人來,這中間投入了很大的人力成本,結果卻不理想,但這些步驟都省不了,這還是社招,校招的殘酷性可想而知。剛畢業我花了兩個月時間找工作,要我的公司,我看不上,我想去的公司進不去,一句話,不管是找工作,還是企業招人,注定是持久戰,要有心理準備,好公司什麼時候都缺人才,是以要時刻準備好。
第4點,關于社招,我覺得内推的占比是很高的,也很靠譜,可以多從這方面着手。
@匿名使用者
9k确實給太少了,我22應屆,普通二本,沒有競賽獎項,沒有任何基礎,社招進了一家普通公司做硬體測試,模拟方向的。公司上海張江,工資開了稅前8.5k,身邊同學留一線城市做硬體工程師的都這水準,大多還比我高。
公司開的薪資隻能說勉強接受,主管招人時候就很明确,進公司好好幹活,有空自己鑽研,公司“人員流動很大”,大多幹兩年都跳了。現在幹了一段時間,不加班,基本不忙,福利也不錯。
@forward
作為畢業幹了三年硬體的人,說說自己的路吧,17年畢業校招5000在福州,電力相關産品,公司規模200多人吧,幹了一年多覺得要出去看看,18年8月到深圳,進了一家初創2年多,走的時候1W出頭點,同期留在福州的同學工資水準也能到這個數,覺得要跳槽,但是又沒大公司經驗,年前離職那段時間崗位也不多,小公司的經曆也不能給履歷加分,一狠心轉了後端開發,現在也成功上崗了。我的總結就是做硬體不要進小公司,2年多的初創公司經曆真沒學到什麼東西,如果我現在還是做硬體的話,我肯定不會選規模過小的公司,你看待遇不行 經驗也沒得到,我到現在都是後悔的。對比後端工作,硬體還是有趣點的,小公司的經曆讓我自己在硬體的路上走窄了。
@主任工程師
個人第一個崗位就是硬體工程師, 當然是N多年前的事。和現在最大的差異點是:那個時候硬體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等具有相同的待遇,也算薪酬比較高的;而且技術的含金量也不錯。
(1)當下硬體工程師越來越邊緣化,其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參考設計越來越完備,硬體工程師隻需“依葫蘆畫瓢”即可完成原理圖的設計。其次,晶片的內建度越來越高,硬體工程師可擷取的資訊越來越少。再者,硬體工程師的需求量不斷減少,交流純硬體的平台日益凋零。
(2)硬體工程師是不是就沒有出路?個人的觀點:不是。有幾點,個人認為硬體工程師建構“護城河”的重要方向:
其一:高速信号的了解和使用。随着CPU主頻、DDR頻率、Serdes接口頻率等的不斷提升。對信号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硬體工程師必須對高速信号有清晰的認知,并能使用仿真工具對高速信号進行仿真。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具備DDR4/DDR5硬體設計中PI/SI的仿真、實踐和測試能力,你就可以拿遠高于問題中提及的9k 月薪。
其二:DC-DC電源的應用和設計。子產品化電源或者參考電路和PCB設計的引入,弱化了硬體工程師的上崗門檻,但其實5%、10% 紋波(Ripple)或噪聲(Noise)要求的實作和優化,對硬體工程師或者電源工程師的要求一點都不低,而且優化的需求一直會存在下去。因為工作的頻率在增加、工作電平在降低,對應的margin越來越小。
其三:電磁相容EMC和電磁幹擾EMI設計。其本質也是由于頻率提升和空間縮寫引發的。手機硬體設計中SoC+DDR的通路,可能導緻其諧波幹擾RF等等,或者反之。甚至可能影響周邊裝置。這些需要硬體工程師對電磁場理論有比較好的了解。
其四:PCB設計中更多的注意事項比如:DDR走線中,等長、線寬、線間距等等的考慮,以滿足時序的要求。晶振等熱敏感、高精度的器件,首先是參數的了解,而後是原理圖和PCB中,如何確定其有效工作?時鐘穩定性對于一個系統是何等的重要。
(3)回到問題本身,9K在上海招聘一個硬體工程師,客觀地說:不難才怪。以這樣的薪酬,僅夠生活費用,粗略羅列一下:夥食2.5k+房租1.5k+水電煤/電話費/交通費0.5k+基本的應酬2k+稅收/各種金2k等等。當然個人回答這個問題,顯然歪樓了,期望能給到硬體工程師、或者以後有志于從事硬體開發的一點經驗和方向。
看了工程師們的回答,你覺得呢?歡迎各位電子人在評論區繼續交流~
硬體筆記本,一起學習電路設計、PCB設計、仿真、調試以及EMC知識
更多幹貨文章請點選關注:
搞懂元器件,就搞懂了電路的一半
一起學習吧:
硬體筆記本|加群
聲明:本号對所有原創、轉載文章的陳述與觀點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學習和交流。文章、圖檔等版權歸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