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到底有多火?從以下幾組資料中可窺一斑:快手平台7月短劇日活使用者達3億,每日觀看10集以上的使用者約1.4億,同比增長55.3%;抖音短劇比去年同期,付費使用者增長10倍,付費金額增長5倍。艾媒咨詢釋出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2024年預計超500億元。市場熱背後亦有冷思考,遙望科技副總裁邵欽認為,當下的短劇市場規模顯著擴大,付費模式日趨成熟,内容優勝劣汰速度更快。禦今文化CTO魯恩文更是直言不諱:“今年入行的新人有95%都在虧錢!頭部企業就那麼幾家,今後集聚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事實上,在大量低質内容透支使用者熱情之後,微短劇精品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微短劇市場面臨行業洗牌和品質更新。”上海大學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副院長陳曉達認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關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之後,市場将逐漸告别“狂飙”态勢,流量紅利下降,内容重要性凸顯。微短劇的發展後勁在哪裡?專家認為,一方面,從制作上看,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推動微短劇規範化發展、精細化營運;另一方面,從生态上看,“微短劇+”模式将進一步打破邊界,尤其是與文旅産業互相交融,創造出更多新場景、新機遇。
微短劇能否乘上AI的東風
“(飯)蓋一蓋”“開始自律(吃飯)”……中午暴曬的陽光下,90後群衆演員張二(化名)正在直播一口氣吃完兩大份劇組便當。這位B站UP主共拍攝近400個短視訊,幾乎都取材于形形色色的短劇片場,以樸實的鏡頭記錄下橫店群演的艱苦與堅持。其中,《夏天想來橫店當群演?給你套個大盔甲就老實了》《群演小夥第一次吊威亞,被吓得哇哇叫》等短視訊播放量超過250萬,成為火熱短劇市場的生動注腳。“微短劇最大的特點是平面化和高強度的反轉,生産特點是快和批量,内容創作特點是把人物标簽化,寫出更典型化、更有沖突的劇情。”陳曉達說。
群演們在片場忙得熱火朝天,但當下業界的最熱話題卻是人工智能。今年暑期,《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英雄》《愛永無終止》《奇幻專賣店》等AIGC微短劇集中上線。在微短劇制作中,AI究竟扮演着何種角色?業内人士分析,AI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短劇制作成本和周期的窘境,對産能有着較大的提升。“AI是工具、同僚,還是擠掉工作崗位的對手?”博納影業集團影視制作副總經理曲吉小江認為,AI目前的定位是“合作者”,尚無法比拟人類的創造力。“在共創模式中,AI與微短劇的融合将激活潛在創作者,建構人才聚合平台,豐富微短劇類型。”
新技術或将成為提升劇作産能、降低制作成本、拓寬商業模式的動力,甚至賦能内容創新。快手推出玄幻微短劇《山海奇鏡劈波斬浪》,由“可靈大模型”AI提供深度技術支援,全劇沒有一位真人演員。“首部AIGC全流程定制短劇,從劇本到成片,整體兩個月内完成。視覺特效堪比大電影。”快手星芒短劇業務負責人王海月認為,AIGC技術對玄幻、科幻等新賽道的内容創作有顯著助力。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技術總監李康康坦言,盡管采用了多種尖端AI技術,但角色的眼神、微表情等細節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的技術積累。“做劇,也是一場技術的突破、研發的挑戰。”
“劇火城熱”亦需持續發力
微短劇擁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持續吸引衆多創作者争相入局,也帶動多産業融合發展。據王海月介紹,有50多個品牌客戶在短劇側嘗試定制植入玩法,有150多部短劇進行了商業化變現。随着“微短劇+科普”“微短劇+考古”等高品質作品不斷湧現,微短劇正走向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與短視訊相比,微短劇故事承載力和創作空間更廣闊,更容易滿足深度的文旅傳播需求。2024年開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出了《關于開展“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截至目前,已有兩批共計28部優秀微短劇作品入選創作計劃的推薦目錄,“微短劇+文旅”的促消費新模式初具規模。比如《我的歸途有風》播放量1.9億,讓四川樂山的美食走入大衆視野;《飛揚的青春》播出後,曹村鎮春節期間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
“劇火城熱”效應也有時效性、周期性,微短劇IP與文旅産業需要持續發力,嘗試多元合作,融合發展。完美世界影視出品的微短劇《大過年的》與汕頭文旅合作雙赢,播放量突破10億。“我們希望通過短劇連結不同産業。”公司副總裁陳宣透露,新劇《放羊吧,老闆》《不止完美的新生活》都将和當地文旅部門合作,而增強IP吸引力的關鍵在于攜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産品、文化活動。專家建議,适當推出與景區文旅互動結合的系列微短劇,讓玩家線上互動後再去線下體驗,可以進一步延伸微短劇産業價值鍊,更好将流量優勢引導轉化為産業和市場優勢。
文:宣晶 孫彥揚(見習記者)
圖:主辦方
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