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各位看官點選一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援。
文丨會發光的暹羅
編輯丨會發光的暹羅
朱元璋布衣起身,在開創王朝後,就一步步進行布局,確定朱明王朝的長久延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繼承人的選擇。
為了這一布局,朱元璋大費心血,然而兩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兒媳的死亡,徹底打亂其布局,最終緻使朱棣奪得帝位。
那麼朱元璋究竟做了哪些布局?這些布局又究竟能否抵限制到朱棣呢?
精心培養的繼承人
在大陸古代王朝,嫡長子的分量可是異常沉重,絕大多數财産和權利繼承都是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就連皇室也不例外,在皇位繼承上,向來都是先考慮嫡長子。
資訊源:《百家講壇》 20130503 明太祖朱元璋 36 風雨鐘山 央視網
朱元璋的嫡長子為朱标,是他和馬皇後生的,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異常喜愛,當時他還隻是個普通的義軍首領,就安排宋濂等儒學大師教導朱标,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
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王,就将朱标給封為了世子,将來繼承王位,後來朱元璋一步步拼殺,逐鹿群雄,建立明朝,當即就确立朱标的皇太子身份,沒有任何猶豫。
奪得天下後,朱元璋深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處處教導着朱标一步步學習治國理政,還經常以身作則,教導朱标,在朱元璋的精心培養上,朱标成長很快,完全是一個好繼承人的楷模。
因為朱标從小深受儒學影響,待人寬和,朱元璋怕日後鎮不住那些開國元勳,便開始給其籠絡政治資源,強化朱标的地位,最終選擇讓朱标和開國功勳常遇春的女兒常氏成婚。
這樣一來,給朱标找了一個能量龐大的外戚,日後就算朱元璋不在,其餘人也掀不起什麼風浪,常遇春一家因為常氏的原因,一定會盡力輔佐朱标的。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在朱元璋如此精心安排下,未來的朱标将順利繼承皇位,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君主,将大明王朝的國力逐漸推向巅峰。
可人算不如天算,結果終究是事與願違,1391年,朱标前往關中和洛陽地區進行考察,準備遷都事項,可事兒都沒想到,視察回來後,朱标就突然患上重病。
次年四月份,朱标最終還是沒能戰勝病魔,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這對朱元璋而言,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因為朱标不僅是他最喜愛的兒子,更是他嘔心瀝血數十年,培養出的後繼之君。
可以說,朱标的去世完全打亂了朱元璋的部署,他顧不得喪子之痛,要立刻着手為大明王朝安排下一任繼承人,可在真正進行時,他發現時舉步維艱。
接連失算
首先就是當初朱元璋給朱标安排的妃子常氏,也就是常遇春的女兒,這個常氏為朱标生下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就是朱标嫡長子朱雄英,也是朱元璋嫡長孫。
可惜常氏在生下朱允熥沒多久,就突然暴斃,這樣一來,朱标一脈與常遇春一家的關聯必定減少,剩下的也就是朱雄英和朱允熥這些外孫,受常家器重。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作為朱标嫡長子,未來也是大明王朝最合法繼承者的朱雄英,年僅八歲就夭折,屬于是對朱元璋的又一打擊,徹底擾亂了他對王朝繼承人的布局。
嫡長子和嫡長孫都去世,朱元璋的年紀也不小了,這時候他就必須要盡快找到合适繼承人,要麼是他的其他嫡子,比如秦王朱樉、晉王朱㭎、燕王朱棣,要麼就是朱标的次子。
最終經過種種思量,朱元璋放棄了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想法,繼續讓其鎮守邊關,抵禦外敵入侵,這種情況下,本身與皇位毫無關系的朱标次子朱允炆,一時間炙手可熱起來。
公元1392年,朱元璋做出最終決定,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将來繼承皇位,當然,朱元璋也想過朱允炆一個乳臭未幹的年輕人,怎麼能鎮的住自己分封的九大塞王,各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輩。
這就要提到一個人,晉王朱㭎,他是朱元璋的第三子,太子朱标生前,這兩個兄弟關系非常好,順帶着朱㭎對朱标一脈非常照顧,根本不用擔心朱㭎權勢過大,影響到朱允炆。
相反,朱㭎鎮守太原,實力雄厚,在一衆兄弟中威望極高,可以震懾住下面的弟弟,也阻斷他們的反叛之心,總歸就是朱㭎在,朱允炆就不用擔心藩王造反的事。
而有了朱㭎對其他藩王的震懾,朱元璋還必須要對朝中的驕兵悍将,以及那些自恃功高的開國元勳,這些人都會是朱允炆皇位穩固的不确定因素。
這種情況下,已經步入老年的朱元璋,再一次大開殺戒,以藍玉案為開端,對朝中大臣進行大規模的清洗株連,許多開國元勳都遭受無妄之災,有數萬人都是以而死。
藍玉案結束後,明朝開國元勳都已經被殺的差不多,再也沒有人能影響到朱允炆的皇位,而且對外有藩王坐鎮,可以抵擋北方遊牧民族侵擾,朱允炆不需要操太大心,這樣一來,朱元璋才放下心來。
可誰能想到,一個意外的發生,再次打亂朱元璋的部署,公元1398年,晉王朱㭎暴斃,如此年紀又經曆喪子之痛,可想而知對朱元璋的打擊之大。
更為重要的是,朱㭎一死,他的其他兒子那顆躁動的心再次浮現,朱允炆的皇位又一次受到震動,可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年過七旬,身體一天步入一天,再也沒有精力來布局。
而朱㭎的世子繼承晉王爵位後,并沒有朱㭎那樣的威懾力,對其餘藩王根本沒有任何威懾力。也就在朱㭎去世沒幾個月,朱元璋走到了生命盡頭,朱允炆靈前登基。
可以說朱允炆的登基太過倉促,朱元璋也沒有安排好身後之事,以至于年輕,經驗不足的朱允炆強制進行削藩,然後引起了各地藩王的強烈抵抗,燕王朱棣率先發難,打響靖難之役。
若是當初朱元璋沒有對開國功勳大規模清洗的話,靖難之役的結局還真是個未知數,因為最後藍玉案的爆發,導緻朱允炆在面對朱棣的時候,身邊無人可用。
最終選擇了李景隆這樣隻會紙上談兵的人統帥大軍,讓朱棣以一城之力戰勝一國之力,将朱允炆趕下皇位,自己成就永樂大帝,帶動明朝進入一個全新時期。
結語
朱元璋在皇位繼承一事上,可謂非常上心,可世事無常,随着太子一脈的相繼離世、功臣名将遭到清洗,以及最後的晉王朱㭎死亡,導緻朱元璋的布局全部崩盤。
這種情況下,再也沒人能限制住地方藩王,最終靖難之役爆發,朱元璋欽定的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登上皇帝寶座,實在令人唏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