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原創首發,抄襲搬運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腿長,追得也比較兇.....
- 定期更新作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觀點和價值,感謝您的關注!
在大洋彼岸的舊金山,李政道博士在親友的陪伴下,安詳地告别了這個世界——這位享年98歲的實體學巨匠,在當地時間8月4日結束了他光輝而充實的一生。
圖l李政道博士晚年像
今天下午,這一消息通過其親友傳回國内後,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現在已經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熱搜。
人們紛紛追憶起這位世界首位華人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回顧他為實體學界帶來的巨大貢獻和影響。
。所有的事件糅雜在一起,最終成為了真實而完整的李政道。
圖|1974年5月30日,毛主席接見李政道
首先是李政道的國籍問題——毫無疑問,李政道從入籍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地道地道的美國公民。
國籍選擇問題純屬個人自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确實沒必要苛責。
今天我們就從客觀的角度,談談李政道博士的那些事。
李政道的一生充滿傳奇和成就。他生于中國上海,祖籍江蘇蘇州,求學之路卻并不平坦。
抗日戰争時期,他輾轉于浙江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求學,
圖|青年時期的李政道,可謂是一表人才
在西南聯大,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重要導師——吳大猷。吳大猷不僅教給他紮實的實體學基礎,更在精神上給予他無盡的鼓勵和支援。
吳大猷常常告訴他的學生,科學研究需要勇于創新,敢于挑戰傳統,而這成為了李政道畢生信奉的信條。
。在芝加哥大學,他遇見了另一位對他影響深遠的導師——恩利克·費米。
費米是一位極具魅力的實體學家,曾參與曼哈頓計劃,是少數兼具理論和實驗實體能力的科學大師。
圖|美籍意大利實體學家恩利克·費米
費米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指導李政道,他更傾向于通過讨論和互動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
記得有一次,費米在與李政道讨論太陽中心溫度時,突然問道:“你知道太陽的中心溫度是多少嗎?”
李政道不假思索地回答:“大概是一千萬度。”
費米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接着問:“你自己算過嗎?”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李政道,他意識到自己隻是重複書本上的數字,而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和驗證。
費米的教育理念強調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這在當時的科學界是一種前衛的教學方法。
圖|李政道在授課
在費米的指導下,李政道不僅在學術上突飛猛進,還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風格。
他在粒子實體學的研究中嶄露頭角,并在1950年取得了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從芝加哥大學畢業後,李政道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1956年,他成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随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并于1964年回到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費米講座教授。
圖|李政道(中)與楊振甯(右一)
在這段時間裡,李政道在實體學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特别是在弱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然而,成功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挑戰——圍繞諾貝爾獎,李政道與楊振甯在貢獻高低的名次排列上的争論,讓這對曾經合作無間的夥伴産生了隔閡。
圖|1957年10月31日,李政道、楊振甯獲諾貝爾實體學獎
對于李政道而言,科學研究的本質是求真求實,而名次上的争執似乎掩蓋了科學發現的真正意義。
這種分歧使兩位科學家漸行漸遠,成為了學術界一個遺憾的故事。
盡管如此,李政道從未停止在科學前沿的探索。
在弱互相作用研究領域,他和楊振甯、黃克孫等合作,對多體理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圖|李政道與楊振甯
在70年代到80年代,李政道創立了非拓撲性孤子理論和強子模型,提出了量子場論中的“李模型”、“KLN定理”以及“反常核态”概念等。
李政道對于科學的熱情也展現在他的教學中。
他深知自己在費米指導下受益匪淺,是以他也在自己成為導師後努力傳承這種教育方法。
他常常告訴他的學生:“在科學的世界裡,沒有捷徑可走。你們要做的是質疑、思考,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這種理念影響了他所指導的每一位學生,也在無形中推動了科學精神的傳播。
圖|1979年3月26日,李政道通路上海交通大學
李政道不僅在學術上成就卓著,他對中美科學交流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相信,科學無國界,隻有通過合作與共享,才能實作更大的突破。
為了鼓勵更多的中國青年投身科學研究,他還創立了“李政道獎學金”,幫助更多年輕的學子走向科學探索的道路。
圖|錢三強與李政道
在生活中,李政道是一個謙遜且幽默的人,他常常用自己的經曆鼓勵年輕人,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想。
他相信,每個人都有潛力去創造偉大的事物——隻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
他的這些信念和實踐,深深地影響了無數科學工作者和學生。
。
然而,他留下的科學遺産和教育理念将繼續激勵後人。
圖|李政道與學生在一起
在未來的科學探索中,李政道的精神将一直陪伴着無數科研人員,激勵他們不斷前行。
通過回顧李政道的一生,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科學家對知識的無限追求,也見證了他對教育事業的不懈投入。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科學的魅力在于不斷探索未知,而成功的秘訣在于勇敢地迎接挑戰。
李政道博士的一生是一場不懈的探索之旅,而他的精神和貢獻,将永遠銘刻在實體學的曆史長河中。
圖|演講中的李政道
李政道用一生書寫了科學的輝煌篇章,用行動傳遞了無私奉獻的教育理念。
他的離去并不意味着終結,而是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在無數繼承他精神的科學家們中,李政道的傳奇将繼續延續,成為激勵後人追求科學真理的不朽燈塔。
斯人已逝,唯有緬懷。
-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 或留言您更想關注的一類資訊,筆者每天為您提供對你有幫助的内容~
- 注:原創首發,抄襲搬運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
—完—
參考信源
澎湃新聞 2024-08-05 16:03 《王垂林: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98歲》
潮新聞用戶端 2024-08-05 16:43 《痛悼!李政道逝世》
澎湃新聞 2016-11-18 14:44 《宇稱不守恒理論在中國的曲折遭遇》
林溪.李政道教授談讀書·治學·育人[J].讀書,1979(05):111-117.
1979年李政道回國講學錄影帶,李政道圖書館特藏資料,盤号: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