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定期監測 “控養”小胖墩

來源:貴陽日報

定期監測 “控養”小胖墩

7月22日,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釋出《中國小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明确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幹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政策,通過科學、系統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大陸中國小生超重肥胖的發生發展,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如何預防孩子肥胖?家裡孩子體重超标怎麼辦?記者走訪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貴州醫院專家。

兒童肥胖可能是遺傳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貴州醫院兒童内分泌專科接診肥胖兒童占内分泌專科門診的8%左右,平均每月接診肥胖患兒15到20人次。家長要摒棄‘越胖越健康’‘發育期不幹預體重’等舊觀念,養成定期為孩子監測體重的習慣,尤其是父母肥胖的,更要采取積極預防措施,以免小兒發生肥胖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貴州醫院兒童内分泌專科門診馬秀琦主任醫師說。

馬醫生介紹,兒童肥胖按病因可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臨床上常見的是單純性肥胖。從小兒最容易發胖的年齡來說,有兩個時期:一是脂肪組織發育最旺盛的嬰兒期,二是青春期。影響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原因有很多,首當其沖的就是遺傳,如果父母均肥胖,後代發生肥胖者幾率為70%到80%,家長要改變“胖是喂養得法,不影響健康”的舊觀念。尤其是父母肥胖者,應定期監測兒童體重,以免兒童發生肥胖。另外,加上現代環境及不良生活習慣,如喜歡久坐不動、食欲旺盛、吃飯速度快、飲食結構單一等因素,均大大增加肥胖發生風險。繼發性肥胖約占3%到5%,常繼發于各種内分泌代謝病和遺傳綜合征,這部分孩子要及早找到病因,以便有針對性地治療。

青少年肥胖危害範圍廣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顯示,中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迅速,從2002年的2.1%到2021年的13%。從2021年資料看,男生肥胖率(16.1%),大大超過女生(9.8%),城市肥胖率(14.5%)超過農村(11.6%)。兒童肥胖程度可分為三級,體重超過正常兒童标準體重20%~30%為輕度,超過30%~50%為中度,超過50%為重度。肥胖程度越嚴重,對兒童健康的危害越大。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性發育,會出現關節退行性病變、增加慢性病風險等。馬醫生說,肥胖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肥胖的青少年由于不滿意自己的外表,常常産生自卑心理,出現消極情緒和自我否定,甚至出現遠離社會等異常行為,不利于心理健康發展和人格形成。

“另外,肥胖的青少年耗氧量相對正常體重的青少年較高,且運動通常較少,肺活量小,會出現腦供血供氧不足,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和睡眠增加等症狀。”馬醫生提醒,在青春期過于肥胖還會出現性早熟。

同時,青少年肥胖帶來的關節退行性病變、增加慢性病風險等也不會低于成年人肥胖。馬醫生解釋,肥胖青少年的血液内脂質含量高,過高的低密度脂蛋白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風險,且脂肪細胞可分泌骨鈣素等脂肪細胞因子,造成血管壁鈣化,降低血管彈性,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另外,青少年肥胖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通常是正常體重青少年的3倍左右。

體重管理要越早越好

體重管理的原則是減少産能性食物的攝入,增加機體對熱能的消耗,使體内脂肪不斷減少,進而達到體重逐漸下降。馬醫生說,約有70%~80%的學童期肥胖、青春期肥胖會發展為成年肥胖。是以,兒童減肥應從幼兒期開始。馬醫生建議,超重兒童的體重幹預要越早越好,要摒棄孩子長大就會變瘦以及發育期不能幹預體重等舊觀念,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幹預:

首先,着重飲食管理,控制食物總量,合理選擇食物,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不當的飲食控制。選擇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食譜及體積大而熱能低的食物,可選擇蘿蔔、胡蘿蔔、青菜、黃瓜、番茄、莴苣、蘋果、柑橘、竹筍等。食物應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要常吃适量的魚、禽、蛋和瘦肉,三餐配置設定要合理,零食要适當,合理選擇烹調方式: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晚餐過飽,不吃宵夜,不吃零食和甜飲料,少吃多餐,不暴飲暴食,細嚼慢咽等。

其次,采取運動療法。家長要選擇孩子喜歡和易于堅持的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度,以運動後感覺輕松愉快、不感疲勞為原則;運動強度以平均強度為主,一般為最大氧耗的50%(約為最大心率的60%~65%),運動頻率為每周3—5次。運動時間為1—2小時。運動期限以3個月為一個階段,一年為一個周期。再次是心理治療:避免歧視,給予鼓勵,解除精神負擔。必要時可以求助心理醫生。

馬醫生建議,對超重兒童,首先要做的是積極排查易導緻肥胖的内分泌及遺傳代謝性疾病,并盡早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對單純性肥胖兒童,要盡早評估有無合并内分泌代謝紊亂,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幹預過程中,可根據體重指數(BMI)來評價肥胖兒童的體重控制效果,如治療過程中體重指數逐漸下降,即使體重無變化,也表示治療有效。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梅

(《定期監測 “控養”小胖墩》由貴陽日報為您提供,轉載請注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