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三種配置級/定價政策:
1.比如理想L9 MEGA這樣的,上市隻有一個配置,然後這個配置就是頂配,到後來再慢慢往下出低配,最後形成幾個有差異的配置級。這種還是少,隻有在新勢力廠家的個性車型上會有,這麼定的背後很有可能是預期不好,實在不行再減減配降降價走走量。不過MEGA對外放出的預期還是挺狂的,但後來隻有一個配置。
2.包括多代同堂銷售在内的傳統定價法,這就很常見了,比如說前幾天的邁騰B9。這樣的雖然說簡單明了,但是直接暴露配置差異有時候會有些問題,禁不住有人細琢磨入門配置有多低進而留下不厚道的印象影響銷量。
3.保時捷類似的牛肉闆面選配法。比如718就是那個标準的15塊闆面,其他的加料另算(比如内飾顔色,輪毂)。我個人覺得這樣是最科學的,避免了很多問題,首先就不會有人去細琢磨低配有多低,原因很簡單要麼裸配不賣(911還是啥車裸配就是個車架子)要麼買的就是“這個車”(比如裸配Macan就是買了個保時捷)。但是這就要求廠家對于配置真實需求有非常敏感的嗅覺,不然就是白幹。
各位讀者們更喜歡哪種定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