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精品長文創作季##頭等旺事##2024巴黎奧運會##頭等旺事#

今天的話題,關于女性,有些隐秘。

但我還是想談談,每個人都有媽媽、姐妹,或是妻子、女兒,這是我們應該正視的課題。

尤其是男人們。

01

巴黎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決賽中,有個小插曲。

26歲的張雨霏,以2分05秒09的成績獲得銅牌。

這是她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的第三枚獎牌。

是近三年來,她在比賽中遊得最快的一次。

遊完比賽到邊後,她看了一眼成績,随後低頭,長時間用雙手抓着泳池邊,似乎這場比賽已經耗盡她的全部力氣。

看了賽後采訪,才知道這枚銅牌她拿得有多不易。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鏡頭前,她淚如雨下。

“昨天剛發完燒,今天好了以後,又碰上生理期第一天,我整個人右邊都是麻掉的。

我沒想到能遊這麼快,因為下水前一直在麻,準備活動都不像平常那樣,可能隻遊了1000米就起水了。

8點半比賽,7點50我才去做準備。

說得白話一點,就是不想丢臉,死也要死在遊泳池裡,這樣的機會以後或許再也不會有了。”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這段話,讓螢幕外好多人心疼了。

她今年26歲,已經是全場年紀最大的選手。

有沒有機會站上下一屆奧運會的領獎台,還是未知。

生理期加上發燒,她原本沒有任何勝算。

用這樣背水一戰的狀态再次為國拿下獎牌,真的不容易。

強撐着賽完,她小腹再次痙攣,疼得躺了15分鐘,熬着上了領獎台。

明明疼痛難忍,她卻表現得雲淡風輕。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新聞上說,她的這枚銅牌閃着金光。

不隻是因為她值得被這樣褒獎。

更是因為她的這段話沒有任何剪輯地登上熱搜,意味着一個總是遮遮掩掩的口子被撕裂了——

大家終于開始直視、重視,一個隻有女性才懂的身不由己的難處。

02

先帶你看看那條微網誌下面的評論區。

  • 遊泳愛好者表示基本上月經前幾天遊泳就會心率加快,乏力,腹痛,别提運動員的爆發力和力量強度是普通人的N倍。蝶泳又是泳姿中力量要求最高的,不敢想她承受了多大的痛苦,然而她還是拿下了世界第三。
  • 辛苦了雨霏!她已經是中國遊泳隊奧運獎牌最多的運動員了。
  • 江山代有才人出,雨霏每次大賽必上領獎台,是實力的證明!
  • 女孩真的太懂這種感覺了,痛得要命。
  • 這些水又冷,又發燒又是生理期,還是奧運會,張雨霏真的很厲害。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這些評論都在前排,女性留言居多,男的也不算少。

但都是一緻的、正面的誇獎。

在如今喜歡站隊、擡杠的網絡輿論環境,這點尤其珍貴。

特别是看到一位老大哥,頂着靜水流深的頭像,講出“這象征開門紅,是個好兆頭”的時候,我忍不住笑出聲。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大家對女性的包容度越來越高了,尤其談論的話題是女性的月經。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大部分女孩,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上學開始,無師自通學會了隐瞞月經。

它下意識地成為不能公開提及的羞恥字眼,更不會出現在日常對話裡。

常常被“大姨媽、親戚、那個、身上、那幾天、好朋友”等隐晦詞語代替。

衛生巾被叫做“面包”,“那個”,隻能存在黑色塑膠袋和寬大校服的口袋。

對話時語言像是被加了密:

“你不會是那個來了吧?”

“對啊,我那個來了,你有沒有那個?”

但女孩子總是秒懂,小心翼翼,躲躲藏藏。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甚至前幾年還是這樣。

千萬網友為“高鐵上能不能售賣衛生巾”吵了幾天幾夜。

起因是一個女生乘高鐵時月經意外提前了,想買衛生巾卻發現高鐵上不賣,後來熱心的乘務員替她找到一個,才避免尴尬。

後來女生在網上發帖,說她乘坐的那輛高鐵運作這麼久一直不售賣衛生巾,對女性不太友好,已經有不少女生都發生過這種情況,尤其是生理期不穩定的女生。

她打了服務電話,建議鐵路能增加售賣衛生巾的服務項目。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挺人情味的建議,但網上嘲諷的聲音鋪天蓋地。

“餐車内賣衛生巾?女性出門乘坐高鐵是否會來例假,難道你自己心裡沒點數?”

“小仙女又來要特權啦!”

“高鐵不需要考慮特殊群體的小機率事件。”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女性消費者的合理需求,在部分人眼裡是巨嬰行為,是搞特權,是霸權主義。

我挺不明白的,今年1月份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2023年末中國女性人口為68925萬人,男性人口為72032萬人。

明明是頂起半邊天的女性,怎麼會成為“特殊群體”,自然而然的生理現象又為何成為“特殊要求”。

是以當雨霏的生理期上熱搜後,我很高興。

這意味着,沉默中滋生出的月經羞恥,被打破了。

女性的難處,被看見了。

03

我們辦公室就有兩位女同僚,我見過她們生理期的狀态。

疼得臉色發白,靠吃止痛藥忍過去。

可人還是處處透着虛弱,弓着腰縮在辦公椅上,堅持寫稿。

幾乎所有女性,每個月都要挨這一遭。

除了懷孕。

然而孕期結束後月經重來,她們還要連續流幾十天的血。

女性生理構造差別于男人,她們在某些情況下确實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

記得疫情那會,一位部落客詢問“女性醫護人員長時間穿着防護服,如何解決生理問題,需不需要捐助安心褲之類?”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好多女性醫護留言,人們才得以看見她們經曆的生理期痛楚。

“因為不能換衛生巾,血流到了防護服上。”

“買不到衛生巾,用保鮮膜捂住。”

“我同僚今天血跟尿都混在一起了,太難了。”

上海婦聯協會公布一項資料,戰鬥一線的醫生過半都是女性,女護士超90%。

還有守在路口執勤的女民警,當樓長、團長的巾帼志願者……

或是僅僅買不到衛生巾的,每一個普通的女孩。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看見個别二傻子的留言被部落客霸氣回怼後,我隻想說,活該。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好在随着大衆認知拓展開來,更多的人不再污名化月經。

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再主動地多走一步。

就像《新周刊》說的:

為女性醫護人員提供衛生巾這件事,絕非是一件我們能力上無法企及的壯舉,我們隻是需要喚醒意識,自然而然地主動提出對這一訴求的關注和保障。

就像為落雨者撐一把傘,為失意者覓一束光,為踽踽獨行者點燃前行的火把一般自然。

我也想說,當我們談論女性的生理期時,不隻限于生理期。

還是體内不可控的激素變化帶來的多變情緒;

是無法避免的像是挖掘機在肚子裡做大型施工一樣的疼痛;

是各種各樣無法自控的月經症狀,帶來的飽受偏頗的指控。

是女性的困境。

奧運會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來例假爆了熱搜:這比拿金牌還讓人高興

04

講到“女性的困境”,感覺有點大議題。

咱聊點身邊的,那些忽視了女性的存在。

為什麼商場、飯店、寫字樓等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女廁所排長隊的機率總是大于男性?

一模一樣的廁所面積,設計者卻沒考慮到女性如廁時間是男性的2.3倍,且女性上廁所次數往往多于男性,懷孕婦女和經期女性更是如此。

為什麼職場女性總會在辦公室穿長袖,披披肩?

因為辦公室溫度标準是根據20世紀60年代40歲男性制定的。

而年輕女性的代謝率比男性的标準值要低了35%,也就意味着,辦公室溫度标準對于女性來說平均低了5℃。

為什麼車禍中女性受傷和死亡機率更大?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車禍。

但當女性遭遇車禍時,受傷和死亡的機率更大,其中輕傷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傷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

而幾十年來,汽車碰撞測試的假人都以中等水準的男性為标準。

這個現象到2021年之後才有所改變,但女假人往往隻被放置在乘客位測試,而非駕駛位。

還有很多,篇幅有限,不細說了。

這些并不是我瞎說,而是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科的周劍平博士的科普。

讨論這些,早就不止于看見女性的生理期。

而是,

一些雖不能感同身受,但卻可以給出的最基礎的尊重。

一些不去高高挂起,而是嘗試了解的體諒。

一些不搞性别對立,不說風涼話的态度。

這絕非是一件我們能力上無法企及的壯舉。

我們隻是需要喚醒意識,自然而然地傾聽、肯定女性的聲音。

(摘編自微信公衆号王耳朵先生)

繼續閱讀